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1916年4月5日—2003年6月12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男演员,毕业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早年经历
1922年,格利高里·派克的父母离异,他跟着祖母一起生活。
1926年,进入洛杉矶圣约翰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在陆军军官学校,他喜欢军事化的管理和军装,热爱体育运动。
1930年,从军事学校毕业以后,他就读于圣迭戈的公立学校。
1934年春,他离开学校,在联合石油公司从事司机的工作。
1939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来到曼哈顿,从此踏上了演员之路。
演艺经历
初出茅庐
1944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
光荣岁月》,在片中饰演一位同纳粹德国作战的俄罗斯游击战士;同年,他在剧情片《
天路历程》中扮演一位为人体贴的牧师,这个角色使他获得第18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5年,与
英格丽·褒曼联袂主演由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悬疑片《
爱德华大夫》,在片中饰演一位患有健忘症的精神病人;该片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并获得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提名;12月,该片在美国上映,位列全美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名;同年,与
葛丽亚·嘉逊、
唐纳德·克里斯普共同主演爱情片《
空谷芳草》。
1946年,在爱情片《
鹿苑长春》中,他与
简·惠曼饰演一对在生存与爱心之间挣扎的夫妇;并凭借该片获得第19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主演动作片《
太阳浴血记》,这部电影是格利高里·派克的转型之作;他在片中首度尝试反派角色,饰演放荡不羁的路特。
1947年,凭借爱情片《
鹿苑长春》获得第4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主演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反犹太主义为题材的影片《
君子协定》;在这部电影中,格利高里·派克塑造了白人作家菲尔·格林正直有为的人物形象;在第20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该片获得最佳影片奖,格利高里·派克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12月31日,主演的悬疑电影《
凄艳断肠花》在美国上映。
1949年,参演西部片《
金沙镇》;同年,与
休·马洛威、
加里·梅里尔共同主演以二战为题材的战争片《
晴空血战史》,饰演意志坚定、气度不凡的空军指挥官弗兰克,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奥斯卡提名。
1951年获得第8届美国金球奖最受欢迎男演员奖;同年,与
苏珊·海沃德搭档主演剧情片《
大卫王与贵妃》。
1952年,在爱情片《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饰演饱经沧桑、染上疽毒的作家哈里;该片是他电影生涯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并入选“好莱坞年度十大卖座影片”。
1953年8月,主演的爱情片《
罗马假日》上映;截止12月,该片在北美的票房为500万美元;格利高里·派克在片中与
奥黛丽·赫本联袂演绎了一段爱情故事,并凭借此片获得第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国男演员提名;在美国电影研究所举办的“20部最伟大爱情电影”评选中,该片位列第4位。
1954年,搭档
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出演冒险片《
黑夜人》;同年,主演根据马克·吐温同名小说而改编的喜剧爱情片《
百万英镑》,凭借在片中饰演的亚当一角而被中国观众所熟知。
大放异彩
1955年,获得第12届美国金球奖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1956年,参演剧情片《
一袭灰衣万缕情》;同年,主演冒险片《
白鲸记》。
1957年5月16日,与
劳伦·白考尔、
爱德华·普拉特合作主演的喜剧片《
风流记者》上映,他在片中突破以往严肃端正的银幕形象,饰演一位风趣幽默的体育记者。
1958年,与琼·柯琳斯、史蒂芬·博伊德合作主演西部片《
歼虎屠龙》;同年,首次担任电影制作人,制作并主演了爱情片《
锦绣大地》,在片中饰演一位为迎娶农场主之女而来到西部的船长。
1959年,参演战争片《
猪排山》;同年与
艾娃·加德纳搭档出演冒险片《
海滨》。
1961年6月22日,主演的战争片《
纳瓦隆大炮》在美国上映,派克在片中和
大卫·尼文有对手戏。
1962年,出演悬疑惊悚片《恐惧角》,饰演具有正义感的律师萨姆;同年,在悬疑片《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扮演一位不顾个人安危、为黑人伸张正义的白人律师;在美国电影学院公布的百年影史“一百名银幕英雄与坏蛋”排行榜上,他凭借此片获选为头号银幕英雄。
1963年,凭借悬疑片《
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得3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第2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12月25日,主演的喜剧片《
纽曼军医》在美国上映。
1964年,与
托尼·柯蒂斯、
安吉·迪金森合作出演战争片《
十面埋伏擒蛟龙》;同年,凭借喜剧片《
纽曼军医》获得第2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965年5月26日,主演的悬疑片《海市蜃楼》在美国上映。1966年,参演惊悚片《
谍海密码战》。
1967年担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
1968年,获得
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同年,美国影艺学院颁发吉恩人道特别奖给派克,表彰他对电影业的贡献;12月25日,主演的西部片《
