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居
惠州客家围屋-桂林新居
桂林新居围屋,又称为桂林围,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经济开发区铁门扇村
历史沿革
桂林新居围屋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耗资白银九万多两,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竣工。桂林新居坐西南向东北,平面呈长方形,总面阔113米、总进深84米,占地面积为9492平方米。由禾坪、泮池、堂屋、横屋、角楼组成。传说,叶天滋为确保围屋固若金汤,铸造了三扇大铁门,但在桂林新居就是尺寸不符,安装不了。于是就运到南阳世居去试,结果一上即合。三扇大铁门就留在南阳世居,铁门扇之名也给了南阳世居。由于劳累过度,叶天滋在乾隆十八年(1753)去世,享年68岁。
桂林新居围屋平面呈中轴对称,中轴线上以传统三进祠堂式建筑为中心,内部为院落式布局,号称九厅十八井,有房三百六十间。在“人民公社”时期,曾住过五百多人,分为五个生产队。
2007年,桂林新居的叶氏族人筹集资金,对围屋进行大修,围屋正面置有三个门,正中间大门匾额塑有“桂林新居”四个大字,左侧刻有“乾隆壬申吉旦”小字,右侧落款为“南阳娥笑立”。“乾隆壬申”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桂林新居之名,传说是乾隆皇帝恩赐。当年叶天滋孤身一人去杭州攻读,准备考取功名,但却屡试不第。他不为所急,在读书之余,种花养鸟,聊以解闷。叶天滋去杭州时,从家乡带去了一只画眉,勇猛善斗,远近闻名。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杭州时,到叶天滋居所私访,两人相谈甚欢,结为知己。叶天滋以画眉鸟赠与乾隆,乾隆皇帝恩赐叶天滋所建新居为“桂林新居”。后来,叶天滋被敕封为“奉直大夫”,官五品。大门两侧贴着一幅嵌字联:“桂香昭祖德;林葱乐春晖”。
从中间大门进入,为两层高的门厅,有雕花木屏门与后面相隔。穿过门厅,进入到天街,可以看到门厅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牌匾。一进为前厅,大门上方挂着“大夫第”的匾额,两侧贴着红纸写的对联:“祠开三世;福荫九房”,对联表明了叶天滋是沙坑叶氏三世祖,在这里他繁衍了国屏公、国略公、国仕公、国仁公、国封公、国衡公、国诊公、国顾公、国选公等九大房。由于他的福荫,现在后裔达到两万余人,遍布海内外。在木屏门的背后,立有“望重干城”的牌匾,赞颂了叶天滋的威望足以保护一方安宁。二进为中厅,在木屏门上门挂有“奉直大夫”的牌匾。三进为上厅,有供奉祖先的神龛,上方悬挂了“南阳堂”的匾额,两侧挂着两幅颂扬家族兴旺发达的对联:“娥德桂林年年茂;笑公裔孙代代兴”“承二世,建三百六间屋,桂林楼宇业绩显扬,流芳千载;序九尝,传九大房昭穆,宗枝奕叶贤能辈出,享誉五洲”。
桂林新居围屋规模宏大,比铁门扇南阳世居围屋还大近八百平方米,是沙坑叶氏围屋中的三大围屋之一,是研究秋长叶氏家族史、客家围屋建制的重要实物资料。2004年8月,桂林新居围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惠阳客家围屋一览表.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2016-05-18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72-铁门扇桂林新居围屋.惠州市惠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0-04-02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26 23:3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