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歌鸲
鹟科、歌鸲属鸟类
栗腹歌鸲(学名:Larvivora brunnea)是鹟科、歌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雄鸟前额和头侧黑色,一条长而显著的白色眉纹在黑色的头部极为醒目,头顶至尾等其余上体灰蓝色,下体栗棕色或栗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下体白色沾赭棕色。特征均甚明显,容易识别。
形态特征
雄鸟前额、眼先、头侧、颈侧黑色,一条长而粗著的白色眉纹从眼先上部开始一直延伸至后颈两侧,在头部黑色衬托下极为醒目。头顶、后颈、背、肩、腰一直到尾等整个上体概为灰蓝色。两翅暗褐色,翅上覆羽灰蓝色,飞羽褐色,羽缘蓝色。尾相当短,黑褐色,表面亦为灰蓝色。从颏前端向后沿黑色颊下有一条窄线白色,其余颏、喉、胸、腹等下体辉栗色,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时微沾棕色,翅下覆羽和腋羽蓝色。
雌鸟上体包括两翅和尾概为橄榄褐色,眼先和头部两侧沾茶褐色,下体白色微缀赭棕色,尤其是胸部和两胁沾有较多赭棕色。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背部较暗和较蓝,尤其是下背至尾羽和两翅覆羽蓝色较多和明显。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肉褐色。
近种区别
相似种金胸歌鸲(Luscinia pectardens)无眉纹,雄鸟颏、喉胸为橘红色,尾羽基部白色,均与栗腹歌鸲雄鸟下体辉栗色。雌鸟下体皮黄色,尾基无白色,明显不同,野外不难识别。
栖息环境
栗腹歌鸲主要栖息于1000-35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林缘灌丛中。也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和竹林。
生活习性
行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也常到灌木低枝上活动。但很少上到树上。性胆怯而机敏,善于在地上快速奔跑,并不时地上下摆动其尾,或将尾向上翘起和左右散开。繁殖期间雄鸟常站在灌木枝头鸣唱,清脆悦耳,婉转动听。
迁徙:栗腹歌鸲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每年4月中下旬迁来中国繁殖,10-11月迁离中国,部分留在中国越冬。
食性: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小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分布范围
存在(居住地):孟加拉国、印度、缅甸。
存在(繁殖地):不丹、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
存在(非繁殖地):斯里兰卡。
存在和起源不确定(季节性不确定):阿富汗。
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东南部、四川部绵阳、茂纹、阿坝、中部成都、灌县、瓦山、乐山、峨眉、雅安、泸定、西南部木里、凉山,陕西南部秦岭太白山、云南西北部丽江、贡山、西部腾冲、镇康,贵州西北部威宁,西藏南部聂拉木和昌都地区西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灌丛或树根间,也在有草和苔藓覆盖的岸边地上营巢,隐蔽很好。巢主要由枯草茎、叶和苔藓构成,内垫有细草根和少许兽毛或羽毛。巢为杯状,结构较为松散。每窝产卵3-4枚。卵蓝色或绿蓝色、光滑无斑,大小为18-20毫米×14-15毫米。雌鸟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Luscinia brunnea.orientalbirdimages.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11:5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