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桔梗属(拉丁学名:Platycodon A. DC.)该属只有桔梗1种,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粗壮,表皮黄褐色。茎直立,叶轮生,有时对生或互生,花生于茎及分枝顶端;花冠蓝紫色,宽钟形。花期7~9月,果期8~l0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
根胡萝卜状。茎直立。叶轮生至互生。花萼5裂;花冠宽漏斗状钟形,5裂;雄蕊5枚,离生,花丝基部扩大成片状,且在扩大部分生有毛;无花盘;子房半下位,5室,柱头5裂。蒴果在顶端(花萼裂片和花冠着生位置之上)室背5裂,裂爿带着隔膜。
种子多数,黑色,一端斜截,一端急尖,侧面有一条棱。
分类研究
植物分类学研究,桔梗属在全世界仅一种1变种。变种为白花桔梗(Plandicodon grandlflorus(Jacq.)A.DC.var. album Hort)。温学森发现了桔梗一新变种,重瓣桔梗(Platyoodon grandlflorus(Jacq.)A.DC.cv. Plenus X.S.Wen)。由农业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编辑的《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报道桔梗的花色有5种:紫色、白色、黄色、粉红色和浅绿色。中国学着魏建和发现粉花型,粉花型可能是来源于白花和紫花2种类型的杂交。1992年韩国报道,从野生紫花桔梗自交后代中获得1种用于观赏和淡红花色新品种系P. grandlflorus(Jacq.)f.Duplex,认为改品种系与粉色型可能为同一类型,只是来源不同。
在园艺学领域,桔梗又分为多个类型,主要有:
生长环境
桔梗喜凉爽湿润环境,野生多见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栽培时宜选择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栽培在富含磷、钾的中性类砂土里生长较好,追施磷肥,可以提高根的折干率。桔梗喜阳光耐干旱,但忌积水。
地理分布
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各省以及广东、广西(北部)、贵州、云南东南部(蒙自、砚山、文山)、四川(平武、凉山以东)、陕西。朝鲜、日本、苏联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南部也有。
栽培技术
选地
桔梗适宜生长在较疏松的土壤中,尤喜坡地和山地,以半阴半阳的地势为最佳,平地栽培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桔梗不宜连作。
整地
桔梗有较长的肉质根,因此最好是垄上栽培。于早春(4月中下旬)撒上农家肥将地翻耕耙细整平(深翻30厘米)。做垄时,先在地上隔2米打上格线,开沟,然后将沟里的土向两边分撩,做成垄宽1.7米,沟宽30厘米左右的垄床,如遇旱,可沿沟灌溉,以备播种。
选种
桔梗种子应选择2年生以上非陈积的种子(种子陈积一年,发芽率要降低70%以上),种植前要进行发芽试验,保证种子发芽率在70%以上。发芽试验的具体方法是:取少量种子,用40℃~50℃的温水浸泡8小时~12小时,将种子捞出,沥干水分,置于布上,拌上湿沙,在25℃左右的温度下催芽,注意及时翻动喷水,4~6天即可发芽。
播种
桔梗可春播也可夏播。春季播种应在5月中旬左右,即在地温达到15℃以上时播种,夏季应在7月下旬之前播种。我们当地以接雨水时(5月中下旬)开沟进行条播为宜。播种前先在垄床上按行距20厘米开5厘米宽2厘米深的小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每亩用种约1~1.2千克,随后立即覆盖腐熟的细粪土或腐质土,覆土深度约3厘米,一定要深浅一致。播种后覆盖覆盖物后用敌杀死2000倍喷施墒面防敌下害虫以确保出苗率。
施肥
桔梗在大田播种前可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粮食复合肥4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为防治蛴螬可在翻倒农家肥时每吨施入1公斤甲敌粉与农家肥混合均匀在翻地前施入,后期追肥主要用清粪水或尿素,可在当年7月和第二年7~8月份用尿素25公斤或清粪水进行追肥提苗。清粪水每亩每次可施2吨左右,浓度可在10%左右,追肥后若浓度较大应及时用清水洗苗。
田间管理
干播的种子需25天左右出苗,催芽播种的种子也需10天左右出苗。待小苗出土后,及时除去杂草,小苗过密要适时疏苗,以每100平方厘米10株~12株为宜,间隔5厘米保留一株进行间苗(每亩6万株左右),并配合松土。后期也要适时进行除草。另外桔梗花期较长,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根部生长,除留种田外要及时疏花疏果提高根的产量和质量。
病虫防治
