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铺猿人遗址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铺猿人遗址,又名龙骨洞,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梅铺镇西寺沟口村,是旧石器时代猿人遗址。
历史沿革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考队在河南省南阳地区的药材公司发现了几枚古人类牙齿化石。
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在河南淅川县调查时获悉梅铺化石线索,次年发现4颗人类牙齿,同时发现一件石核和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
1982年,梅铺猿人遗址载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大辞典》。
遗址特点
梅铺猿人遗址是一个水平岩溶洞,洞呈水平走向,洞内容积约200立方米,洞底高出滔河水面约40米。洞口宽约8米,高约4米,深近50米,堆积厚约3.4米,其中含化石堆积厚约0.5~2.5米。
梅铺猿人遗址地层层序较为清晰,可以划分为3层,最上部为一层钙板,中间层为黄褐色钙质粉砂层,出土人类和伴生动物化石,下层为坚硬的钙质胶结的含砾黄色粉砂。研究人员从上部钙板共采集了8个原位次生碳酸盐样品,并从化石层系统地采集了古地磁样品。经测定,上层钙板铀系年代数据中最下部两个年代分别为距今约63万年和约73万年,意味着之下的化石层年代早于此。结合古地磁分析,研究人员将化石层年代厘定为距今约78万-99万年。
文物遗存
综述
梅铺猿人遗址发现4颗人类牙齿,同时发现一件石核和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
石核
石核原料为一件扁平的火成岩砾石,利用扁平的砾石面为台面,连续打击,剥取打片,打击点集中,放射线清晰可见,是锤击法打片的特征。
哺乳动物化石
哺乳动物化石计猕猴、豺、熊、大熊猫、獾、桑氏鬣狗、嵌齿象、犀牛、小猪、鹿、河狸、豪猪和龟等20多种伴生的动物化石。从伴出的嵌齿象、桑氏鬣狗和小猪等哺乳动物化石来看,它们所代表的地质时代较早,为早更新世晚期,在北京猿人遗址的动物群中没有这样古老的动物充分体现出郧县梅铺猿人遗址动物群的古老性质。
古人类牙齿
2016~2017年,研究者通过铀系年代数据和古地磁分析确定人类牙齿年代为距今78~99万年,即早更新世。通过传统的形态观测、micro-CT和几何形态测量发现:1.梅铺古人类牙齿表现出与早期人属成员近似的特征,包括上中门齿中等程度的铲形、舌侧光滑;上第四前臼齿较宽的舌侧尖;上第一臼齿近似方形的齿冠外轮廓;2.梅铺古人类牙齿又表现出与东亚晚期直立人接近的特征,包括上中门齿中等程度的唇侧面近远中隆起;下中门齿较强的唇侧面近远中隆起。总体上来讲,梅铺古人类牙齿表现出来的特征使得其处于早期人属或早期直立人和东亚晚更新世直立人的中间状态。研究将梅铺古人类与欧亚大陆早期直立人甚至非洲早期人属成员、东亚发现的晚期直立人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材料的稀缺和保存状况不佳而导致的对东亚早更新世古人类形态特点和演化地位的认识不足。
研究价值
梅铺猿人遗址龙骨洞是中国第五个发现猿人化石的地方,它的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而且对研究中国第四纪动物群的划分、地层及其运动规律和中国古气候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保护措施
1981年12月,梅铺猿人遗址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梅铺猿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梅铺猿人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梅铺镇西寺沟口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梅铺猿人遗址,路程约54.2千米,用时约1小时20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15: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