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
植物病害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上具有毁灭性的两种病害,这两种病害一经传入发生,很难根除,而传播蔓延迅速。
症状表现
棉花枯黄萎病又叫“半边黄”、萎蔫病等,都属于维管束、土传病害病害。病菌危害棉株输导组织,造成全株发病,病株由于水分的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同时叶片、株形等表现异常。棉区发生枯黄萎病,可以引起叶片和蕾铃的大量脱落,轻则减产10%,重则30-50%,且棉花的品质明显下降。
棉花枯萎病的表现症状 苗期发病多呈黄色网型,低温时出现紫红型或黄化型,阴雨突然转晴变暖时出现青枯型病株。成株发病植株矮缩,叶片深绿变厚,叶缘向下卷曲。夏季高温病株抽出新枝叶,出现畸形。秋季病势加重,叶片从顶端向下枯死脱落,成为光秆,剖开茎秆维管束变成黑褐色。
棉花黄萎病的表现症状病株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果枝上的病叶由内向外发展。初期病叶叶肉淡黄,随后叶缘向上卷曲,叶肉变厚,后期叶肉变褐,焦枯脱落,仅剩叶脉,呈“鸡爪状”。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为淡褐色。
两种病状的典型区别
枯萎病是由下向上发展,也可沿顶端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症”,而黄萎病的症状是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发展,一般不形成顶枯;枯萎病病叶全部或局部叶脉褪色变黄,最后全叶变黄枯焦脱落,黄萎病病叶叶脉及附近叶肉仍表现绿色,叶片边缘稍向上翻卷,但不易脱落;枯萎病其根、茎维管束为黑褐色,但黄萎病为褐色。最为明显的区别是;黄萎病叶呈“西瓜叶状”或“鸡爪状”斑。
防治方法
农业管理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病夺高产的根本途径。
2、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如浓硫酸脱绒,抗菌剂“402”2000倍热液闷浸等。包衣种子由于包衣剂中含有多种杀菌药剂及农药,也可有效的杀死病源菌,预防病害大发生。
3、合理轮作倒茬。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如小麦、玉米、谷类、绿肥等,都可以有效压低土壤菌源,起到防病效果。尤其提倡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
4、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目的有两个,即减少病菌传播和提高植株抗性。具体做法:
(1)冬闲时期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防止病菌传播;
(2)秋耕深翻,把表层病菌翻到深层,病残体深埋地下,发酵分解,减轻发病;
(3)土壤消毒。结合灌溉可掺入高锰酸钾等药剂,对杀灭病菌有一定的效果;
(4)加强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尤其雨后及时中耕松土,散墒降湿,可降低病害发生;
(5)合理密植,严格防止棉株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并及时整枝、化控,提高棉株抗逆性;
(6)及时到田间调查,一旦发现有零星病株,最好立即拔除,带到田外销毁;
(7)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增强棉花抗病能力,减轻危害。同时根据棉花长势,进行叶面喷肥,尤其避免后期出现脱肥现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2 10:04
目录
概述
症状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