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呓
医学名词
梦话(somniloquy)也译为梦呓。是指睡眠中讲话或发出除了鼾声以外的某种语音,醒后不能回忆,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现代医学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常与做噩梦、梦游情况等合并出现,很多人都偶尔会有说梦话的经历,这并不需要担心。其实梦呓并不常出现于做梦阶段,通常出现在睡眠的第四阶段,即深度睡眠阶段,这与常识是不一样的。
释义
词目:梦呓
拼音:mèng yì
基本解释
说梦话的行为或习惯
详细解释
睡梦中说话。亦用以比喻胡言乱语。 宋 李石《扇子》诗之六:“今古一场梦呓,乾坤六博呼卢。”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今鸦片如此充斥,毒流天下,而该商等犹混行出结,皆谓来船并无夹带,岂非梦呓!”鲁迅 《序言》:“讲自己的事倒没有什么,但一遇到推测天下大事,就不免胡涂得很,所以凡有欢欣鼓舞之词,从现在看起来,大抵成了梦呓了。”
什么是梦呓
说梦话的部分内容往往与平时思维相仿,多为白天所想的事情,经常梦呓多见于儿童神经症和神经功能不稳定者,梦呓多有素质性倾向。据研究,入睡着后并不表示大脑会完全休息,反而更加活跃。入睡后我们会进入浅睡期(此时会做梦)及深睡期(眼球活动减慢)。浅睡期及深睡期两者成一循环,第一个循环时间较短,第二个循环时间较长,到第三个循环的深睡期,则或会有梦游或说梦话的现象。说梦话不知应否算是一种病态,但据临床经验所得,经常说梦话的人多半心火过旺、肝火过热及精神紧张。表现的身体状况是有口气、喉乾舌燥,清热后情况便会好转。引起说梦话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诱发的。 因此经常说梦话的人一定要加强锻炼,同时更要注意休息,调节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只需调整一番自己的生活节奏,缓解一下压力,调理营养,适当增加一些锻炼,慢慢好起来的。
梦呓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说梦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在睡眠中讲话或发出某种声音(鼾声除外)。因为据近年来的睡眠实验室研究,梦呓可发生在睡眠的任何阶段,既可发生在有梦的眼快动睡眠阶段,又可发生在无梦的非眼快动睡眠阶段;既可发生在第1~2期浅睡阶段,又可发生在第3~4期深睡阶段。
非眼快动睡眠中出现的梦呓较多见,这时的梦呓较少带情感色彩,说的多数是些与日间生活有关的话,醒后无记忆。当说话或发声的时候,脑电图上常由高波幅慢波转为低波幅α波,同时出现大量的肌电干扰。眼快动睡眠中也可以出现梦呓,其时说话或发声的声调常富于感情色彩,言语的内容与梦境符合,其时脑电图上为低波幅不同步快波,间有α波,无明显肌电干扰。
梦呓的成因
大脑由百亿级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细胞有着不同的分工,有的负责运动,有的负责言语。人在睡觉时,大脑休息了,但是某一部分神经细胞可能没有休息,这就是人睡得不熟的时候。因为神经细胞还在活动,所以人就会做梦,负责言语的那部分神经细胞如果还处于兴奋状态就会指挥人说话,这就是梦话。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梦话根本与作梦无关。因为,几乎所有说梦话的现象,都是在沉睡阶段发生,沉睡阶段是不会作梦的。
引起说梦话的原因很多
1.经常说梦话的人多半心火过旺、肝火过热及精神紧张。表现的身体状况是有口气、喉乾舌燥,清热后情况便会好转。
2.有可能是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诱发的。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 。
3.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多见于儿童神经症和神经功能不稳定者。
4.可能精神心理状况不佳。
梦呓的表现形式
梦呓的表现形式很不一致。可以仅仅是嘴唇无声的动作,或是含混不清的叽里咕噜声。可以是构音不太清晰、音调怪异的只言片语,或是发声和语法都无可挑剔的流利的言语及歌唱。还可以是发笑、哭泣、悲叹、呻吟、欢呼、怒吼等其它任何形式。
梦呓的治疗
很多人都偶尔会有说梦话的经历,这并不需要担心,但如果说梦话次数过于频繁,就会导致人体白天疲倦乏力、精神萎靡不振,而且还可能影响配偶、子女睡眠,这时应寻求治疗。想要做到绝对不说梦话是不可能的,要解决说梦话就是要让自己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所以睡觉前要放松自己的精神,特别重要的是不要胡思乱想。
睡前不要吃得过饱或过分饥饿。
睡觉前喝一杯牛奶对睡眠会有有帮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培养改善自己的性格,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养成活泼、开朗、友爱、合群的性格。
多听音乐 因为音乐可以缓解脑力疲劳,觉前听音乐会让你在睡梦中放松睡
睡眠不好也可能是由于肝肾阴虚所至,饮食上多吃点百合枸杞莲子糯米粥
还有就是心态要放松,精神总是紧张是不容易入睡的。好还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要么是白天笑闹太多了,太兴奋,要么是白天想事情太多了,心事重。尽量放松自己就行了,临睡前冲个热水澡,听听舒缓的音乐。
治疗的方法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最重要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放松心情、调节精神压力,这样才有助于睡眠质量提高和减少说梦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2:37
目录
概述
释义
什么是梦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