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囊谦县吉尼赛乡麦曲村达那山上,是宋元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历史沿革
唐垂拱二年(686年),达那寺由苯教师雍仲吾创建,起名为“沙群科索南宗”。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印度佛学大师公丁抵达藏区传教,专门到达那寺。自此,该寺成为一座佛苯并存的寺院。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
帕木竹巴的弟弟伊西泽巴在藏区创建了叶巴噶举的四座大寺,达那寺为其中之一。自此,达那寺正式改宗叶巴噶举派,以创建了百柱殿而闻名藏区。
经中科院碳14测定,确认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为宋代古塔,建造时间在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前后,与格萨尔王同时代。
文革期间(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达那寺古建筑及文物遭到了严重的烧毁和破坏。
2011年11月,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群进行抢险修缮。
2018年11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官方获悉,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文物保护工程及达那寺实现监控全覆盖。
建筑格局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海拔超过5000米,由灵塔群和达那寺两部分组成。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依山势地形群呈不规则排列,南洞窟建有11座灵塔,北洞窟建有31座灵塔。灵塔由石块、土木垒砌而成,在中国藏区规格较高的“群组式灵塔”;达那寺尕吾拉康是中国康巴藏区最早佛殿,与西藏山南藏王宫殿
雍布拉康齐名。灵塔在达那寺对面的山峰下,实际距离约3千米。
主要建筑
灵塔群
灵塔群坐西朝东,因格萨尔叔父达荣·晁通等笃信苯教,故所修灵塔分两处山洞而建,左边山洞中有岭国长系达荣·晁通王的灵塔和他的两个儿子及部将之灵塔。右边是以格萨尔王为主的岭国幼系灵塔群。塔身宝瓶上写有岭国部将的名字,均为古藏文,都是用藏文短脚体写成的。因年代久远和自然因素,其他灵塔名已模糊难辨。塔中装藏有珍贵的擦擦,塔形集印度佛塔的基本规格和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审美风格为一体,是早期藏式灵塔营造风格和建筑艺术的实样。
达那寺
达那寺现存石木结构的二层邬孜(百柱经堂,也称格萨尔金经堂)经堂一座,高约22米,占地面积约44平方米。经堂里供奉着高约9米的格萨尔及其岭国三十员大将的塑像。格萨尔及其部将遗留下来的文物皆供奉在此经堂内。另有千年尕吾拉康经堂和帕竹灵塔祀殿、叶巴殿以及达那寺讲经院和僧舍等建筑。尕吾拉康殿内供奉着传为文成公主所赠汉地宝箱(上面刻有藏汉两种文字)为主的佛像及文物。帕竹灵塔殿,全名为帕木竹巴董苯藏岭叶夏,修建有直贡噶举始祖觉巴·吉天颂恭赠予桑吉叶巴的帕木竹巴尊者之灵塔,此外,塔内装藏有许多殊胜之物。叶巴殿为桑吉叶巴住世期间的寝室,殿内供奉有桑吉叶巴亲自塑造的叶巴如我像,以及陈列有格萨尔叔父——达荣·晁通王之苯经及藏族早期佛像和经卷。
文物遗存
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及达那寺文物遗存有战刀、铠甲、衣物等,还陈列着数万卷藏族早期经卷和佛像、法器等文物。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达那寺的“达那”,系藏语,汉语意为“马耳朵”,因达那寺后的山峰形似马耳朵,故名称“达那日”,即“马耳朵山”,该寺因坐落在此峰下,因此而得名。达那寺藏语全称“达那僧格南宗”,意为“马耳狮子天堡”。
文化活动
2018年7月27日,在玉树州举行了青海省《格萨尔》史诗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科研基地——达那寺授牌仪式,并委任阿边活佛为达那寺《格萨尔》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格萨尔历史研究基地的设立,对于传承和弘扬格萨尔文化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标志着格萨尔文化保护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文物价值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为深入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在史诗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格萨尔》的史学价值以及建立《格萨尔》资料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尼赛乡麦曲村达那山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尼赛乡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路程约129千米,用时约4小时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