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蛉蛾,
前翅基半部淡褐色,散有不规则的褐色至黑褐色斑,翅端半部白色,沿翅缘有一系列褐斑;后翅稍短,白色,仅基部淡褐色,有不规则的褐色缘斑;脉序前后翅相似,径脉均为4条,中室狭小,前翅亚前缘脉分叉,臀区基部隆起1个大兜。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美洲。
雄体长约6毫米,翅展约17毫米。头部黄褐,具倒伏的棕褐色鳞毛;复眼圆凸,无单眼,具毛隆;触角细长,约76节,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为前者的一半长,上颚较弱,喙微弱。胸部棕褐色,足黄褐色,后足胫距2对。腹部较粗短,黄褐色,疏生褐鳞,第7腹板具一舌状中突,第8腹板缺中突;雄性外生殖器大部分外露,1对小三角形的钩形突与背篼愈合,背篼侧叶细长而突伸成钩状,尾突为瘤状,额形突坚硬呈大钩状,抱瓣极宽大而顶角成指状突伸。蛉蛾科昆虫口器有上颚,前后翅脉序概同,有翅轭连锁等一系列原始特征,为极珍稀的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