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唐代杜甫诗作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公元七六三年冬杜甫由阆中回梓州时作。此诗语多赞美,而言存规讽。沈德潜《杜诗偶评》云:“字字腾掷跳跃,何等笔力!”
作品原文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⑴
江心蟠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⑵。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⑶。
梓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⑷。
怜我老病赠两茎,出入爪甲铿有声⑸。
老夫复欲东南征,乘涛鼓枼白帝城⑹。
路幽必为鬼神夺,拔剑或与蛟龙争⑺。
重为告曰⑻: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⑼。
使我不得尔之扶持,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峰⑽。
噫!风尘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⑾?
注释译文
⑴桃竹一名桃枝竹,今名棕竹,四川特产。左思《蜀都赋》“灵寿桃枝”,刘渊林注:“桃枝,竹属,出垫江县(唐改曰合州),可以为杖。”按《新唐书·地理志》载合州土贡尚有“桃竹箸(筷子)”。“引”是曲调之名,汉乐府有《箜篌引》。章留后,章彝。留后是官名,始于唐中叶。凡节度使出缺,由部属代领其众,称为留后,意谓留主后务。章以刺史摄行东川节度使职权,故称章留后。
⑵此二句写出生之地。江心,江中。尺度足,长短适合拄杖的尺度。
⑶此二句写其奇异,连神仙也爱。江妃和水仙,泛指男女水神,因竹生江心。
⑷此二句写章以杖遍赠宾客。一束,一捆。梓潼,即梓州。章为刺史,故又称为使君。
⑸此二句写章赠己独厚。两茎,两根。桃竹节密而中实,故拄地铿然作响。
⑹此二句写赠杖很及时。东南征,出峡东游。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为出峡必经之地。枼,音曳。鼓枼,荡桨。
⑺此二句再写杖之珍贵,与“江妃”句同一手法。
⑻重,读平声。“重曰”和“乱曰”,都是辞赋中的习用语(汉乐府中也有用“乱曰”的),有总结上文、重点突出的作用;故经常出现在一篇的结尾。这里“重为告曰”,是说更有所奉告。
⑼尔,指桃竹杖。《后汉书》卷一百十二(下)《费长房传》:“长房辞归,翁(壶公)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长房乘杖,须臾来归。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亦见《神仙传》卷五)又《晋书》卷三十六《张华传》:晋时斗牛间常有紫气,张华问雷焕,知是剑气,乃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乃掘县狱深四丈余,得剑两枚,一送张华,一自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其子持剑过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这一句实兼用这两个故事。龙,封建时代用以象征人君,这里暗讽章彝不要步当时军阀后尘,割据一方,搞独立王国。
⑽灭迹,犹扫迹或绝迹,是说不能去游历。君山一名湘山,在洞庭湖中,周七里有奇,正对岳阳县城西门之岳阳楼。李白诗:“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可想见境界之美。
⑾结语绾合时事。澒洞,犹弥漫。豺虎,喻寇盗。双杖,应“两茎”。曷从,何从。是说无从走出此豺虎之窟。杜甫诗:“胆销豺虎窟,泪入犬羊天。”(《览镜呈柏中丞》)
作品鉴赏
钟惺曰:调奇,法奇,语奇。而无泼撒之病,由其气奥故也。
杜臆》:
珍爱(桃竹杖)之极,遂想到鬼夺、龙争、真是奇怪。至“重为告”以下,又换一意,变幻恍惚,不可端倪。……起来六句,用韵参错,不可拘束。只“江妃水仙”句便奇,后来俱从此脱化。佘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是实话。广德以来之作,俱是漫兴。而得失相半,失之则浅率无味,得之则出神入鬼。如此等诗,俱非苦心极力所能至也。
《杜诗说》:
一竹杖耳,说得如此珍贵,便增其诗多少斤两。一转用“重为告曰”,盖诗之变调,而其源出于骚赋者也。
《义门读书记》:
此篇以平、入通押,皆入鼻音也。
《杜诗详注》:
宋之问骚体诗有《嵩山天门歌》,……此杜诗《桃竹杖引》所自出。然杜之灵奇,却胜于宋之隽丽矣。朱鹤龄曰:此诗盖借竹杖,规讽章留后也。既以“踊跃为龙”戒之,又以“忽失双杖”危之|其微旨可见。
唐宋诗醇》:
奇变酷似太白,老杜真乃无所不有。
唐诗别裁》:
犹楚词之“乱曰”(“重为告曰”句下)字字腾掷跳跃(“慎勿见水”句下)。凌空超忽,横绝一时。
《杜诗心解》:
人知后段之奇,而不知其根已伏于“江妃水仙”之句,其绪再引于“鬼神夺”而“蚁龙争”之句。……“尔生正直”,应“江妃水仙”以上等语。“见水”、“灭迹”,应“鬼神”、“蛟龙”以上等语,合前后观之,可知文欲出奇、先着呆语不得。而出奇之处,又离宗不得。
《杜诗镜铨》:
长短句公集中仅见,字字腾掷跳跃,亦是有意出奇。
《岘佣说诗》:
《桃竹杖引》戒章留后之不臣,词意危迫;然章法离奇,似《离骚》之辞,初学不可轻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09:4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