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桑披罗布岭寺,简称桑披岭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乡城县巴姆山麓,系西藏噶丹寺的属寺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
历史沿革
清康熙八年(1669年),始建噶丹·桑披罗布岭寺。是五世达赖喇嘛在康巴藏区兴建的十三座格鲁派寺庙之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14日,
萧克、
王震带领红6军团长征到达乡城县。
1995年10月,桑披岭寺迁址新建。2002年10月,完工开光。
建筑格局
噶丹·桑披罗布岭寺,简称桑披岭寺,被誉为“康巴第一大殿”。 桑披寺意即遂心如意,兴旺发达之寺庙,系西藏噶丹寺的属寺之一。桑披寺的城墙模仿布达拉宫城墙而建。全寺为长方形四层碉楼建筑,中央有一个宽敞的天井,底层为全寺喇嘛诵经处,二、三、四层分别为经堂、佛殿、静室。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铺展绵延。主殿上层镀金铜瓦,金骛傲立,熠熠生辉。殿宇屋角龙首凌空,黄色的佛塔鳞次栉比、鲜艳夺目。窗四周一层一层凸起,向外延伸,每层都绘以立体对称且富有藏族风格的图案。
主要建筑
东大门
东大门的门柱是两根整木圆雕,雕刻的是藏民族信奉的“以和为善”的信物图“和气四瑞”——大象、灵猴、兔子和吉祥鸟。大门的门梁上雕刻有虎、狮、雕、龙四宝兽。
跳神坝
跳神坝占地面积约3335平方米,因用于举办跳神节的场所而得名。坝子用鹅卵石铺砌而成,最独特的是坝子中间用黑、白两种圆卵石砌出了佛教的吉祥条纹“喜旋珠”及“吉祥边围图”。
正殿
正殿坐西向东,前低后高,占地面积约2001平方米,共6层,底层由280根柱子支撑,可容5000余人盘坐诵经。正殿大门外两旁墙壁上绘“四大天王”“生死轮回图”等壁画。正殿内一根根大红、笔直的四方柱子,构成一座红色丛林,僧侣们或盘腿吟诵,或焚香跪拜。正殿底层是雕塑佛像群,其中宗喀巴铜质镀金佛像净高约18米,加上佛座,总高近30米,是藏族聚居区最大的殿内铜像之一。千手观音像和大白伞盖佛母像,两尊佛像均高达两米,塑像是用香柏、松石、玛瑙、珊瑚、珍珠、宝石等与各种药材磨细后,同牛胶混合塑筑而成,再用九眼珠、宝石、珊瑚等镶嵌,并以金银装饰。正殿,在建设过程中竟然没有一张设计图纸,只凭当地能刻能画的佛教信徒自由发挥而建。当年寺庙开建后,当地的“能工巧匠”们不仅自发来到寺庙,不取一分报酬投入修建,甚至还将自家的珊瑚、黄金、绿松石等珍宝都无偿奉献给寺庙。
文物遗存
“扶助番民,独立解放”红色锦匾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桑披岭寺活佛纳瓜带领广大僧俗喜迎红军,为红军筹集物资、治疗转送伤员、带路送信。为答谢乡城人民的支持,箫克、王震等代表红六军团向群众和寺庙赠送了“扶助番民,独立解放”的红色绸缎锦匾和银锭等礼物。
雕塑
桑披岭寺的雕塑主要分为铜雕、泥塑、木刻三大类,它们既融合了印度、尼泊尔和国内各地藏族聚居区的佛教雕塑艺术技法,又体现了乡城本地的特色和风格。寺内的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和双层雕,大至数米,小至寸许,其中的蟠龙柱、活佛宝座、东南北三大门都是体现寺庙木雕技艺较高水准的艺术品。此外,在佛塔、梁柱、飞檐、门窗、扶栏等处,都有精雕细镂的各类佛像、鸟兽、花木或吉祥图像,其造型千姿百态。
绘画
桑披岭寺内还有绘画作品。无论是装饰类绘画还是佛像类绘画,每一处、每一幅,都展示出乡城人的绘画技艺。在柱头、梁坊、廊顶、隔板等处,描绘有“八吉祥徽”“七政宝”“六长寿”“五妙欲”“和气四瑞”等藏传佛教常见的各种吉祥图案;在走廊、厅堂的墙壁上,到处是内容丰富的巨幅壁画。
历史文化
宗教活动
跳神节,“跳神”也称“寺庙乐舞”,是藏传佛教中一种震慑妖魔、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四方平安的宗教活动。桑披岭寺的乐舞源于古拉萨丁则岭寺,由出生在乡城洞松乡的第三世赤江活佛宁九曲麦传入,经过几代僧侣的充实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每年春节前夕,乡城的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桑披岭寺,参加跳神节。桑披岭寺有9个传统乐舞曲目,其中的一个曲目叫“蒙古人”。
文物价值
噶丹·桑披罗布岭寺展现了藏族人民建筑、装饰、雕塑、彩绘等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噶丹·桑披罗布岭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噶丹·桑披罗布岭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巴姆山麓。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噶丹·桑披罗布岭寺,路程约2.7千米,用时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