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记录材料也有很多种,中国古代主要用墨书写,近现代纸质档案除墨外,多数以墨水(包括蓝、黑墨水和染料墨水)、复写纸的色层、印刷用的油墨、圆珠笔的油墨、铅笔的笔芯、印台油、印泥等记录材料形成。
档案记录材料也有很多种,中国古代主要用墨书写,近现代纸质档案除墨外,多数以墨水(包括蓝、黑墨水和染料墨水)、复写纸的色层、印刷用的油墨、圆珠笔的油墨、铅笔的笔芯、印台油、印泥等记录材料形成。决定字迹耐久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字迹中色素成分,即色素在各种有害因素中的稳定性,比如碳素稳定性最好因而最耐久,颜料次之,
有机染料耐久性较差;二是字迹材料转移固定在纸上的方式,主要有结膜、吸收、粘附等,结膜者最耐久,吸收者次之,粘附者较差。墨的主要成分有碳黑、动物胶和防腐剂,其转移固定方式是结膜与吸收,故千年字迹仍十分清晰。近现代档案用墨书写的字迹逐渐减少,几乎完全为不甚耐久的材料所代替,三、四十年前形成的档案字迹褪变已十分严重。构成声像的记录材料主要是乳剂层或磁层,声像的质量与耐久性与片基、带基材料以及冲洗、录制过程有密切关系。一般说声像的耐久性都较差,因此对照片、影片、录音、录像及机读档案的保护条件要求高于纸质档案。
档案载体材料种类很多,如古代的泥板、纸草、龟甲、兽骨、青铜、石头、缣帛、
竹、木、棕榈叶、桦
树皮等等,这些载体大都比较耐久,故能保存至今。造纸术发明后,纸张很快就成为最广泛使用的载体材料。中国现存古代
纸质档案均为手工纸,有些已存千年以上,如西晋文学家陆机写的《平复帖》,纸质为麻,字迹为墨,至今状况尚好(如图1)。近现代的档案载体几乎全为机制纸,其耐久性比手工纸普遍降低。
决定纸张耐久性的因素包括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植物纤维的化学性质、制浆与造纸工艺过程三方面。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解于水和其他有机溶剂,这是有利于耐久的一面;纤维素具有水解和氧化的性质 ,在光照 、高温、高湿、酸、碱等因素的影响下,纤维素会发生水解或氧化,成为水解纤维素或氧化纤维素,水解彻底时就成为葡萄糖,这是不利于耐久的一面。纸张的成分中还有
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半纤维素聚合度小,稳定性差,易水解,这种成分多了会影响纸张寿命;木质素易氧化,氧化后纸张变黄发脆,故不利耐久。手工纸因其原料质量好,不少是采用纤维长宽比大、纤维素含量高的
韧皮纤维,其加工过程和缓、细致,纤维素损伤少,其他成分处理较彻底,故较耐久。机制纸原料的质量往往不如手工纸。中国档案用纸原料以禾本科
植物纤维为主,其纤维长宽比小,纤维素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加工时需高温高压,对纤维素有所损伤,加上使用松香、明矾上胶,使纸张带酸性,故耐久性较差。
近代以来出现描图纸、金属丝、玻璃和用硝酸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聚酯等高分子材料加工成的片基、带基等载体材料。其中
硝酸纤维素化学性质很不稳定,易分解,易燃烧;醋酸纤维素和聚酯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耐久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