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
儋州市中和镇的南郊,是
苏东坡谪居儋州时住了三年的处所。宋绍圣年间,苏东坡父子初到儋州时,当地州官张中十分敬重苏东坡,让苏家父子住在官府的房子里,定期发官粮给他们。后被上司逐出,东坡父子无室可居,处境十分凄凉。当地官民都十分同情,就帮助苏东坡在城南的桄榔林建房,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建起了三间茅屋。虽然周围虫蚁滋生,但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桄榔林中,东坡宽慰之余便将茅屋命名为“桄榔庵”。
尽管周围荒芜,蚊蚁滋生,环境恶劣,但诗人总算有了自己的家。住定后,雇了三个当地人整治出一个菜园来,自己种些韮菜、黄菘;西边掘个粪坑,储积水肥;东边开个水源,用以浇菜。“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亲手种出来的东西,总是好吃的。不过,自种蔬菜,眼看它慢慢长大起来,“未忍便烹煮,绕观日百回”,东坡又舍不得割来吃了。
桄榔庵”并题《桄榔庵铭》:“东坡居士谪于儋州,无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摘叶书铭,以记其处。”当年,苏东坡帮助乡亲们打了一口水井,泉旺水甜,乡亲们命名为“东坡井”。
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春,佥海
北海南肃政廉访司事大都军行部至此,见无祠,便在桄榔庵原址构堂三间,作“
东坡祠”。明代,桄榔庵旧址依然。
清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州韩佑在旧址上建苏公祠,
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州城绅耆邢德、李文彬五人发起新建正殿五眼,讲堂五眼,头门三眼。
桄榔庵是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的乡间生活的写照,也是大文豪同儋州
人民鱼水深情的重要象征,历代对其多次修葺扩建,足见人心。
今天,儋州市人民政府拨出款项,绘图设计请能工巧匠,修复桄榔庵,陈列有关苏东坡的
历史文物,以再现其父子居儋实状,寄托
海南人民对苏东坡的永久的缅怀和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