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体系》由肖汝诚等人著,本书将力学和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较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类型桥梁的承载和传力特点,主要包括绪论,构件、连接与约束,梁桥体系,拱桥体系,斜拉桥体系,悬索桥体系,桥梁结构体系合理受力状态及其确定方法等内容,最后在分析总结各种体系变化方法的基础上,揭示了体系创新的规律。 《桥梁结构体系》可作为桥梁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桥梁方向的技术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桥梁结构体系》由肖汝诚等人著,是同济大学大跨度桥梁研究室在桥梁结构体系研究和实践中十多年来的成果总结。全书以作者开设的博士生课程“桥梁结构体系”讲义为基础,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回顾了力、构件、结构体系的关系,给出了桥梁结构体系的分类及其基本受力特点,明确了评判桥梁结构体系优劣的标准。第二章介绍了组成桥梁结构体系的主要构件和连接、约束的基本形式、受力性能及其工程应用。第三至第六章分述了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种桥梁体系的发展历史、基本受力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若干典型桥例,阐述了体系参数及设计参数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改变结构体系性能的方法。第七章论述了桥梁结构体系合理受力状态及其确定方法。第八章在分析总结各种体系变化方法的基础上,揭示了体系创新的规律。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力、构件、结构体系
1.2 桥梁结构体系的分类
1.3 各种体系的受力特点
1.4 评判桥梁结构体系优劣的标准
1.4.1 桥型合理准则
1.4.2 受力合理准则
1.4.3 外部约束合理准则
1.4.4 内部连接方式合理准则
1.4.5 刚度配置合理准则
1.5 本书主要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构件、连接与约束
2.1 受弯构件
2.1.1 桥梁结构中的受弯构件
2.1.2 基本受力特点
2.2 拉压构件
2.2.1 桥梁结构中的拉压构件
2.2.2 基本受力特点
2.3 压弯构件
2.3.1 桥梁结构中的压弯构件
2.3.2 基本受力特点
2.4 连接与约束
2.4.1 连接
2.4.2 约束
2.5 构件与连接技术新发展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梁桥体系
3.1 梁桥体系的发展
3.1.1 古代梁桥体系
3.1.2 近代梁桥体系
3.1.3 现代梁桥体系
3.2 梁桥体系组成与受力特性
3.2.1 体系组成
3.2.2 体系的基本受力特性
3.3 体系参数及其对受力形态的影响
3.3.1 体系分类
3.3.2 内部连接
3.3.3 外部约束
3.3.4 主要构件受力分配
3.4 总体布置参数对受力性能的影响
3.4.1 梁的高跨比
3.4.2 边中跨比
3.4.4 部分实桥总体布置参数
3.5 工程实例
3.5.1 无伸缩缝梁桥——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上跨立交桥
3.5.2 连续梁桥——南京长江二桥北汊桥
3.5.3 T形刚构桥——重庆长江大桥
3.5.4 连续刚构桥——云南红河大桥
3.5.5 边跨固结的连续刚构桥——四川泸州长江二桥
3.5.6 V形刚构桥——广州琶洲珠江大桥
3.5.7 连续刚构一连续梁组合体系——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拱桥体系
4.1 拱桥体系的发展
4.1.1 古代拱桥体系
4.1.2 近代拱桥体系
4.1.3 现代拱桥体系
4.2 拱桥体系组成与受力特性
4.2.1 体系组成
4.2.2 体系的基本受力特性
4.3 体系参数及其对受力性能的影响
4.3.1 体系分类
4.3.2 外部约束
4.3.3 内部连接方式
4.3.4 主要构件受力分配
4.4 总体布置参数对受力性能的影响
4.4.1 矢跨比
4.4.2 边中跨比
4.4.3 拱轴线
4.4.4 吊杆布置形式对系杆拱桥受力的影响
4.5 工程实例
4.5.1 软土地基条件下的上承式拱桥——昆山市跨娄江三座拱桥
4.5.2 中承式刚构与拱组合体系——重庆菜园坝大桥
4.5.3 多跨连续钢桁架拱梁组合体系——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4.5.4 飞鸟式梁拱组合体系——上海卢浦大桥
