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设施退役
核设施使用期满或因其他原因停止服役后,为了充分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及环境保护而采取的行动
核设施退役是核设施使用期满或因其他原因停止服役后,为了充分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及环境保护而采取的行动。退役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场址不受限制的开放和使用。核设施退役不包括铀矿山废石场和尾矿库与放射性废物处置(库)场的关闭。
退役策略
核设施退役方法有立即拆除、延缓拆除、就地掩埋等方式。退役策略的选择原则较多,选择过程中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或政治原因、安全原因、经济因素、场地因素、工艺技术原因等。如:反应堆退役封存适当时间可降低辐照水平,采取延缓拆除较有利。核燃料水冶厂、纯化厂、富集厂、元件制造厂等核燃料循环前段工厂及乏燃料后处理厂采取立即拆除较为有利(见图1、图2)。铀矿山、铀尾矿库一般采取覆土植被、固坝阻氡等措施。
退役技术(工艺)
核设施退役是一门综合性工程,退役中涉及的技术很多,包括源项调查、去污、拆除解体、废物管理、辐射检测、辐射防护、场址清污等。
源项调查:在退役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通过对待退役设施及场址中的放射性及有毒有害源项进行分析、监测,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为退役策略的制定、退役方案的选择和优化、退役经费和受照剂量的预估、退役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案的制定、退役三大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分析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提供依据。
去污:是核设施退役十分重要的活动。核设施退役中的去污主要包括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包括电化学法)、生物法、熔炼法等等。核设施退役的去污贯穿于退役的各个阶段。
拆除解体:核设施系统、设备和建(构)筑物的切割解体和拆卸拆毁是退役施工的主要活动。拆除解体通过通过人工、人工和遥控混合操作、遥控操作的方式进行。
废物管理:退役废物的管理是整个退役活动的最后一环,管理成本是整个退役成本的重要部分。退役中通常要求废物最小化和废物的优化管理。图3是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核电站退役废物组成数据。
历史
核设施退役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提出,但较多退役项目的出现,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致分为3个阶段:
Ⅰ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小型研究堆、原型堆类型的核设施、20世纪40~60年代开始使用的军用核设施及部分民用放射性污染设施(工厂)开始退役
Ⅱ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美国希平港堆、日本动力示范堆、德国Nideraichbach等核电站,一下示范性或中间后处理厂开始退役。
Ⅲ阶段:21世纪以来,许多大型核设施进入退役,如美国PPPL的TFTR的退役,英国将开展的JET设施和场址的退役,日本开展的JRR-2反应堆的退役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9 11:44
目录
概述
退役策略
退役技术(工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