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柳(Elaeagnus angustifolia Linn.)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0(15)米。树皮栗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树干常弯曲,枝条稠密,具枝刺,嫩枝、叶、花果均被银白色鳞片及星状毛;叶具柄,披针形,长4~8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银灰绿色,下面银白色。花小,银白色,芳香,通常1~3朵生于小枝叶腋,花萼筒状钟形,顶端通常4裂。果实长圆状椭圆形,直径为1厘米,果肉粉质,果皮早期银白色,后期鳞片脱落,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简介
种名:桂香柳
学名:Elaiagnus angustifolia Linn.
别名:沙枣、银柳
别名:七里香、香柳、刺柳、
沙枣、银柳、银柳胡颓子、牙格达、 红豆、则给毛道、给结格代,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桃金娘目;胡颓子科;胡颓子属;
沙枣。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5-10米,无刺或具刺,刺长30-40毫米,棕红色,发亮;幼枝密被银白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红棕色,光亮。叶薄纸质,矩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1.3厘米,顶端钝尖或钝形,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圆形鳞片,成熟后部分脱落,带绿色,下面灰白色,密被白色鳞片,有光泽,侧脉不甚明显;叶柄纤细,银白色,长5-10毫米。花银白色,直立或近直立,密被银白色鳞片,芳香,常l-3花簇生新枝基部最初5-6片叶的叶腋;花梗长2-3毫米;萼筒钟形,长4-5毫米,在裂片下面不收缩或微收缩,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宽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4毫米,顶端钝渐尖,内面被白色星状柔毛;雄蕊几无花丝,花药淡黄色,矩圆形,长2.2毫米;花柱直立,无毛,上端甚弯曲;花盘明显,圆锥形,包围花柱的基部,无毛。果实椭圆形,长9-l2毫米,直径6-10毫米,粉红色,密被银白色鳞片;果肉乳白色,粉质;果梗短,粗壮,长3-6毫米。花期5-6月,果期9月。
分布范围
产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通常为栽培植物,亦有野生。分布于中东、近东至欧洲。本种适应力强,山地、平原、沙滩、荒漠均能生长;对土壤、气温、湿度要求不甚严格。
主要价值
果肉含有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可以生食或熟食,新疆地区将果实打粉掺在面粉内代主食,亦可酿酒、制醋酱、糕点等食品。果实和叶可作牲畜饲料。花可提芳香油,作调香原料,用于化妆、皂用香精中;亦是密源植物。木材坚韧细密,可作家具、农具,亦可作燃料,是沙漠地区农村燃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沙枣根蘖性强,能保持水土,抗风沙,防止干旱,调节气侯,改良土壤,常用来营造防护林、防沙林、用材林和风景林,在新疆保证农业稳产丰收起了很大作用。其次,果实、叶、根可入药,果汁可作泻药,果实与车前一同捣碎可治痔疮,根煎汁可洗恶疥疮和马的瘤疥,叶干燥后研碎加水服,对治肺炎、气短有效。
本种显著的特征是幼枝叶和花果均密被银白色鳞片;叶片披针形;花柱基部围绕着明显的无毛的圆锥形花盘;果实粉质。
栽培特点
桂香柳生活力很强,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天然桂香柳只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与浅的地下水位相关,地下水位低于4米,则生长不良。桂香柳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在≥10℃积温30℃以上地区生长发育良好,积温低于25℃时,结实较少。活动积温大于5℃时才开始萌动,10℃以上时,生长进入旺季,16℃以上时进入花期。果实则主要在平均气温20℃以上的盛夏高温期内形成。耐盐碱能力也较强,但随盐分种类不同而异,对硫酸盐土适应性较强,对氯化物则抗性较弱。在硫酸盐土全盐量1.5%以下时可以生长,而在氯化盐土上全盐量超过0.4%时则不适于生长。桂香柳侧根发达,根幅很大,在疏松的土壤中,能生出很多根瘤,其中的固氮根瘤菌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侧枝萌发力强,顶芽长势弱。枝条茂密,常形成稠密株丛。枝条被沙埋后,易生长不定根,有防风固沙作用。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桂香柳3月下旬树液开始流动,4月中旬开始萌芽,5月底至6月初进入花期,花期为3周左右,7月上旬见幼果,8月下旬果实成型,10月份果实成熟,果期100天左右。新疆、宁夏物候期与河西走廊相近,内蒙古中部地区物候期稍迟。桂香柳经群众选育,已有不少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