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卷下。具有下其瘕;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瘕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瘕痼害;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胎动气,下血不止。
歌诀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瘕块胎可安。
组成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一丸,食前服。不知,加至三丸。
功用
1.《金鉴》:下其瘕。
2.《金匮要略方义》:化瘀生新,调和气血。
主治
1.《金匮》:妇人宿有瘕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瘕痼害。
2.《妇人良方》: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胎动气,下血不止。
方义
妇人素有疲块,导致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之证,本方属缓消之剂。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桃仁化瘀消百;牡丹皮散血行瘀,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养血和血;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诸药合力缓缓活血化瘀,消百积之证。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1.《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桃仁、丹皮、芍药能去恶血;茯苓亦利腰脐间血,即是破血。然有散有缓、有收有渗、结者散以桂枝之辛;肝藏血,血蓄者肝急,缓以桃仁、丹皮之甘;阴气之发动者,收以芍药之酸;恶血既破,佐以茯苓之淡渗,利而行之。”
2.《金匮要略方义》:“桂枝茯苓汤为化瘀消症之缓剂。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综合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制作蜜丸,用法从小量开始,不知渐加,亦有下症而不伤胎之意,更示人对妊娠病证应持慎重之法。如此运用,使症消血止,胎元得安,故本方为妊娠宿症瘀血伤胎之良方益法。”
3.《经方直解》:“妇人宿有百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百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雄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百不去故也,当下其百,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方:桂枝、丹皮、桃仁、芍药、茯苓。各等分,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