月落大地》在美国上映。
1969年,与
奥玛·沙里夫、
朱莉·纽玛联袂主演冒险片《
麦肯纳的黄金》,在片中饰演美国警长麦肯纳;6月25日,主演的剧情片《主席》在美国上映,他在片中扮演一名去中国解决饥荒问题的科学家;同年,获得第26届美国金球奖塞西尔·B·戴米尔奖。
1970年,再度担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
1971年10月13日,与
朵恩·琳、
帕皮·塞尔纳共同主演的西部片《危险情人》在美国上映。
1974年,担任剧情片《
鸽子号》的制作人;同年,主演西部动作片《流浪记》,该片是格利高里·派克的转型之作,他在片中突破以往塑造的绅士形象,饰演银行抢匪狄恩。
1975年12月25日,与
伯特·雷诺兹、
凯瑟琳·德纳芙共同出演的悬疑片《
活跃》在美国上映。
1976年,在恐怖片《
凶兆》中饰演美国外交官罗伯特,该片在全球的年度票房为6092万美元,并在北美票房排行榜上获得5周冠军。
1977年6月30日,格利高里·派克主演的战争片《
麦克阿瑟传》在美国上映;他在片中演绎了军事家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从获得战争胜利到最后被总统逼退的人生历程,并凭借此片获得第35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978年,与
劳伦斯·奥利弗、
詹姆斯·梅森联袂主演惊悚片《
纳粹狂种》,他一改以往戏路挑战反派,在片中饰演野心勃勃的粹军官门格尔;并凭借该片获得第36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0年,主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片《
海狼》;之后,逐步淡出大银幕,将演艺事业的重心转向电视剧。
持续发展
1982年,在描写南北战争的电视剧《蓝与灰》中扮演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1983年,与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约翰·吉尔古德联袂出演根据真实故事而改编的战争片《
红袍与黑幕》,在片中饰演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帮助他人的牧师费莱厄蒂。
1989年,出演爱情片《
老美国佬》,在片中饰演和哈丽特产生父女之爱的作家比尔斯;同年,获得第4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1991年,主演爱情喜剧片《
抢钱世界》,在片中饰演电线电缆公司的资方代表安德套·乔根;同年,与
罗伯特·德尼罗、
尼克·诺特合作出演悬疑惊悚片《
恐怖角》。
1993年,担任剧情片《The Portrait》的制作人,之后停止制作电影;同年,获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熊奖。
1995年,获得第20届法国凯撒奖荣誉凯撒奖。
1998年出演电视电影《
白鲸》,该片是他参演的最后一部作品,并凭借此片获得第50届艾美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同年,获得第48届德国电影奖终身成就奖。
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12名。
2003年,获得第47届意大利大卫奖终生成就奖 ;6月12日,格利高里·派克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87岁。
个人生活
1942年,格利高里·派克与格里塔·赖斯结婚;两人共有三个儿子。1954年,格利高里·派克与格里塔·赖斯离婚。
1955年12月,格利高里·派克与法国记者帕萨尼结婚;之后,帕萨尼为派克生下了两个儿子。1975年,格利高里·派克的长子自杀身亡。
代表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参演电视电影
制作电影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格利高里·派克是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演员。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银幕上用自己的灵魂塑造角色,用角色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所塑造的一系列善良、坚定的男性形象成为观众心中难忘的回忆。在《罗马假日》中,他凭借近乎完美的表演将经典的爱情故事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他以其精湛内敛的演技和潇洒的表演风格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平民英雄(《沈阳今报》、《成都商报》、《文汇报》、新浪网评)。
格利高里·派克是一个从人物自身出发去寻找感觉的演技派明星。他的这种表演特色使得他非常容易融入角色,观众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在格利高里·派克的电影生涯中,他扮演了很多不同类型角色,从卑微的小人物到英武的军人以及正义的律师等等;他不仅成功塑造了这些人物形象,而且还展现了对于角色出色的把握能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梅峰评)。
格利高里·派克是一位伟大的演员(查尔顿·赫斯顿评),是好莱坞一个电影时代的象征(杰弗雷·凯泽伯格评)。他是魅力男人的代表(米尼·罗杰斯评),具有英俊潇洒的外貌、从容高雅的气质以及高大、坚定、刚正不阿的气概。他一生中多半演的是正气凛然、庄严高贵的角色,而他在银幕之下的生活也正是他银幕英雄形象的一面镜子。他直到晚年都保持着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信息时报》评)。
格利高里·派克善良、谦逊、儒雅、正派、严谨(腾讯网评),是好莱坞道德力量的象征(新华网评)。他慷慨大方,幽默风趣,性格坚韧(查尔顿·赫斯顿评)。他无论在台上还是台下都是道德的指针(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评)。他在银幕上所塑造的不顾个人安危,为黑人伸张正义的律师形象成为美国好男人的标志。在银幕下,他同样是一位好男人。他一生从未传出过任何丑闻,这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中更显得出污泥而不染(《音像世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