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属
乐府横吹曲调,传为西汉李延年所作。别名《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等。“横吹”属古乐府中的鼓吹部,《梅花落》就是鼓吹部中的“横吹曲”。“横吹”不仅是横吹曲的简称,也是乐器的称谓,其形类于
笛子。《梅花落》是汉横吹曲《摩诃兜勒》二十八解中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
唐宋元明清几代一直流传的曲调之一,和《折杨柳》一起成为笛曲的代表。同时,《梅花落》也是一首大角曲,用于特定的朝廷仪式,由专门人员演奏,隶属一定的部门。
郭茂倩《
乐府诗集》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乐府解题》说:汉“横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后唯传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
李白《
黄鹤楼闻笛》一诗“黄鹤楼中吹
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落梅花”指的就是乐曲《梅花落》,为了押韵,用倒装手法写成。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也是指乐曲《梅花落》。
在古乐府中,诗词与音乐在意义上不可分割。是什么曲牌,就配其内容的诗词。因此《梅花落》也是
乐府诗题。一般的《梅花落》的乐曲和诗词都是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主题。
据《
乐府题解》里记载,《梅花落》原为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魏晋以后很风行,为当时流行的十八首横吹曲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横吹曲《梅花落》又被称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传更广,成为诗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其不仅以
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落梅、芳树,共体千篇”的盛况。宋元明清几代也一直流传。后来流行的琴曲《
梅花三弄》也是根据《梅花落》改编。
李延年(?—约前90),中山(今河北
定县一带)人,
汉武帝时宫廷音乐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
乐舞为职业的艺人。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在宫内管犬。其“性知音,善歌舞”,颇受武帝器重,被任为“乐府”音乐的最高负责人。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利用
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这是
中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李延年对汉代
音乐风格的形成及中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