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疸是一组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以由于先天和(或)新生儿体质因素所致的黄疸和血液内大量带核
红细胞为特征,同时因胆红质对
中枢神经组织的
有害作用而产生神经症状。其病因主要为
溶血性黄疸。临床表现分为4期:①警告期:出现
嗜睡,
吸吮反射减弱,
精神萎靡,呕吐,
肌张力减退等症状,大多数黄疸急速明显加深,并出现肝、脾、
心脏扩大,伴有水肿或
贫血;②痉挛期:多发生在生后3~5天,轻症者出现凝视,为时很短。重者发生呕吐、昏睡、肌肉强直、
角弓反张、并出现抽搐、
肌阵挛发作及屏气
青紫发作。约80%伴有
发热;③
恢复期:大多发生在生后7~8日,上述症状逐渐消失而病情恢复;④后遗症期:多发生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如若病情未缓解,进行性进展可出现持久的
锥体外系症状如
手足徐动症、
舞蹈症、肌张力增强等,另外尚可出现
眼球运动障碍及
听觉障碍,
智能障碍等。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后者进入
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
基底节、视丘下核、
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
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l)就有发生核
黄疸的危险。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
肌张力过低或过高,
嗜睡、拒奶、强直、
角弓反张、
惊厥等。本病多由于
新生儿溶血病所致(母婴血型不合最多,G-6PD缺陷次之),黄疸、
贫血程度严重者易并发
胆红素脑病,如已出现胆红素脑病,则治疗效果欠佳,后果严重,容易遗留
智力低下、手足徐动、
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因此本病预防是关键。发现
新生儿黄疸,应及早到医院诊治可预防本病发生。
1.
黄疸进行性加重,未结合胆红素〉256.5umol/L(15mg/dl)。
2.嗜睡、拒奶、反应差、呻吟、尖叫,病情进一步加重者凝视、
眼球震颤、头向后仰、
角弓反张、抽搐、呼吸不规则,出现
病理性呼吸。
1.核
黄疸前期:黄疸渐加深,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56.5umol/L(15mg/dl)。
1.核黄疸早期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为主,可静脉补液供给热量,另静滴白蛋白或血浆、
地塞米松,口服
苯巴比妥、
尼可刹米、10%
活性炭溶液、
琼脂等,光疗、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