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草鹛
鹟科草鹛属的鸟类
棕草鹛(学名:Babax koslowi)是鹟科、草鹛属的鸟类。属中型鸟类,体长28-30厘米。上体棕褐色,头顶较深,背部较淡具棕灰色羽缘,尾上覆羽和尾羽棕色或棕栗色。颏、喉灰色或棕白色,其余下体棕栗色具灰棕黄或棕白色羽缘。
形态特征
雄鸟:整个上体从头至尾棕褐色或深棕色。额至枕部羽色较深较浓,背部羽色较头部浅淡微具棕灰色羽缘,因而使背部略呈深棕色或棕褐色羽缘;腰转为浅灰棕色或灰棕褐色,翅上覆羽棕栗色或深棕色,外翈羽缘较浅淡;飞羽棕褐色,外侧初级飞羽外嘲大都灰色或棕灰色,内侧初级飞羽基部棕色。头侧灰色或灰白色,眼先黑色,颊灰棕黄色,耳羽棕褐至暗棕褐色,有的具浅灰棕色羽缘,颈侧棕褐色具宽的棕白或灰白色羽缘。颏、喉棕白色或灰色微沾棕黄色,胸、腹和两胁棕栗色或深棕色、具棕白或灰棕黄色羽缘,因而在胸和两胁形成棕栗色或深棕色纵纹;腹中部纯灰棕黄色,下腹灰白色;尾下覆羽和覆腿羽呈棕褐色,尾下覆羽具灰棕黄色羽缘,腋羽和翼下覆羽棕色或棕褐色。
雌鸟: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上体较多褐色,几纯为深棕色或棕褐色,两翅和尾羽色亦较雄鸟深暗,颈侧为浓棕栗色。其余似雄鸟。
两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指名亚种尾羽下面棕褐色,外侧初级飞羽外翻灰色,其余翅表面棕褐色,下体纵纹细而明显;而玉曲亚种尾羽下面为浓棕栗色,外侧飞羽外翈灰棕色或棕红色,其余翅表面棕栗色,下体纵纹宽而不明显,多栗色。
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
近种区别
矛纹草鹛与该种无论在体型大小和羽色上都非常相似,野外不易鉴别。但矛纹草鹛体羽较灰褐,纵纹较著;而该种羽色较棕,纵纹不明显。野外亦可与之区别。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3700-3900米的青藏高原。常见在河流、溪谷灌丛、林缘灌丛、阶地稀疏的松柏树林、木本委陵菜和刺忍冬等灌丛中,有时也活动于农田地边,很少进到茂密的森林。常单独、成对或成3-5只小群活动,主要为地栖性,多在地面和灌丛中地上活动和觅食,有时也栖于树上灌木上。性机警,行动敏捷,一般不甚呜叫,但受干扰时常呜叫不已,并不断飞到树上,当人接近时,又迅速飞下落入灌丛中,并迅速逃窜。食性主要以叶甲、鞘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等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草子、青稞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棕草鹛是中国特产鸟类,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玉树、囊谦、杂多和西藏然乌、察雅、左贡及昌都地区。
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昌都地区澜沧江支流杂楚河流域,往北达青海南部囊谦、杂多、玉树、昂欠一带。玉曲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怒江支流和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上游以及八宿、然乌、左贡、察雅等地。
亚种分布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471项)。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已被鸟类生活国际(Bird life International)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主要价值
棕草鹛中国特有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嗜吃有害昆虫。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5 21:3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