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林镇,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
蕲春县,地处蕲春县北部,东与
狮子镇相连,南与
刘河镇、
漕河镇相邻,西南与
横车镇毗邻,西北与浠水县
洗马镇、
绿杨乡接壤,镇人民政府距蕲春县城1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47.4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株林镇户籍人口为51045人。
历史沿革
明代,株林镇境域属青山下乡。
清代,属青山乡。
民国时期,属三区。
1949年10月,设株林区。
1951年10月,改为区乡体制。
1957年7月,设株林指导组。
1958年11月,株林区改为株林公社。
1961年10月,恢复为株林区。
1975年初,撤区建社。
1984年初,撤社改区。
1987年9月,撤区,分设株林镇、达城乡。
2001年2月,株林镇与达城乡合并为株林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1年10月,株林区增辖马家桥乡,区址株林老街。
1961年10月,株林区辖株林、达城、三角、黄城4个公社。
1975年初,株林公区辖株林、黄城、三角、达城四个管理区,社址设在株林新街。
截至2011年末,株林镇辖新华1个居民委员会,株林、长塘角、郭咀、豹子山、陈坝、黄泥塘、方冲、宋塘、矿山、街后烷、陈应垅、桂花塆、石板岩、泡桐树、夏典铺、黄城河、铺头坳、柏条铺、叶咀、达城、榔木冲、湖塘角、许山、亭子学、慕义畈、华河、姚塆、下屋楼、唐店、华畈、黄泥坳、会龙池、三角山、大崎山3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个居民小组,338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株林镇辖1个社区、34个行政村:新华社区、宋塘村、陈坝村、方冲村、桂花塆村、泡桐树村、街后村、陈应垅村、矿山村、石板岩村、郭嘴村、铺头坳村、长塘角村、夏典铺村、豹子山村、黄城河村、黄泥塘村、大崎山村、柏条铺村、亭子学村、叶嘴村、许家山村、下屋楼村、株林村、姚塆村、达城村、华畈村、华河村、湖塘角村、慕义畈村、会龙池村、榔木冲村、三角山村、唐店村、黄泥坳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华居委会政府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株林镇地处蕲春县北部,东与
狮子镇相连,南与
刘河镇、
漕河镇相邻,西南与
横车镇毗邻,西北与浠水县
洗马镇、
绿杨乡接壤,镇人民政府距蕲春县城1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47.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株林镇地形以半山区半丘陵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峰位于三角山主峰,海拔1055米;最低点位于黄城河河床,海拔26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株林镇有耕地面积4.2万亩,人均0.8亩,林地面积10.2万亩,养殖水面3724亩。
人口
截至2011末,株林镇辖区总人口5.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97人,城镇化率10.7%,另有流动人口2316人。总人口中,男性27500人,占51.7%;女性25700人,占48.3%;14岁以下6080人,占11.4%;15~64岁40564人,占76.3%;65岁以上6556人,占12.3%。总人口均为汉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2人。
截至2019年末,株林镇户籍人口为5104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株林镇财政总收入229万元,比上年减少1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万元,比上年减少5.4%(国家税收政策调整)。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5万元,增值税31万元,企业所得税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3元,比上年减少16.3%。
农业
2011年,株林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生产粮食34900吨,人均656千克,其中水稻3.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和蔬菜为主,棉花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60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8万亩,产量3483吨;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22.6万吨。
2011年,株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8.4万头,年末存栏3950头;羊饲养量1.4只,年末存栏7258只;牛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1.4万头;家禽饲养量213万羽,年末存笼101万羽。渔业以淡水鱼养殖为主,养殖面积3724亩,产量3607.8吨,产值3786万元。
工业
2011年,株林镇工业以花岗岩石材加工为主,有企业18家,主要生产火烧板、蘑菇石、路沿石等石材产品,从业人员82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850万元。
商贸
2011年末,株林镇经营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综合超市1家,各种小型便民商业网店86个,职工168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7.1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株林镇有各类存款余额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10万元。
邮电业
2011年,株林镇邮政业务收入15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86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株林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742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11所,在校生2267人,专任教师147人,小学适学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60人,专任教师11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株林镇中、达城中学,教育经费达1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35%,比上年增长9.3%。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株林镇民间文艺队8个,队员160人,年文艺演出20场次,观众达7万人次;农家书屋35个,藏书17.5万册;综合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学校体育场2个,3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株林镇有各级各项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乡镇医院2所,门诊部(所)16个;床位77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4张。专业卫生人员52名,其中执业医师20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20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2万人次,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5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6万人,参合率99.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9‰、6.8‰、3.4‰。
社会保障
2011年,株林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51户,人数4102人,支出327.8万元。医疗救助6人次,临时救济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539人次,共支出22.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26人,支出181.7万元,福利院2个,床位210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156人,分散供养163人,支出62.1万元。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基金支出合计2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参加农民社会养老保险2.3万人,参保率67%。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株林镇有邮政支局1处,网点35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6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邮件10万件,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8万件,征订报纸期刊1200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57个;固定电话用户6342户,电话普及率55.8%;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965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株林镇镇区有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60千米,自来水用户3000户,日供水量400吨。
2011年,株林镇镇区有公共绿地1处,花坛19个,绿化面积1300平方米。
交通运输
2011年末,株林镇镇区道路总长1千米;桥梁1座,长度130米,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57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8辆,年客运量41万人次。
历史文化
株林镇因境内株林河得名。
福兴寨,系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兵所建,遗址大部分尚在。
紫云禅寺,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49年),传说祖师开山之时,有紫云萦绕山峰,故名紫云寺。
风景名胜
三角山乃鄂东四大名山之一,旅游景点达56处。
三角山有天然石洞,主峰东南有老龙洞,进洞口上镌“松结龙源”四字,出洞口下刻“津液龙涎”四字。洞内有三泉,其间烟云出没,当地人常据此预测阴晴。龙洞的泉水象海水一样,一日分子时和午时两次涨潮,故有“子午泉”之称。涨潮时,随泉水溢出的泡沫中,夹杂芦苇的残渣。此外,有乌龟洞、碧仙洞、月亮洞、菩萨洞、桃花仙洞、紫云禅寺、金轮寺、龙洞寺、白云庵、天然庵、慈姑堂、五丰庵、观音阁、清风客等景点。
荣誉称号
2020年8月,株林镇被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