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竹溪堂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作品
《梧竹溪堂图》是宋代画家夏圭所绘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中国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此画设色画修竹、梧桐、茅屋、远山。这是一幅近似正方构图的小品山水画面。画中主要突出近景,近景描绘细致而写真,远景则粗淡而画虚,又是一幅虚实结合的山水风景画。近景是高大而扭曲的夹叶梧桐树,及挺立而柔姿的翠竹,在微风中摆动,互相交映,茅屋及草堂在树荫下显露。在这幽静的环境里,一位隐士在草堂中,面对高山溪水观景赋诗,敞开胸怀,歌颂大自然的美景。在茅屋与草堂前有护栏同着的院庭,主人在庭院里闲散时,可以听到溪水潺潺声,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山风的呼啸声,同时可以怀诗朗颂;远景朦胧中有山峰映显,是山溪水的升腾,使山峰尤如在云雾中飘移。这水声、风声及诗人在山水问的朗渎声,可以组成人间大自然美好交响乐章,这就是夏圭山水中的具笔墨淋漓、云烟变态,饶有士大夫风骨的画面。
本幅钤藏印“李口谦忡氏”(白文)。裱边题签“宋夏圭”。对幅为“越东桂宜”题诗,钤印“听雨轩”(朱文)。
艺术鉴赏
此画设色画梧桐、修竹、茅屋、远山。构图上采用“一角”画法。画竹、树疏朗简洁,布局巧妙。全画笔法苍老劲健,下笔疾速果断。画中茅屋随手勾出,显得严谨而活泼。整幅画面层次鲜明,用浓墨写近景,再用淡墨画栏杆,远山则用花青略加渲染,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感。
构图上采用所谓“一角”、“半边”之法,主要景色都集中在画面下部,左侧取其大自然中真实一角,与右旁渺无人烟的画面,只有山影在茫茫的雾气中浮动,构成了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所画竹、树疏朗简洁,布局巧妙,作者以粗笔浓墨勾出梧桐树干及叶丛,用中锋画竹竿,以楷书写竹叶,堂宇、栏杆画得破有成规,近处山石棱焦清晰,并有青苔点簇,树林中蕴现的秀石以浅墨勾出,又以淡水墨染之,与装饰性的梧竹,形成色差的对比。画中茅屋,不用界尺,随手勾出,显得严谨而活泼。远远的山形与天色几乎相混,只见有一笔勾之,远山用花青略加渲染,造成的深远景色,只能让观者在意境中识别,这是夏画中的意取胜的展现。在此幅画中,见到了作者较富装饰性的山水画。以自识“夏圭”款二字于左方树干上。
《梧竹溪堂图》画面简明地分成虚实两块,正是典型的“夏半边”构图。画中树木干枝曲折多弯,亦与马远树法相同。惟其用笔苍润含蓄,不似马远瘦硬刚劲,这大概与夏圭好用秃笔有关。建筑物也是用毛笔信手勾勒出来的,透视、比例都很合理,虽不及马远的界画法工细,却也别有韵味。若再细看,不难看到房柱、栏杆之类建筑构件是以较严谨、沉稳的线条组成,画屋顶茅草的线条则显得疏松、随意,这一细节透露出画家信手勾勒时仍很有分寸。由于画小景物不多,夏圭善用墨色的特点在《梧竹溪堂图》中表现得不是非常充分,然其墨色浓淡相济,足以将画面空间交待得层次分明,使景物密集处也有了几分空灵感。
历史传承
曾经《清河书画舫》、《石渠宝笈三编》、《岳雪楼书画记》、《虚斋名画录》著录。
作者简介
夏圭(生卒年不详),一作夏珪,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与李唐、刘松年、马远并称“南宋四大家”。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金带。善画山水,属水墨苍劲一派,喜用秃笔,下笔凝重,继承发展了李唐的大斧劈皴。取景简练,常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与马远有异曲同工之妙,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20:53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