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照新:号无为斋,生于1964年7月,河南淮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口市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主任。
担任职务
梁照新,河南省劳动模范,曾在清华美院毛国典书法高研班学习。作品入选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典籍书法版系列丛书《书法诗经》,入展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河南篆隶书法研究展,获河南省第十七届、十八届群众书法作品优秀奖。
书法诗经陈风十首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榜书“福”字2016年1月被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出74750元。
艺术评价
一、
梁照新先生书法于隶书用功最勤,兼擅行草。隶书取法《礼器》、《鲜于璜》、《曹全》诸石刻,得其丰神俊朗,秀逸敦厚之风貌。行书取法《圣教序》、《书谱》等法帖,得其温婉娴雅,萧散自如之特点。其作书严谨,是以作品能够笔笔不倒,字字精神。其隶书精微处雕龙刻虎,行草奔放处惊雷走电。如社稷桢干,廊庙瑚琏。端方有仪,汉月秦关。临风一啸,烟雨茫茫。
二、
翰墨书法,承载着数千年的厚重文化,展现着书法家至真至善的真性情,彰显着锦绣的艺术才华。激扬文字写真意,吐纳万象满乾坤。一管竹毫,饱蘸笔墨,下笔疾走,于素宣上龙蛇奔行,势不可遏,白浪滔天,烈风骤雨,撼人魂魄,激荡心灵,既感受到书法家“浪激平生无憾事,风驱大笔有孤魂”的旷达胸襟,也能品悟到时雨春风,静夜飞雪,云烟苍茫,墨香氤氲的艺术气息。
在梁照新先生的书房,看他悬腕执笔,静心审思,意在笔先,成竹在胸,笔酣墨畅,凝重洗练,大气开张,既感受到书法浓郁的艺术魅力,也让性情在欣赏书法创作中得到陶冶。
梁照新出身于豫东的乡村,纯朴的乡风民风、和睦的邻里关系,为他对
仁义礼智信进行了更为翔实生动的解读,也让他塑造了朴实坚毅谦让的性情。梁照新弱冠从戎,从广袤的乡村步入人生意志淬炼成钢的军营。绿色的军营给他提供了展示才干的舞台,让风华正茂的他头角峥嵘,他出类拔萃的工作能力,受到了领导认可,他以优异的表现在部队入党、考入军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亘古不变的真理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得到了最直观的印证。
转业到地方后,他勤恳工作,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并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繁忙的公务之余,梁照新以书法创作为工作减压,怡志养心。他朝夕昏研,勤勉用功,遍观古帖,临池不辍。他的隶书,初临《曹全碑》,后临《石门碑》,又学《乙瑛碑》和《张迁碑》,并从汉简中汲取艺术素养。他心追汉唐,取法高古,布局严谨,匠心独运,更加注重线条质量的锤炼,笔画变化的强烈对比,形成纵横捭阖、气势磅礴、大气开张的壮阔气象。欣赏他的隶书作品,眼前似乎幻化出塞外秋风、散关霜雪,铁马金戈、艨艟楼船,马鸣萧萧、旌旗猎猎的沙场景象,这种大气苍茫的书法风貌,得益于他砥砺意志、百炼成钢的十余载军旅生活。梁照新先生的的行书,师法二王、孙过庭,他无数次的临写二王法帖,对孙过庭《书谱》的痴迷,让他在创作中丰富了用笔变化,注重墨色浸染,在章法布局、行列呼应上更胜一筹,形成了情纵笔畅,超逸优游的书法面貌。他在书法创作中激荡着呼之欲出、势可遏制的艺术才情,欣赏他的行草书作品中,眼前不禁浮现出白居易笔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曼妙景象;他在创作中深谙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的艺术准则,涨墨法的巧妙运用,达到了“浓若春雨,干裂秋风”的艺术效果;而飞白书与夸张线条的相得益彰的结合,让他的行草书呈现了迥然不同的趣味,其势若悬泉飞瀑,飞流直下;其象若夹岸高树,毓翠幽清;其境若松间明月,空山灵雨。
梁照新先生数十年痴迷于书法创作,砚田耕耘。尤其是近年来,梁照新浸淫于古碑法帖,潜心于墨海纸堆,拜访名家,求学问道,广交同好,切磋技艺,采集众长,心手双畅。临帖的执着刻苦,良师的悉心指导,同道的热情勉励,让他的书法创作有了质的提升,新的飞跃。
梁照新先生的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入展全国、省级以上大型书法展览,如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等大型展览。他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书法家、收藏家所重视。2011年《梁照新书法作品集》被
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代张璪在《心境》中提倡:“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梁照新读万卷诗书,行万里长路,知行合一,积淀着着自己的艺术修养,也锤炼着自己的笔墨语言,使他的书法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激励他向书法艺术的高峰发起新的冲锋。
书法作品入展
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河南省第十七届群众书法作品展
河南省十八届群众书法作品展
并多次参加书法大赛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