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中国画史上的国宝级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致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叙述在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国宝级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的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
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
梅、
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萆,以比德君子。而咏梅诗最早应是南朝
鲍照的《梅花落》、
何逊的《咏早梅》,咏竹应是南朝
沈约的《檐前竹》、谢眺的《咏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
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
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这是题于画作上的,这说明“梅竹双清”在元代已开始有画家在画。从留下的画迹看,其实从宋代已开始,只是不叫“梅竹双清”,如马麟有《梅花图》,画面上有梅花有竹子,另有宋元(佚名)《梅竹合卷》,这是所能见到的最早将梅竹合画在一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