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林传统村落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旅居海外华侨1万余人,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称,是典型而完备的闽南传统村落。
历史沿革
梧林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
清末,梧林开始有人旅居海外,从20世纪20年代起,海外华侨回乡“起大厝”蔚然成风,他们陆续建起一座座闽南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建筑建筑风格。村庄辖区面积约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800多人,海外侨胞有1.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乡。
2015年,晋江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之机,把梧林村破败老建筑流转入市,由政府进行征收修缮保护。
2018年4月,梧林传统村落正式启动传统建筑修缮工作,以“原汁原味、原貌重现、修旧如旧”为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材料,保留村落的历史文化、民俗。
2019年11月,晋江与北京一家旅游文化发展公司签约,梧林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进入全新运营阶段。
2021年6月,青普文化行馆·晋江梧林正式开业。
景区布局
梧林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为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10幢番仔楼、11幢洋楼与多幢现代民宅等136幢各式古建筑,占地176亩。仔堀片区占地358亩,为游客服务中心、精品酒店、大师工作室、停车场等。梧林传统村落主要景点有朝东楼、五层厝、德鑨楼、顺意楼、侨批馆、修养楼等。
主要景点
德鑨楼
德鑨楼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原先的主人是爱国华侨蔡德鑨。入门的石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是“正其谊不谋其利”,下联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分别出自《汉书》和《论语》。楼体木雕上的金箔依然清晰可见,古厝门面的砖雕、木雕、石雕栩栩如生,当时最流行的彩色玻璃、油画图案等应有尽有。屋子后方一栋五层楼高的建筑,主人同是蔡德鑨,却是毛坯房的样子。因为宅子建造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时。此楼主体结构完工后,蔡德鑨毅然捐出所有装修资金,支持抗战。
侨批馆
番仔楼内有一栋为“侨批馆”,又称旧学堂,里面放着一封封侨批。侨批,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间的书信和汇款的统称。
朝东楼
朝东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旅菲律宾华侨在梧林建造的第一栋西式洋楼。朝东楼由西班牙设计师设计,外部采用古罗马式建筑风格,内部则是沿袭闽南大厝的传统空间构造。它的钢筋、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都是从菲律宾运来。朝东楼已被开辟为“梧林·记忆”主题的侨史馆。
顺意楼
顺意楼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楼主蔡顺意常年旅居菲律宾。他深知华侨在海外生活不易,在家乡梧林和台湾岛内、厦门鼓浪屿岛上各盖了一幢一模一样的洋楼做侨批馆,准备服务于国内的华侨侨眷。未等这些侨批馆完成装修,抗战爆发,蔡顺意将所有资金捐出抗战。顺意楼现已成为侨批展览馆。
修养楼
修养楼俗称“枪楼”,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三层碉楼,位于村落的平缓地带,视野开阔,是绝佳的“瞭望楼”。
保护措施
梧林传统村落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侨村等特色于一体,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所获荣誉
2023年7月,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梧林传统村落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24小时开放。
交通
公共交通站点
晋江47路—梧林站/荆山社区(王厝)站,步行661米到达。
K902路—海狮游泳馆站,步行1.6千米到达。
石狮801路—梧林路口站,步行661米到达。
机场车站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站上车,乘坐[K603路]到[晋江交警车管所站]下;转[晋江47路]到[梧林站/荆山社区(王厝)站]下,步行661米可达。
晋江动车站上车,乘坐[晋江15路]到[艾派站1下;转[晋江47路]到[梧林站/荆山社区(王厝)站]下,步行661米可达。
福厦高铁泉州南站上车,乘坐[K607路]到[樟井居委会站]下,步行2.8千米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