柴米河,清代时期命名的河流,清代开始就有了这条河,周围的人都在河里淘米做饭,渐渐的这条河成了周围居民的生命之河。
基本概述
清代开始就有了这条河,周围的人都在河里淘米做饭,渐渐的这条河成了周围居民的生命之河,所以后来周围人将这条河改名为:柴米河。
柴米河周围一共九十多户人家,靠河而不打鱼,靠的是河水灌溉庄稼,吃五谷生活。
史书记载
据《明史》卷86《河渠四》记载,明初粮饷北运,有海、陆两条路:“饷辽卒者,从仪真上淮安,由盐城泛海;饷梁、晋者,亦从仪真赴淮安,盘坝入淮。”两条路都是先从仪真上淮安,然后一入海、一入淮。为疏通运道,洪武三年(1370),淮安知府姚斌“开淮安城东北之菊花沟,以通海运”,“菊花沟俗名涧河,临河有闸启闭,畜水以济运船,有余则泄之,而东方诸乡及诸州县之米刍赀货,亦由此通,俗号为柴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