4.5.5 尼尔森体系拱——日本新浜寺桥
4.5.6 无风撑系梁拱——温州南塘河大桥
4.5.7 斜靠式梁拱组合体系——昆山玉峰大桥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斜拉桥体系
5.1 斜拉桥体系的发展
5.1.1 古代斜拉桥体系
5.1.2 近代斜拉桥体系
5.1.3 现代斜拉桥体系
5.2 斜拉桥体系组成与受力特性
5.2.1 体系组成
5.2.2 体系的基本受力特性
5.3 体系参数及其对受力性能的影响
5.3.1 体系分类
5.3.2 外部约束
5.3.3 内部连接方式
5.3.4 主要构件受力分配
5.4 总体布置参数及其对受力性能的影响w
5.4.1 总体布置参数
5.4.2 边中跨比
5.4.3 主梁宽跨比
5.4.4 索塔塔跨比
5.4.5 塔上锚索间距(拉索角度)
5.4.6 调整斜拉桥体系受力性能的方法
5.5 斜拉桥体系的特殊力学问题
5.5.1 CFRP与钢组合拉索斜拉桥
5.5.2 多塔斜拉桥体系
5.5.3 部分斜拉桥
5.6 工程实例
5.6.1 双塔半飘浮体系——苏通大桥
5.6.2 双塔单索面斜拉桥体系的比较
5.6.3 双塔部分地锚斜拉桥——西班牙卢纳桥
5.6.4 独塔斜拉桥——法国塞塞勒桥
5.6.5 斜拉桥与连续梁组合体系——美国东亨廷顿桥
5.6.6 多柱斜拉桥——美国弗雷德·哈特曼桥
5.6.7 部分斜拉桥——日本日见桥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悬索桥体系
6.1 悬索桥体系的发展
6.1.1 古代悬索桥体系
6.1.2 近代悬索桥体系
6.1.3 现代悬索桥体系
6.2 悬索桥体系组成与受力特性
6.2.1 体系组成
6.2.2 体系基本受力特性
6.3 体系参数及其对受力性能的影响
6.3.1 体系分类
6.3.2 外部约束
6.3.3 内部连接
6.3.4 主要构件受力分配
6.4 总体布置参数对受力性能的影响
6.4.1 总体布置参数
6.4.2 垂跨比
6.4.3 边中跨比
6.4.4 高跨比、高宽比和宽跨比
6.5 多塔多跨悬索桥
6.5.1 多跨悬索桥类型
6.5.2 传统连续多跨悬索桥
6.5.3 双缆多跨体系
6.6 其他体系
6.6.1 独塔悬索桥
6.6.2 单索面悬索桥
6.6.3 超大跨体系
6.6.4 潜浮式倒悬索体系
6.7 工程实例
6.7.1 三跨连续扁平钢箱梁悬索桥——丹麦大贝尔特东桥
6.7.2 三跨简支钢桁梁悬索桥——日本明石海峡桥
6.7.3 单跨塔梁分离式钢桁梁悬索桥——湖南吉首矮寨大桥
6.7.4 双跨连续钢箱梁公铁两用悬索桥——香港青马大桥
6.7.5 三塔两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桥梁结构合理设计状态
7.1 概述
7.1.1 合理设计状态
7.1.2 桥梁受力状态的确定方法
7.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7.2.2 基于合理成桥状态的预应力索设计方法
7.2.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合理施工状态
7.2.4 算例
7.3 拱桥结构合理设计状态的确定
7.3.1 拱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7.3.2 合理拱轴线的确定
7.3.3 拱桥合理施工状态
7.3.4 算例
7.4 斜拉桥结构合理设计状态的确定
7.4.1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7.4.2 索力优化计算方法
7.4.3 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
7.4.4 部分斜拉桥的合理设计状态
7.4.5 算例
7.5 悬索桥的合理设计状态
7.5.1 缆索计算理论基础
7.5.2 悬索桥合理成桥设计状态
7.5.3 悬索桥合理施工状态
7.5.4 自锚式悬索桥的合理设计状态
7.5.5 算例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桥梁结构体系的变化与创新
8.1 概述
8.2 结构体系间的组合与协作
8.2.1 斜拉桥与梁桥、刚构桥的组合协作
8.2.2 斜拉桥与悬索桥的组合协作
8.2.3 斜拉桥与拱桥的组合协作
8.2.4 拱桥与梁桥、刚构桥的组合协作
8.3 主要受力构件的分合变化
8.3.1 主梁的分与合
8.3.2 主拱的分与合
8.3.3 塔墩的分与合
8.3.4 缆索的分与合
8.4 构件尺寸与约束连接的变化
8.4.1 主要受力构件的尺寸变化
8.4.2 体系的约束变化
8.4.3 体系的内部连接变化
8.5 桥梁发展的未来
8.5.1 未来的桥梁工程
8.5.2 新材料、新体系、新技术
8.5.3 实现桥梁更好的跨越
本章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