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田鼠(学名:Microtus oeconomus)体型中等大小,较
普通田鼠略大而粗壮,体毛蓬松,体长约为105毫米,吻部短而钝,耳壳短小。尾很短。通常为体长之1/3或1/4。后足掌部仅近踵部被毛,被毛多蓬松。其余部分裸露,足垫明显可见。头骨大小和形状随种不同而异,腭骨后缘中央均与翼状骨突相联结。上门齿向下垂伸或略向前倾延,第1下臼齿横叶前方有4~5个封闭的交错齿环,第3下臼齿均具3个半月形或类长方形的斜列齿环。足及四肢均较短,无
颊囊。地栖种类,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广泛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洲。
根田鼠体型中等大小,较普通
田鼠略大而粗壮,体毛
蓬松,体长约为105毫米,后足长19毫米左右,尾长不及体长一半,但大于后足长的1.5倍。体背毛深灰褐色乃至黑褐,沿背中部毛色深褐;腹毛灰白或沾淡棕黄色,尾毛双色,上面黑色,下面灰白或淡黄;四肢外侧及足背为灰褐色,四肢之内侧色同腹部。头骨较宽大,颅全长约26毫米,颧骨相当宽大,颧宽约14毫米,为颅全长的1/2,眶间较宽大。第二上臼齿内侧有两个突出角,外侧有三个突出角;第一下
臼齿最后横叶之前有四个封闭三角形与一个前叶;上齿列长约6.8毫米,短于齿隙之长度。
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高山灌丛,林间隙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
沼泽草原等比较潮湿,多水的生境。农田、苗圃绿洲中亦有少量分布。
筑洞穴居,洞道较简单,大多为单一洞口。筑窝于草堆、草根、树根之下方。个别个体筑有外窝。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冬季挖食植物之根部、块茎幼芽、种子。营昼夜活动之生活方式。天敌主要为
鼬类、狐和狼,
猛禽类。
大面积消灭鼠时,主要采用化学灭鼠法,人工、器械捕捉仅具有次要的意义。灭鼠的毒饵有:5-10%磷化锌毒饵:以谷物(麦类、玉米或豆类)为诱饵,先用水煮成半熟,捞出后稍稍晾干,然后加3-5%的面糊,搅拌均匀,再加
磷化锌,继续搅拌,最后加少量清油再搅拌均匀即成。在鼠洞外16厘米处,投放麦类毒饵10-15粒;或玉米毒饵8-10;或豆类毒饵5粒,就达到毒杀的目的。
条投时,可按行距30-60米投放。如用飞机喷撒时,麦类毒饵的含药量应为10%。毒辣饵配制后,要在阴凉处阴干12-24小时。间隔40米,喷幅40米,于5月中旬喷撒为宜,每亩用毒饵0.8斤。0.5%甘氟毒饵:以马铃薯、萝卜或番茄作诱饵。先将诱饵切成指头大小的方块,再将0.5%甘氟用水稀释4倍。然后将诱饵摧毁入盛甘氟水溶液的金属容器中,搅拌、浸泡至甘氟水溶液诱饵吸干为止,亦可用麦类作诱饵。每洞投3-5块或10-15粒。
如果在夏季使用带油的毒饵时,为了避免毒饵风干或被蚂蚁拖去,可将毒饵投入洞中,并不影响灭效。采用毒饵法消灭鼠时,毒辣饵要求新鲜,并选择
晴天投放,雨天会降低毒效。夏季(6-7月份),由于植物生长茂盛,鼠的食物丰富,不适于使用毒饵法。而此时正是幼鼠分居前母鼠与仔鼠对不良条件抵抗力较弱的时候,宜采用熏蒸法。
氯化苦熏蒸法:温度不低于12度时,在鼠洞前使用氯化苦熏法较好。用小石子、羊粪粒或预先准备好的干草团若干,在晴天气温较高时,将羊粪粒或小石子盛于铁铲上,然后迅速倒上3-5毫升的氯化苦,马上投入鼠洞中,再用草塞住加土封好洞口即可。
磷化铝或
磷化钙熏蒸法:用磷化铝1片或磷化钙15克,投入鼠洞中,灭效较高。若投放磷化钙时同时加水10毫升,立即掩埋洞口,灭效更高。灭鼠炮熏蒸法:投放灭鼠炮时,先将炮点燃,待冒出浓烟后再投入洞中,随后堵塞洞口。每洞投放一只灭鼠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