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
中医方剂
桂枝加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效。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歌诀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组成
桂枝(去皮)五两(15g),芍药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擘)十二枚。
用法
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炙其核上各一壮。
功用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配伍特点
本方即桂枝汤重用桂枝五两而成。重用桂枝,意在温通心阳,以制肾水,共奏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
运用
桂枝加桂汤主治奔豚气病,奔豚气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常见的某些心脏病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出现奔豚气,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
辨证要点是: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伴心悸,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润,脉浮缓或沉迟。为阳气虚弱、阴寒上冲之奔豚病证。根据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功用,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外感、头痛膈肌痉挛等病证。
加减化裁
偏肾阳虚者,加附子;
偏气虚者,加玄参、黄芪;
心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
中焦虚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
脾胃蕴热者,加生大黄、生石膏;
胃肠气滞者,加槟榔、香附;
伴咳嗽气喘者,加桑白皮、苦杏仁、麻黄;
伴腰膝发冷者,加淫羊藿、仙茅
使用注意
内有郁热证、中焦实热证及热性腹胀气肿者忌用
附注
附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茯苓半斤(24g),桂枝(去皮)四两(12g),甘草(炙)二两(6g),大枣十五枚(擘)
功用: 温通心阳,化水行气
主治: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做奔豚。
出处: 《伤寒论》
附方 桂苓五味甘草汤
组成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
功用化饮平冲
主治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出处《金匮要略》卷中
附方 奔豚汤
组成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功用疏肝清热,降逆止痛
主治由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奔豚上冲胸;肝胃不和,气逆上攻,胁肋疼痛,,噫气呕呃
出处《金匮要略》卷上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苓桂枣草汤与桂枝加桂汤都可治疗肾虚气逆证,桂枝加桂汤所主证机是肾中寒气上冲与心之奔豚证,其治当温通心阳,以泄奔豚;而苓桂枣草汤所主证机是肾中水气上冲而未至于阳位,仅见脐下悸动,其治当遵“水郁折之”,以补肾伐水气。可见病有水气和寒气之分,证有上冲和未能上冲之不同,治有利水和散寒之别。
苓桂五味甘草汤与桂枝加桂汤都可治疗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咽喉,桂枝加桂汤主治在肾,以腰膝酸软恶寒为特点;而苓桂五味甘草汤主治在肺,常有咳吐涎沫为特点。在肺者为寒饮,治在温肺化饮,在肾者为寒气,治在温肾降逆,是其不同也。
奔豚汤和桂枝加桂汤都可以治疗从上腹上冲喉咽或心胸,而奔豚汤主治病症有何不同,奔豚汤主治病证在肝,证机血虚有热,肝中邪气上冲,病以往来寒热腹痛为特点,此其别于桂枝加桂汤也。
重要文献摘要
伤寒论》: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伤寒论条辨》:与桂枝汤者,解其欲自解之肌也;加桂者,桂走阴而能伐肾邪,故用之以泄奔豚之气也。然则所加者桂也,非枝也,方出增补,故有成五两云耳。
伤寒论类方》:重加桂枝,不特御寒,且制肾气。又药味重则能下达,凡奔豚症,此方可增减用之。
伤寒论本旨》:相传方中或加桂枝,或加肉桂。若平肾邪,宜加肉桂;如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7:45
目录
概述
歌诀
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配伍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