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廷根
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城市
哥廷根(Gottingen、Göttingen),又译格廷根(Göttingen),是一座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Niedersachsen)的城市。其为哥廷根县的首府。莱茵河支流的支流莱讷河流过此城。人口:134212; 面积:117.27 平方公里; 时区:+01:00.。
学术之都
辉煌
哥廷根是德国当之无愧的学术之都,在这个13万人的城市里,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46名诺贝尔奖得主,或在此读过书,或在此教过学,世界上难以找出第二个城市,有如此的殊荣。哥廷根位于下萨克森州东南部,莱讷河畔,郊区青山叠翠,吉斯湖碧波荡漾,景色宜人。
发展历史
该城已有千年历史,早在953年就已载入史册。1210年,正式建市,在汉萨同盟时代有过繁荣的岁月。1734年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二世在这里创办了一所大学,后命名为乔治·奥古斯塔大学。40年后,这所大学成为德国最大的大学,哥廷根也变成学术、科学及文化的中心。
这里学者云集,人才辈出。特别是数学奇才高斯(Carl Friderich Gauβ1777-1855)担任教授和天文馆长期间,哥廷根曾是数学世界的“麦加”圣地。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普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也曾长期生活在这里,直到逝世。他是德国科学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选为威廉皇帝协会会长(相当于国家科学院院长)。
1948年,在英国的推动下,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在哥廷根成立。它的前身是德皇威廉协会(KWS,该组织成立于1911年,有极高的声誉。然而由于其与纳粹政权合作,二战后盟军敦促其解散)。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成立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保护KWS的科学资本。到1960年,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陆续吸收完KWS的机构和资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逐步成为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力求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领域开展基础研究
各类建筑
哥廷根风光秀丽,古意盎然。市政厅建于1369年到1443年,圣约翰教堂建于14世纪,是市内最古老的建筑,有造型各异的双塔,还有以祭坛的雕刻精美而闻名的雅可比教堂。市中心广场上亭亭玉立着的挽鹅少女的铜像(配有喷泉)是该城的象征。这里有个传统的习俗,在哥廷根获博士学位者,都要来到这儿,在挽鹅少女铜像的脸上吻一吻。学子游客来到哥廷根,都会慕名前来,一睹这位世界上被吻最多的少女的风采,她一脸永恒的稚气,不知带给多少人幸福的祝愿。
威廉广场的大讲堂(Aula)建于19世纪,肃穆庄严中不失清丽,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在哥廷根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时所赠。
城南有韦勒纪念碑,纪念发现元素的大化学家韦勒(Wohler);高斯-韦伯纪念碑,这两位科学家共同发明电磁电报,还有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做学生时居住过的古老棱堡-俾斯麦小舍等。
哥廷根还有名人纪念牌200多处,普朗克街3号有一幢楼房,挂着朱德纪念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同志1923年到1925年在德国学习期间,曾住在这里,潜心研究社会科学
评价
德国前任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哥廷根大学的毕业生,他那条最终通向总理府仕途的起点就是哥廷根这座哈茨山麓的大学城。
哥廷根只有12万人口,而其中3万多人是大学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从房屋、街道上看,这座城市与德国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但它也有不寻常的地方,就是它许多并不长也并不宽的看似普通的街道却有着不普通的名字,如高斯路、韦伯路、波恩环道与弗兰克环道、维勒路、塔曼路、洪堡大道、科赫路、格林兄弟大道、黎曼路、本生路、普兰特尔路等。他们都是以在哥廷根学习或者工作过的著名学者、科学家命名的,每一个名字都反映了这座城市和这所大学的一段历史,也反映了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一段历史。
上了哥廷根街名牌的那些人,一所大学只要拥有其中一个,就足以使自己在人类文明史占有撕不去也抹不掉的一页。而这样的人哥廷根大学少说也有几十个,光是20世纪里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 学与医学奖的,就有不下40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5 12:05
目录
概述
学术之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