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茎枯病
植物病害
棉花茎枯病是由棉壳二孢引起的、发生在棉花的病害。棉花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病,危害地上部各个器官,但以苗期和蕾期危害较重。
病原特征
棉花茎枯病病原为棉壳二孢(学名:Ascochyta gossypii Syd.),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具有孔口,一般顶部平坦,有时稍带乳头状突起,其直径一般为160-320微米,大的达500微米。分生孢子卵形,单细胞,成熟后中央生一隔膜成为双胞(一般双胞率占20%左右),无色,大小(6-10)微米×(3-5)微米。老熟菌丝黑褐色、粗短,新菌丝白色,细长。在普通培养基上,菌落黑色,边缘白色,疏松。菌丝体在5-32℃之间都能发育,以25℃为最适。
(图注:1.病苗2.果枝、铃及苞叶受害3.病铃及僵瓣4.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为害症状
棉花茎枯病在棉花出苗前可造成烂籽、烂根、烂芽。子叶和真叶发病产生紫红色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淡褐色,具同心轮纹,上面散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后期病部组织往往破碎脱落。在长期阴雨条件下,可出现灰绿色急性型病斑,病株叶片犹如开水烫过,垂萎变黑,脱落成光秆。叶柄基部及茎上始为红褐色小点,渐扩大成梭形病斑,中间凹陷,淡褐色,周围紫红色,上面常生有小黑点。叶柄和茎部发病,往往引起叶片脱落,植株枯死。受病组织早期破碎脱落,仅留内皮组织是此病的特征。棉铃上的病斑与茎秆上的相似,只是病斑中央呈黑色,病铃开裂不全,棉绒带灰色,或结成僵瓣,表面生有小黑点。苞叶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
侵染循环
病菌在种子内、外都可越冬,因此老病区的病种、病叶、残枝烂铃、棉杆上面的越冬病菌,都是第二年传播来源。苗期子叶发病后,如遇雨湿,病斑又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借雨滴飞溅,蚜虫携带,传播到同株或邻株,或由大风暴雨夹带扩散到其他棉株和邻近棉田再次侵染。
流行规律
棉花茎枯病是一种突发病害,其发生和危害与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根据观察可大致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02 11:07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为害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