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高利十世:
意大利籍
教皇(1271~1276年在位),原名泰巴尔多·维斯孔蒂(Tebaldo Visconti)。
格列高利十世(Pope Gregory X,约1210~1276年1月10日)
意大利籍
教皇(1271年9月1日-1276年1月10日在位)。原名泰巴尔多·维斯孔蒂(Tebaldo Visconti)。1268年10月,教皇
克雷芒四世与世长辞,众枢机主教聚首意大利中部城市维泰博,开了一次破纪录的马拉松式选举会。各派势力互不相让,对峙了一年半而毫无结果。教会还有耐心,百姓却已是怒不可遏。
1270年6月,他们在市长和商会会长的带领下把枢机主教悉数赶进教皇宫,选不出新的教皇,谁也不准迈出大门。主教大人们不肯轻易就范,吃着送进来的清水和面包,仍然不紧不慢地扯皮,还威胁说要把带头闹事的人逐出教会,并且扬言罢工。等待新教皇产生的信众不甘示弱,他们甚至把议事大厅的房顶掀掉,讽刺说这样可以方便“圣灵”光临会场。只吃清水面包,过着头顶青天的日子,17名“坚贞不屈”的枢机主教坚持了两年零九个月之后终于投降。1271年9月1日,他们把耶路撒冷主教特巴尔多·维斯孔蒂推上教皇宝座,是为格列高利十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幸运儿当时既不是枢机主教,也从未列席过枢机主教的大会。他当时正在接待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他们带来了蒙古大汗
忽必烈要求派几个教士的请求。令人欣慰的是,虽然作为折衷人物当选,格列高利十世却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当上教皇后,就立即 派人前往中国,17岁的马可·波罗 就是从这里走上名闻天下之路的。
他在位期间促成哈布斯王朝的
鲁道夫一世即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位,从而避免帝国分裂。鲁道夫一世维护国内安定,打击邻国的扩张野心,形成了未来
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的核心。同时,虽然
那不勒斯王国国王查理一世(安茹的查理)也自称有权继皇帝之位,格列高利仍能与他保持和好。鲁道夫为了答谢格列高利的支持,表示准备重整
十字军并放弃
神圣罗马帝国对
罗马和教皇领地的权利要求。从拉丁人手中收复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
迈克尔八世也向教皇表示愿意促进东正教和罗马教廷的关系。1274年格列高利十世召开了里昂第二次公议会(即是第14次公义会)约有200名东正教代表和西方主教参加了会议。通过了信仰的声明。东方教会承认天主教
炼狱说,承认教皇的首席地位,希腊和
罗马教会实现了部分和解。格列高利十世召请
托马斯·阿奎纳赴会,但由于旅途劳顿,1274年这位神学泰斗于途中病逝。
1274年他为防止日后教皇宗座空缺,在
里昂会议上发表敕令,不仅为教皇选举规定了详尽的议事程序,而且连选举会的“工作餐”都安排妥当。届时,枢机主教都被关进会场,封闭讨论,直到新教皇产生。头3天为与会者提供日常饮食;此后的5天,每天只提供一顿饭,如果会议仍有必要继续,从第9天开始只供应干面包和清水,直到会议结束。为避免暗中勾结,会议期间所有人必须同住一间卧室。事后证明,格列高利十世的敕令行之有效,此后两届教皇
英诺森五世和
阿德里安五世的产生都很顺利。到了
约翰二十一世,当年格列高利十世的御医当政的时候,这位教皇迫于枢机主教的压力,于1276年宣布取消这敕令。混乱局面于是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