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始建于宋
庆元初年(1195年),迄今已有810多年的历史。屏南建县以来系全县文化、商业活动的中心。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文化遗存古迹,具有浓厚的古文化积淀,其中有古建筑文化、科举文化、戏剧文化和革命遗址等古文化内涵之村。
地理位置
棠口村位于屏南中部,省道安嵩线从村西穿过,东临白洋溪、南距屏南城关仅6.5公里,西望白溪各村,北往国家级自然风景区“
白水洋”。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无限优美。
历史沿革
棠口村原属古田二十八都五保管辖,清雍正13年(1753年)二月屏南建县以后,为屏南县三都之辖,民国三年(1914年)废都制,全县划为三个区,棠口属南一区驻地,1937年全县划为3个区署。棠口为第一区署驻地。1940年全县设12个乡镇,棠口为棠口镇公署驻地,1944年全县12个乡镇整编为8个乡镇,棠口属棠际乡驻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划为三个区,棠口为第一区驻地,1951年全县调整为4个区,棠口为第三个区驻地。1952年全县划为6个区,3个镇,55个乡,棠口仍是三区驻地。1955年三区改为棠口区公所,启用新印章。1958年全县改组为五个人民公社,棠口为先锋人民公社驻地,1961年全县划为11个人民公社,棠口为棠口人民公社的驻地,1984年全县成立镇乡人民政府,为棠口乡人民政府驻地。2018年1月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屏南县棠口乡撤乡设镇的批复,经研究,同意屏南县撤销棠口乡,设立棠口镇,以原棠口乡的行政区域为棠口镇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自然条件
岭下溪和白溪于棠口村前交汇成棠溪。水碧潭深,曾有“涧水狂狂扑面来,两溪交泻自潆洄”的写照,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秋爽夏凉,年平均气温15.5℃,气候适宜万物生长。
村镇规模
棠口村是棠口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共有32个村民小组,912户,4520人口。境内设有棠口中学、棠口学区、乡卫生院、公安派出所、林业站、广电站、农资供销、社会联动网等十几个服务单位,职工家属达500多人。近年来完成了村道辅设、电网改造、自来水等三大工程,以及“坡丘桥”和“犁潭桥”的改建工程。
人物风情
棠口村人才荟萃,素有一村四举人之称,还有雕刻艺术和木偶戏艺术曾名驰各地
清乾隆三年开县举人周大训。乾隆五十七年举人周大俊,嘉庆二十四年解元周坊。光绪二十三年武举人周典徽以及周天麟,周永熊、周尚黼、周大权、周尚藻、周珠联、周钟望、周子岐等贡生22人,生员98人。清末民国初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周箕畴,木偶艺人周郑宝,雕刻大师危大佑,民间画师周其洪和近代博士周真平、高级工程师周化群、周荣良、周爱花、周翠英等40多人都颇有名气。
名胜古迹
棠口村的名胜古迹居全县之首,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乘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八角亭”、“祥峰寺”、“新四军三支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和闽屏游击队作战指挥部“林公殿”、“新四军三支六团团部旧址”、“姑娘厝”,建于清乾隆十九年的“夫人宫”、“三圣夫人殿”以及建于清末的屏南最早的西医“潘美顾医院”旧址和“淑华女子学校”的旧址,保存完好。
1、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位于棠口村龙辰岗上。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两层瓯洲式的楼房。1986年8月叶飞副委员长视察闽东时还为“姑娘厝”题写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的光辉历史文献。
2、潘美顾医院旧址
潘美顾医院: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位于棠口村的龙身岗,占地面积为3.1亩,建筑面积1192平方米,原有门房、太平房、膳厅、厕所、柴房等配套建筑。内有个宽广的操场,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宜人,医院的主体建筑和周围环境布局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基督教教会在屏南创办的第一个西医院。
潘美顾医院设置有内科、外科、手术室、检验室、门诊、妇产房、太平间、门房等。铁架病床60多张,护士10多人,医生3人。第一任是潘美顾医生,第二任是邴淑惠医生,第三任是徐则舒医生。当时有邻县的建瓯、政和、周宁、古田等靠近屏南的一些村庄都有病人前来就诊。
3、淑华女子学校旧址
淑华女学校:位于棠口村的龙身岗上,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由中华圣公会创办,这是依靠外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学校建制有幼儿园、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当时只办到高小,只收女生,采用寄宿制,当年学生五十六人,教徒子女占多数,四个月为一学期,每天上八节课,设有“圣经祈祷文、英语、国文、算学、历史、地理、图画、唱歌和体育等学科”。
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中华圣公会在淑华小学的基础上又创办华女子初级中学,她为屏南最早的中等学校。
自然景观
1、“天然游泳湖”位于棠口乡北面的两溪交汇处。于九十年代初期建成。面积达60多亩,水碧波清,鸟飞鱼游,是人们游泳垂钓,休闲观光的好景点。
2、“犁潭水库”(旺坑电站水库)上游从棠口村水尾“溪东”起至安溪村的“炉坪”,其面积近千亩,沿途山清水秀,山花灿烂,可供人们游艇观光,休闲钓鱼的水上旅游的景点。
3、“镜湖”位于棠口村祠堂面前,面积有二亩之多,每逢春涨迷漫,湖水泛溢,原有神鲤数百头,随波飞腾云雾间,水退仍归湖中,内有双井,水色澄洁,或浊一井,其一必兼二井之用。外有一涧称“九曲溪”傍湖而流,下游有一小潭,中隐红石一方,称为“石印”,相传此印若现,村里必中科名。
4、“林公岗”位于棠口村东西,海拔虽只900米高,但蹬峰顶可望白溪、里凤林等几十个村庄。设有“忠平王林公”碑座,数百亩之内,松竹常青,茶果花香,东南方靠“炉坪水库”可望上下两湖全景。是个清风明月的乘凉景点。曾经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文化活动
