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床,即供棺椁停放的底座。
摘要
棺床为红砂岩石建筑,位于中室的正中而稍偏后。……床作须弥座式,高 o.84,长7.45,宽3.36米。床上铺珉玉版一层,周边用47厘米见方、厚5厘米的玉版正嵌,中心则用较小的玉版(36厘米见方)斜嵌,镶心四角及中心则兼嵌绿色珉玉。须弥座的方涩厚11.5厘米,东、南、西三面皆刻龙戏珠。南面刻二龙;东、西两面各刻三龙,并问以云气纹,北面仅刻云气纹。罨涩厚约6厘米,雕仰莲一周。
棺床-历史资料
前蜀王建墓的棺床
在棺床的东西两面排列着十二神。《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说:
棺床东西两侧列置十二神,每侧六人,东一、东六、西一、西四为单置,余皆两两相并。神像仅刻半身,股以下则埋于地中。自股至顶高约50-60厘米。神身着甲,头束发或戴盔,雕刻极为精细。盔甲上原皆敷色贴金,但大半已脱落。
十二神所披之身甲为前后两方,于肩上革带扣系,腰束带。背甲作连锁状,或者亦即所谓锁子甲。胸甲则各不同,其属铁甲的有鱼鳞式的胸甲、有札甲,另也有皮甲,披膊亦各不同,有作鱼鳞式,亦有皮甲式者。
十二神像中有六人戴冠,计为东二、东四、东六、西二、西四和西六,冠形仅绕额一周,头顶则露髻于外。其他六像皆着盔,计有东一、东三、东五、西一、西三和西五,视其样式,似为皮制。此十二神中,戴冠者与戴盔者相间,在造像上必有一定意义。
各神像皆以双于置手棺床之下,似将棺床抬起拥护者然。
后蜀孟知祥墓棺床
后蜀孟知祥墓(和陵)是一座建筑规模浩大,结构独特的墓室。墓室全用青石砌成,呈并列的三个圆锥形穹窿顶结构,颇似三个并列的佛塔。三室中以中室较高大。中室的穹窿顶以蟠龙封顶,为棺室,两侧为耳室,有门道与墓室相通,为放置随葬品之用。棺室内横置为红砂石所砌的棺床,长5.1、宽2.75、高2.1米,为须弥座,底坐下为仰莲,上为覆莲。底坐前、后各雕刻有裸身、卷发、圆脸、鼓眼的力士五人,力士双手放置膝上,表现出用力负重的形象,作跪地负棺之状,力士头上脚下各刻有一圈云气。
后蜀张虔钊墓的棺床
棺床设在中室,为一红砂岩石建筑。床作须弥座式,长约6.9、宽3.6、高 o.82米。方涩厚10厘米,刻牡丹花。罨涩厚8厘米,雕仰莲。床脚上部刻覆莲。床身四周有十六个长方形柱子,每边各四个,高48、宽约28厘米,均刻力士像。力士卷发披头、高鼻、锁眉、大嘴、鼓眼、赤足。有的右手叉腰,左手托棺,或左手叉腰,右手托棺。柱子之间嵌镶壹门;南北两面各三,每方宽66、高46厘米;东西两侧各五,每方宽94、高46厘米;共计十六方(清理后仅发现十四方,其中一方已残)。南面自西至东刻马、狮、狮。北面自东至西刻獬豸、獬豸、。东面自南至北刻口、口、羊、马、鹿。西面自北至南刻鹿、麒麟、貘、马、狮。残方为貘,嵌镶何处已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