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第一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的公办高中
桂平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07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山镇城东街,原名“桂平中学堂”, 1994年撤县建市改称桂平市第一中学,2001年被确定为“贵港市示范高中”,2001年7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享受省级重点中学的一切待遇,面向全市招收高中新生。
历史沿革
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劝学所长陆显书倡议,以合邑宾兴田租为基金, 筹办桂平中学堂。先在合邑宾兴后座设预备科,次年移浔阳书院正式开学,后将桂邑书院及 文昌宫、县学署改建成校舍。改名桂平县立初级中学校。
民国14年东区乡绅程修鲁、薛扬波为办 东区初中,截留合邑宾兴在东区的租谷(占合邑宾兴田租四分之三),桂中因此发生经费困难 而停办。后经全县人士力争,合邑宾兴租谷
民国15年底全部收归县教育局代管,桂中得于次年 春复课。
民国22年东区初中和私立正心初中并入桂中。
民国23年桂中并入省立八中。
民国30年恢复桂中。
民国 33年秋桂平沦陷时迁至罗秀,借姚氏宗祠上课。
民国34年光复后迁回城厢,因校舍校具毁损殆尽, 移至民团指挥部旧址(今城厢中心校)上课。
民国36年国民中学并入桂中。不久因麻垌布南初中改为县办,桂平县立初中遂改名桂平县第一初级中学校。
1953年私立浔桂初中并入一中。
1956 年迁校址。
1968年秋改为完全中学,名桂平镇中学。
1970年于离县城35公里的罗丛设分校, 迁高中部于此办农场,正校先在永培后在岭头接收原黄村劳改农场地,总共有耕地190亩。
1978年撤销罗丛分校,校舍、耕地拨给白沙罗丛初中。
1986年将岭头农场拨给县职业中学。
1983年因城厢增办初中1所, 桂平镇中学复改称桂平一中
1987年该校占地46.3亩,建筑面 积17251平方米,初中21个班,高中15个班,在校学生1920人,教职工172人,其中专任教师 144人(含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53人)。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约4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276平方米,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200多人。
师资力量
教职员工264人,其中专任教师253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8人,硕士学位5人、研究生学历22人;现任党总支部书记、校长姚波,副校长5人,中层领导14人。
办学理念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校训是“读书、明理、做人、成才”,办学理念是 “传承创新,追求卓越” ,办学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人、成才、成功”,2018年提出“制度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 办学方略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坚持“以师生持续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挖掘建设“厚重的学堂教育和丰厚的红色基因”两种特色文化,依靠“教师团队发展、学生家长配合、上级社会各界支持”三方力量,打造“更有人文底蕴、更有显著成绩、更有鲜明特色、更有优美环境”示范高中升级版),培养具有 “志存高远,责任担当,知纯行正,追求红色气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条件
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广西中学计算机网络实验学校”,是广西首家建成多媒体电脑校园网络的中学,全校共有电脑300多台,数量之多,档次之高被公认为“广西第一校”。还有幻灯投影、闭路电视教学、教学全程监控、语言实验室、大屏幕投影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设施总投入超500万元。有完善的常规设施如理、化、生实验室、阅览室、田径运
动场,篮球场、体操室、举重室、钢琴演奏厅、艺术画室、大型管 乐器等。学校图书馆藏书7万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375种,报刊年订140种。
学校环境优美,古树参天,绿草如茵,假山亭台、小桥流水、苏州园林式建筑相映成趣,被贵港市命名为“花园式学校”。是青少年读书的胜地。
学校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办学目标,在德育、艺术、体育、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方面形成的办学特色,已誉满广西。
为创建自治区示范高中,学校多2001年起五年内投入资金1100万元,建成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综合楼、餐厅,公寓式的学生宿舍楼以及高标准的体育馆等设施。
学生宿舍楼项目获上级划拨建设资金800万;建设校园地下管道工程,整治各类电线、网线和水沟排污;安装了交互智能平板希沃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施1260千瓦变压器、高峰用水增压改造工程;通过社会化服务,在部分教室、宿舍加装了空调。
学校管理
学校党组织抓好“党建质量年”和“星级化管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行政班子在党总支领导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狠抓高中管理常规,依法治校治教,凝心聚力谋发展。
坚持德育为首,提高德育实效性。深化创建平安文明校园和“五好”关工委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逐渐形成红色文化“八个一”特色育人活动系列。
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青年教师“1369”培养工程、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杨华锦老师入选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人参加了贵港市名校长助力工程和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培训活动,9人参加桂平市第三批C类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结业,派出300多人次教师到区内外考察学习和参加研讨会。
办学成效
桂平市一中近3年高考成绩位居全区同类学校第一,一本上线2016年383人、2017年325人、2018年296人。2018年荣获贵港市高中教学质量二等奖、桂平市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高考学科都获贵港市高中优秀教研组奖, 58人次分别获贵港市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和学科先进个人奖。
学科竞赛大放异彩。36人参加第六届“求学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获奖;5人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生国学大赛总决赛获奖;22人参加第2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初赛获奖、2人获复赛资格;5人参加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荣获三等奖;141人参加第26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奖。
教育科研喜获佳绩。15个课题通过区、地市级结题验收,10个课题获得立项,其中课题《贫困地区学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的路径及实践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张路昕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教育部表彰;李金老师参加首届全国行知教育课例大会获优秀课例奖;韦云钟老师参加贵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获特等奖并代表贵港参加区级课例展示;游锦波、潘思杏等6人撰写的论文在广西陶行知研究会年度教育科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重大事记
2018年3月,参加“美丽广西(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工作,结对帮扶罗播乡,校长姚波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选派林佰栋、覃洪露、龚敬朝为驻村工作队员,周钊光等13人为帮扶联系人。
4月,组织师生参加桂平市“学英模,祭英烈”活动。
5月,桂平市《不忘初心跟党走——讲好桂平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日葵杯”征文大赛启动仪式在学校举行。
6月,桂平市“红色故事”宣讲进校园暨百场英模事迹报告会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姚波校长应邀参加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五届百年名校论坛,学校成功入选“中华百年名校”名册。
8月,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和新生军训活动。
9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开设的“黄日葵班”开班。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
10月中旬,全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闭幕会在我校进行,同期举办了校园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信仰的足迹》获首届广西党史微视频大赛入围奖。
11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将西山镇幼儿园空置土地划拨学校。桂平市第二届高中学生篮球赛在学校成功举办,学校男、女子篮球队分获冠军、季军。
12月,小高层综合楼通过贵港市立项规划;聘任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卢海德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参加贵港市 “园丁杯”气排球赛勇夺A组男子亚军和A组女子第七名。
对外交流
21世纪初来到学校参观、考察的有全国20多个省区超千所学校,还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越南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专家、教授,学校还定期邀请外籍教师到校与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学校领导、教师也到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俄罗斯、中国香港地区访问、交流, 与国际教育接轨。
学校荣誉
2020年12月28日,被授予“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称号。
2021年6月,桂平市第一中学党总支部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6 20: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