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级
计算机科学领域术语
桌面级是属于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桌面级产品区别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是指在客户端上使用的产品。如桌面级显卡指应用在台式计算机里的显卡,而移动版显卡指应用在笔记本计算机里的显卡。
对比
由于使用环境不同,桌面版和移动版产品性能差距很大。同一个型号的,移动版性能只有桌面版的60~70%。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台式机性能强,功耗高,发热量大,所以移动版没法和桌面比较。
桌面级显卡
1、桌面显卡:针对D3D提供硬件加速的功能,主要用于运行3D游戏;
2、专业显卡:为了电影工业、工业绘图等发展出来的,这种显卡必须能够应付极大面数物件的即时显示,提供比较准确的绘图运算,经常用于制作3D动画;
3、物理卡: 物理卡只能在与另外一张显卡SLI或者crossfire的环境下才能运行。物理卡的作用是对游戏中CPU需要运算的物理部分进行运算,从而将CPU从物理运算中解脱出来。说白了,就是图形加速卡,还得需要桌面卡或者专业卡的支持.。
3种卡有各自不同的用途,桌面卡适合只用来玩游戏的机子;专业卡因为是opengl卡,很多游戏不支持;物理卡不是完整的显卡。
桌面级硬盘
与企业级硬盘的区别
企业级硬盘:顾名思义,企业级硬盘是针对企业级应用推出的硬盘,结合企业级应用的特点不难总结出企业级硬盘的特点性能、可靠性高,具备更高的容错性和安全性。主要应用在服务器、存储磁盘阵列、图形工作站等。
桌面级硬盘:主要是针对家庭个人应用,主要应用在台式PC、笔记本等领域。
当前企业级硬盘主要采用SAS(串行SCSI)、FC(光纤)、SATA等接口;桌面级硬盘主要是SATA接口
从产品技术规格上区别
1、容量:由于企业级应用需求更大的存储容量,因此相比桌面级硬盘,企业级硬盘具备更大的存储容量,当前单硬盘最大容量可达10TB.
2、性能:主要体现在转速、缓存、平均寻道时间等。企业级硬盘具有10000转以上转速、更大的缓存(4MB以上)、更短的寻道时间等等
3、可靠性:企业级硬盘具有更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一般来说桌面级硬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大部分都在50万左右小时,企业级的都在100万以上。平均无故障时间不能够反应硬盘的质量好坏,只是说明硬盘出现故障的概率而已。
4、应用建议:如果是真的是应用在企业环境下,比如: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个时候强烈建议您购买企业级硬盘使用。即使对性能要求不高,计划采用SATA硬盘的用户也强烈建议您采用企业级硬盘。因为,您存放在硬盘中的数据的价值远远高于硬盘的价值,一旦硬盘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我想带来的损失你自己会很清楚的。所以这里推荐采用企业级硬盘的主要原因就是出于可靠性的考虑。毕竟桌面级硬盘因为不是针对7*24不间断应用设计故其元器件、技术方案等都没有做这方面的考量,所以一旦把桌面级硬盘应用到企业级环境,硬盘出现故障的几率会大大增强。
还有一点很重要,对于数据安全方面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一般没事,但是一旦真的有事恐怕就是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桌面级平台
按照业内的划分,台式机用CPU叫做桌面平台,笔记本的CPU叫移动平台;早期AMD是没有移动平台的,笔记本基本是INTEL的一统天下,此外还有部分全美达和摩托罗拉(苹果电脑),当时的移动平台是基于桌面平台的,采用的核心、工艺、缓存等都一样,只是在指令集上增加了SPEEDSTEP,使CPU在不同工作负荷下具有调整工作频率的功能。就像排档一样,在编号上会增加一个M以示区别。同规格的桌面平台和移动平台在外观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移动平台的针脚基本是均匀分布,个头也要比桌面平台小很多,而当时的桌面平台针脚是在DIE四周分布的;这种情况直到迅驰出现,迅驰是奔腾M-CPU,INTEL指定的芯片组和INTEL指定的无线网络模块整体的称呼,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称为迅驰,奔腾M-CPU是完全脱离桌面平台、完全以移动需求而设计的一种平台,相比同时期的P4 桌面平台,具有更短的流水线长度和更高的执行效率,加入了大容量的二级缓存,并且加入了增强的SPEEDSTEP功能,节电能力直追以长指令集见长的全美达,造成至今全美达仍一蹶不振。至此迅驰已发展了4代,头两代产品除了工艺更小外无更大突破,第三代采用了更新的制程和667前端縂线,而现在的第四代则采用的双核的设计思路,虽然在耗电量上有所增大,但是30%以上的性能提升还是值得的。
此外,现在桌面平台大红大紫的 CORE系列CPU初始的设计是面对移动平台的,当时INTEL在桌面平台遭遇到AMD强力挑战,而P4 的NETBREST架构虽然可以继续提升主频,但是功耗问题已无法解决。无奈之下INTEL采用了原本应用在移动平台的设计,而这种设计思路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也为INTEL带来的生机;AMD在移动平台可说是后来者,它的设计源于桌面平台,缓存也不大,加入了POWERNOW指令集用以节能,但是整体上的设计实力和技术功底,仍无法与INTEL比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8:34
目录
概述
对比
桌面级显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