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旧居,位于当时的天津意租界的马可波罗路(今天津市
河北区民族路44号-46号)。梁启超旧居又称梁启超故居,由两座楼组成,一座是梁启超全家定居天津的寓所,另一座是梁启超的书斋“
饮冰室”,梁启超晚年在该处著书立说。
历史沿革
梁启超于民国三年(1914年)定居天津,并在天津意租界的马可波罗路旁购买空地建宅。梁启超旧宅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为梁启超自己设计的砖木结构意式二层小楼。民国十三年(1924年)底,梁启超又在居室右侧(今民族路46号),建起了风格典雅又富丽堂皇的“饮冰室”书斋。楼高二层,带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949.5平方米。
1991年,梁启超旧居和饮冰室旧址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政府先后耗资近2000万元用于周边居民搬迁和建筑整修。其中,梁启超的后代也先后捐献资金和梁启超生前的书籍、书柜、文房四宝等重要文物。
2001年,天津市政府对梁启超故居进行修缮。2002年10月,故居修缮完成,并在寓所的基础上修建了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纪念馆开设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的展览,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介绍梁启超多姿多彩的一生,“饮冰室”为复原陈列,再现了梁启超当年在该处生活的场景。
2019年,梁启超纪念馆在市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启动梁启超旧居文物保护工程。经过两年多的立项、设计、审批程序,工程于2022年7月初开始施工,9月底竣工,总工期近3个月。主要修缮项目涉及地下室屋面承重加固、外廊承重梁结构安全加固、主梁屋架整修加固及屋瓦修缮、电路系统安全升级改造等,并新增加馆藏实物展品共计62件/套。
建筑布局
梁启超旧居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旧居为梁启超自己设计,上靠屋顶有宽敞的阁楼,一、二层各有9间房,二楼由互通的隔扇门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为会客厅、起居室、图书资料室,为梁启超专用,西半部为其家属居住,楼下是过厅、小书房、客厅等。
建筑特色
梁启超旧居正立面的突出特点是,底层为敞廊,由三个半圆形连续拱券门洞作主要入口。墙面清新明快,门窗四周用纤细的灰塑作为装饰,墙角配以抱角柱,更衬托出墙面的平滑柔和。整幢建筑构图自由活泼,追求开朗愉快的风格。楼前是花园式的庭院,中间有一大花坛,以甬道围绕。南北两侧种植着藤萝,衬着淡素的透空花墙,显得幽雅宁静,鲜明地表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花园府邸的特色。
文物遗存
梁启超旧居内的基本陈列展览《梁启超与近代中国》,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文献、手稿,辅以蜡像和多媒体技术,展现了梁启超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政治主张、学术成就、子女教育等内容。
历史文化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饮冰室”的由来
梁启超于民国元年(1911年)从日本回到中国,以“饮冰”为名,源于《庄子·人间世》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吾其内热乎。以表其忧国忧民之心,并从此自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室合集
《
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在“饮冰室”书斋编写的一部著作集。
主要展览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梁启超纪念馆由梁启超的故居楼和“饮冰室”书斋组成。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分12个展室。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最后一间展室展现的是梁启超的家庭及其九个子女成材的故事。展室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勤学苦读的神童、戊戌变法的主将、君主立宪的鼓吹者、反袁护国的组织者、享誉中华的学术巨擘、寓居津门的饮冰室主人。展室里陈列着梁启超的书信、书籍、历史文献以及活动照片等。
“饮冰室”书斋楼内九间居室均恢复了当年的场景。一楼大厅左边墙上挂着蔡锷画像。客厅里陈列着菲律宾客人赠送给梁启超的蜥蜴标本以及鸵鸟蛋等复制品。二楼是梁启超的卧室、餐厅等。此外,纪念馆大院中央竖立着一尊高2.38米,重400多公斤的梁启超铜像。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梁启超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梁启超旧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号-46号
交通
自驾:自天津东站出发,大约路程1.2千米,用时4分钟即到;自天津南站出发,大约路程20.9千米,用时4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