棠口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迎三圣奶、陈大奶和闹元霄的舞龙狮迎神活动,请戏班演戏五七天庆贺,村民自制“香龙”、“布龙”、“青狮”、“花灯”在锣鼓乐的伴奏下,每晚游遍各街各巷,十五日晚上游过大街小巷后,便进入婚喜、寿庆家庆贺,要唱诗讲好话,所到人家鞭炮迎送,并以糖茶、美酒、果品招待,并送给红包。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为半年节,于祥峰寺做道场三天,十五夜村众提火把、随和尚道士到全村各路口为孤魂野鬼施舍斋馒、袊衣瞑财,深夜时厝桥下举行“放蒙生”,又称“放水灯”,祈求合乡平安。
棠口位于屏南县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760m,年降水量1770mm,年雨日136天左右,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甘薯为辅,经济作物以香菇、茶叶为主,水果为辅。 该村土地总面积27317.1亩,耕地面积3676.3亩,园地面积2033.1亩,林地面积17657.7亩,城镇村工矿面积624.2亩,交通用地面积197亩,水域面积936.2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192.6亩,境内主要河流为棠口溪、自西北流向东南,与南部的自西向东流的金造溪在单条桥汇合流入霍童溪,两河流水面积共计2510.3亩,水能资源丰富;棠口村主要气象灾害是洪水和滑坡。年未实有耕地面积4357亩,其中水田3927亩,旱田2555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216亩,粮食播种面积5676亩,粮食总产量2078.8吨,茶叶面积927亩,茶叶产量38吨。全村村民共开发非3000多亩种植油奈、板栗、柿子、桃等多种水果。现种茶4000多亩。植树造林和、育竹2000多亩。全村500多户群众种植香菇400万筒。 棠口村主要发展茶叶的加工,与处理。
千乘桥
位于棠口村水尾。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权等人再次募建。南北走向,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桥屋有24间99柱,悬山飞檐翘角顶,桥中设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憩息。两旁尚存档风板,以御风雨侵袭。建桥主绳宁邑张成德、张成来,副绳宁邑何开发、何奶兴;石匠宁邑张成送。距桥十米处有清乾隆四年(1739)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庙、祥峰寺和两口龙井,附近还树有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千乘桥若长虹卧波,雄伟秀丽,桥志铭中“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该桥的最好写照。
桥南端有四通碑记,其中三通记载着捐款人姓名与金额,一通为周大权撰写的千乘桥记。碑文云:周制徒杠舆梁成,岁不废修,今阙不讲者,赖磐石之坚,一构动经数百载也。棠溪有桥,颜曰千乘,双峰其对峙也,双涧其汇流也。虽居僻壤,而北抵县城,南通省郡,实往来之通衢。自宋以来,重建已三次矣,迨嘉庆十四年,两河伯争长,又荡然无存。行人病涉,时以小艇济之桥也,而变为渡焉。特是羲驭西沉,谁作渔郎之唤;鸭头春涨,那为舟子之招。缅彼征人,其自涯而返者,来易更仆数也。爰与诸同人募金再造,于嘉庆二十五年仲冬下浣,重协力重兴。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架木凌空,上拟云横百尺。自此乘驷长卿、骑驴高客以及农工商贾,咸不必于棠溪岸上复须一苇之杭,是禳往熙来,依然有千乘桥济厥巨川也。落成后倚栏凭眺,爰穷源竟委而历志之云。
棠口中学
棠口中学系屏南县农村初级中学,地处屏南县历史文化名村棠口村,学校历史文化悠久,其前身为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的淑华女子学校,这所学校由中华圣公会创办,这是依靠外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学校建制有幼儿园、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当时只办到高小,只收女生,采用寄宿制,当年学生五十六人,教徒子女占多数,四个月为一学期,每天上八节课,设有“圣经祈祷文、英语、国文、算学、历史、地理、图画、唱歌和体育等学科”,其办学水平和教学条件在当时的闽东山区首屈一举,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中华圣公会在淑华小学的基础上又创办华女子初级中学,她为屏南最早的中等学校。
棠口中学坐落于棠口村美丽的新厝龙身岗,周围三面环山,绿树成荫,校园环境良好,空气质量新鲜,是个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境。全校操场建筑山林等占地面积100亩左右,系我县各类学校自有土地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学校,学校广场中央屹立着两座磅礴雄伟的建筑<教学楼和综合楼>,它是棠口村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远处高山遥遥相望,雄姿潇洒。学校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左右。设有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新旧两栋,四层式的教学楼,七层建筑综合办公楼,还有刚建设投入使用的新学生食堂等各类教学设施,它为寄宿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优势便利,学校对学生学习生活纪律及学校设施条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略有良好改变,2006年以来我校的学生毕业中考成绩及重点高中录取率等成绩这几年一直有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棠口中学创办多年来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历届优秀毕业生争锋相助于母校的所有,形式上弥补母校的各类空缺。该校曾创办过几届的高中教学班,办学成效得到过认可,现为农村完全中学。该校常年在校生约700-900人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因为整体的政策所变,学生整体水准欠佳,这也给棠中的老师们提供了极大的挑战机遇,相信棠口中学的老师们一定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学校常年在校教工76人左右,有11名为高级职称教师,该校教师团队为学校教书育人及培养人才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们为棠口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