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柱,1898年生于河北威县,1921年在北京入伍,1928年10月8日,任中将师长兼第六十二旅旅长,1940年请缨到绥远抗日前线,屡立战功。1945年获颁忠勤勋章和胜利勋章,1946年病逝于南京。
《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日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拉开帷幕,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将副军长梁立柱在战时使用过的望远镜等遗物即在此次主题展览的陈列之中。
光明日报记者梁若冰是梁立柱的孙女,她说,祖父梁立柱人生的最后6年时间,是在中国最早的抗日主战场绥远度过的。他义无反顾奋勇杀敌的勇气,以及面对日军表现出的无所畏惧,展示出一位中国军人的英雄风采。
1928年10月8日,不到而立之年的梁立柱升任中将师长兼第六十二旅旅长,而他能快速升迁,主要是因为有勇有谋。
梁立柱从1932年春天开始保卫中国领海,在青岛、烟台、蓬莱和龙口一带待过5年。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的梁立柱,面对外来侵略者,知道应该怎么做。
那时的日本,一直觊觎中国肥沃的土地,时常进犯、骚扰中国的领海和领空。一次,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日本军舰竟然开进梁立柱驻守的沿海水域要求登陆。性情刚烈的梁立柱没有丝毫迟疑,他声音异常洪亮地表示决不答应和退让。
梁立柱在抗战爆发不久后多次主动请缨说:“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何况我一个一米九零身高的骑兵,怎么能每日坐在沙发里喝咖啡?!”他自愿放弃在大后方重庆安逸舒适的生活和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军政部中将部附这样高官厚禄的职位,独自一人奔赴绥远参加抗战。
两年后,梁立柱派两个副官接家属赴绥远。战乱中路途险恶,年仅28岁的妻子侯修真在旅途中病逝。后来,梁若冰听当年梁立柱的一个副官讲,“梁将军听到妻亡子夭的消息后,一个人抱着马和藏獒流泪,独自喝闷酒”。正如梁立柱在诗中所描写:“离部赴绥为抗倭,不守家眷卫山河,家事国事抗日事,军人天职先为国。”
梁立柱在绥远前线率部与日军作战6年,奋勇杀敌,屡立战功。
人们常说“八年抗战”,梁若冰认为,抗战不止8年,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
梁若冰说,在14年的抗战中,有多少仁人志士都流血牺牲了,有的可能连遗体都不全。祖父梁立柱虽然也在长期战争中积劳成疾,但在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获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梁立柱还是兴奋地创作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有感》一诗:“一朝敌倾覆,日月重光明,天地已改色,四海起欢声。黎民需生息,百业俱待兴,和平建中国,慎勿动刀兵。”
作为一位饱尝战争苦难的军人,梁立柱再不愿看到刀兵。1946年9月18日,长期经受战火煎熬的梁立柱终感体力不支,在医院里的病床上离世。据为梁立柱看病治疗的大夫回忆,那天,这位与日本侵略者有血海深仇的将军情绪激动,遗嘱都没写完,就骤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