桔梗的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若发生地老虎可用敌杀死40毫升/亩进行防治,蛴螬可于翻犁时用人工清除,出苗后期可用辛硫磷稀释2000倍进行泼浇防治。桔梗的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即在根与外界的交界处发生腐烂,进而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可用抗枯灵配链霉素进行喷洒。每支抗枯灵对链霉素一支,加水20千克,喷施0.5亩地。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皂甙,迄今已分得18种三萜皂甙,它们是;桔梗皂甙(platycodin)A、C、D、D2、D3,去芹菜糖基桔梗皂甙(deapioplatycodin)D、D3,2-O-乙酰基桔梗皂甙(2-O-acetylplatycodin)D2,3-O-乙酰基桔梗皂甙(3-O-acetylplaty-codin)D2,远志皂甙(polyglalacin)D、D2,2-O-乙酰基远志皂甙(2-O-acetylpolygalacin)D、D2,3-O-乙酰基远志皂甙(3-O-acetylpolygalacin)D、D2,桔梗甙酸-A甲酯(methyl platyconate-A),2-O-甲基桔梗甙酸-A甲酯(methyl-2-O-methyplatyconate-A),桔梗甙酸-A内酯(platyconic acid-A lactone),其中主成分是桔梗皂甙D,桔梗皂甙A又叫做2-O-乙酰基桔梗皂甙D,桔梗皂甙C又叫做3-O-乙酰基桔梗皂甙D。多种混合皂甙经完全水解所产生的皂甙元有:桔梗皂甙元(platycodigenin),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以及少量的桔梗酸(platycodigenin),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以及少量的桔梗酸(platycogenic acid)A、B、C;如混合皂甙进行部分水解,则得到8种次皂甙(pros-aponin),它们在分离过程中是以甲酯形或分得的:3-O-β-D-吡喃葡萄糖基远志酸甲酯(methyl 3-O-β-D-glucpyranosyl polygala-cate,3-O-β-昆布二糖基远志酸甲酯(methyl 3-O-β-laminaribiosyl polygalacate),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皂甙元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3-O-β-龙胆二糖基桔梗皂甙元甲酯(3-O-β-gluctinobiosyl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内酯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in A lactone methyl ester),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二甲酯(dimethyl 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2-O-甲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 二甲酯(dimethyl 2-O-methyl-3-O-methyl-3-O-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根还含白桦脂醇(betulin),α-菠菜菜甾醇(α-spinasterol),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α-spinasteryl-β-D-gluco-side)。
药理作用
医药用途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平。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用药禁忌
草药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临床应用
常用选方
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各家论述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分枝,长6-20cm,直径1-2cm。表面淡黄白色,微有光泽,皱缩,有扭曲的纵沟,并有横向皮孔玟痕及支根痕,有时可见未刮净的黄棕色或灰棕色栓皮;上端根茎(芦头)长0.5-4cm,直径约1cm,具半月形的茎痕,呈盘节状。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略不平坦,可见放射状裂隙,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苦。以根肥大、白色、质充实、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时残存;木枪细胞偶含草酸钙小方晶。皮层窗。韧皮部宽广,外侧有时有裂隙;外侧韧皮射线渐弯曲;筛管群与乳管群伴生,作径向散列,乳管壁略厚,内含黄棕色颗粒状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施射状排列;木射线较宽。该品薄壁细胞含菊糖。
粉末特征:米黄色。
理化鉴别
粉末或切片遇α-萘酚浓醇试液显紫堇色。
参考资料
桔梗属.植物智.
桔梗.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8 14:1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类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