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叶蝉(学名:Amrasca biguttula)是叶蝉科、叶蝉属
昆虫。成虫体长3毫米左右;头、胸部黄绿色;复眼黑褐色。雄虫腹面尾节的中央处,两旁各具一块狭长并密生细毛的下生殖板。棉叶蝉体色变化很大,有些个体甚至微带黄褐甚至红褐色。成虫白天活动,在晴天高温时特别活跃,有趋光性,一受惊扰,迅速横行或逃走。分布于印度、日本和中国;在中国除新疆外均有分布。
棉叶蝉成虫白天活动,在晴天高温时特别活跃,有趋光性,一受惊扰,迅速横行或逃走。一、二龄若虫,常群集于靠近叶柄的叶片基部,成虫和三龄以上若虫一般多在叶片背面取食,喜食幼嫩的叶片,夜间或阴天常爬到叶片的正面。棉叶蝉在6℃以下时会进入休眠状态。
棉叶蝉分布于印度、日本和中国。在中国除新疆外均有分布,其分布北限为辽宁、山西,但极偶见;甘肃南北、四川西部和淮河以南,密度逐渐提高;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发生密度较高,棉花生长后期几乎每片叶上都有。
棉叶蝉在中国南京年生8~9代,湖北12~14代,广东1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和卵在茄子、马铃薯、蜀葵、木芙蓉、梧桐等的叶柄、嫩尖或叶脉周围及组织内越冬。在湖北、广东等地冬季仍见成虫在豆科作物上繁殖。成虫
羽化后次日交尾、产卵。卵散产于棉株中、上部嫩叶背面组织内,以叶柄处着卵量最多,其次是主脉上。卵长0.7毫米,宽0.15毫米,长肾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后逐渐变为淡绿色。在28~30℃下卵历期5~6天;若虫期5.6~6.1天;成虫期15~20天。
棉叶蝉广泛分布于中国各棉区,以黄河流域和西南棉区发生为害严重。棉叶蝉食性杂,不仅为害棉花,还可为害茄子、马铃薯、豆类、白菜、烟草、番茄、甘薯、空心菜、南瓜、芥菜、萝卜、木棉、木芙蓉、锦葵、向日葵、芝麻、桑、葡萄、柑桔等31科77种作物。以成虫和若虫在棉叶背面吸取汁液。棉叶受害初期,叶尖端呈橘黄色,逐步蔓延到叶边缘,并向叶片中央扩展,叶片由橘黄色变为橘红色而焦枯,皱缩。严重时全田似火烧状,棉株矮小,蕾铃大量脱落,产量受影响。棉叶蝉除直接为害外,还传播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