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象是半翅目椿象科的昆虫动物,全世界椿象科种类约有5000种。成虫体呈扁长筒形,黑色,全身披淡褐色短毛;头呈扁三角形;复眼白色而突出;前胸背板呈馒头形,土黄色,上有黑色斑块;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遇到惊扰时会放出类似臭椿般的臭气,所以俗称“放屁虫”。
形态特征
椿象是半翅目椿象科的昆虫动物,全世界椿象科种类约有5000种。成虫体呈扁长筒形,黑色,全身披淡褐色短毛;头呈扁三角形;复眼白色而突出;前胸背板呈馒头形,土黄色,上有黑色斑块;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遇到惊扰时会放出类似臭椿般的臭气,所以俗称“放屁虫”
椿象上翅膜质部分深褐色。腹部局部露出在上翅外侧,各节具橙色系小斑点。后脚特别发达,尤其胫节基半段呈扁平的叶片状,这是本种最主要的辨识特征。身体腹面有许多黄色斑点;最大的特征是后脚胫节呈现叶片状。
椿象上翅前半部呈革质,膜质部分在腹背交叠出三圆锥形。具有一个很发达的
刺吸式口器。卵呈圆筒状,上方有一盖状物,常排列整齐的产在叶子上。陆生椿象发达短鞭状触角;水生椿象多半具镰刀式前脚;两栖椿象的中、后脚特别细长,乍看外形近似
蜘蛛。
栖息环境
椿象主要栖息于几乎所有果树、多种绿化树木或花卉中。成虫较少有成群密集在同一植物上觅食的情形。寄主植物为豆科、葫芦科等多种植物。
生活习性
椿象有肉食性及植食性两类,吸食这些植物的汁液。
分布范围
椿象广泛分布于平地至中海拔山区,除了南极和北极以外,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繁殖方式
椿象一年生数代,以卵在部分植物的枝内或树皮内过冬,翌年3-4月间孵化。成虫寿命120-130天。
1.年生活史:经周年观察,在冀中南地区茶翅椿每年发生1、2代,凡是出蛰早的成虫,在6月中旬以前产的卵,经孵化,若虫可羽化为第一代成虫,并可产卵,经若虫再羽化为越冬代(第二代)成虫。而在6月中旬以后产的卵,只能发生一代,即羽化的成虫为越冬代。黄斑椿一年发生一代。两者均以成虫在室内越冬。
2.各虫态历期
(1)成虫期:通过田间和室内系统观察,茶翅椿越冬代成虫出蛰后最短生活28天,最长52天,平均38.85天。第一代成虫寿命平均为31.65天,最短16天,最长50天。越冬代成虫越冬前平均生活37.38天,最长72天,最短7天。黄斑椿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寿命比茶翅椿长,越冬代成虫自出蛰后一直生活到7月下旬,和第一代(即越冬代)成虫重叠发生,第一代成虫一直生活到越冬,寿命长者达一年有余。
(2)卵期:不同时期所产卵的卵期不等,温度低时卵期长,温度高时卵期短,如茶翅椿5月下旬~6月上旬产的卵,卵期为6、8天,8月上、中句产的卵卵期为3、5天。黄斑椿的卵期亦有1同样趋势,平均卵期茶翅椿为4.76±2.51天,黄斑椿为6.65±2.21天。
(3)若虫期及各龄龄期:田间个体饲养观察结果,黄斑椿若虫分5龄,1龄龄期最短(5.72±1.186天),5龄龄期最长(18.5±1.8招天),若虫期平均55.37±3.79天。茶翅祷亦是1龄最短,5龄最长。
下级分类
在此之中,椿象总科似乎在大致上和传统上所理解的一般是个
单系群,但其他三个总科则会形成个相互混杂的类群,且因此极需要重新地予以定界。例如,拟长椿象科有时会被归类于长椿象总科之中,有时则会个别归在拟长椿象总科此一单系群中。
皮椿象科通常归在长椿象总科中,但在更仔细的研究之前,最好先设为“
地位未定”,因为这一科最古老的一些成员和一些史前时期的扁椿象总科动物极度地相似;在其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之前,承认另一个单系群的皮椿象总科似乎有些草率,但最后可能变成最有依据的一个方向。
也就是蝽象,已经不用“椿象”这个词了,它是半翅目昆虫(Pentatomidae;stinkbug)的总称。这是一大类昆虫,
半翅目(Hemiptera)
昆虫纲的一目。分同翅亚目和
异翅亚目,但有多数学者主张将两亚目提升为目,半翅目一名则作异翅亚目的目名。
异翅亚目(Heteroptera)此亚目昆虫通称“
蝽”或“椿象”。
体扁平,微小到大型。口器长喙状,适于刺吸。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后翅全部膜质或退化。后足基节旁有挥发性
臭腺的开口,遇敌时即放出臭气,故有“放屁虫”之名。种类极多,约有三万余种,如各种椿象和军配虫是农业害虫;
臭虫是医、牧害虫;食虫椿象捕食小虫,是益虫;水栖常见的有
田鳖、
红娘华和
松藻虫等,捕食幼鱼,是
淡水养殖的敌害;供中药用的
九香虫和供食用的
桂花蝉(Lethocerusindicus),是
资源昆虫。形态特征
种群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
危地马拉、伯里兹、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巴哈马、古巴、
海地、
牙买加、
多米尼加、
安提瓜和
巴布达、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圣卢西亚、
巴巴多斯、
格林纳达、
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同样也分布有这生物。成虫几乎全年可见,尤其夏天出现的最多,但冬季数量较少,广泛分布于中高原至中海拔山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北京、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甘肃、广东、广西,江西和台湾等省(区),当然,其他地区有时也会遇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较多。
品类
常见的种类如
稻黑蝽、稻褐蝽、
稻绿蝽、稻小赤曼蝽,主要危害水稻;
荔蝽、
硕蝽、
麻皮蝽、
茶翅蝽,主要危害果树;
菜蝽、短角瓜蝽、
细角瓜蝽,主要危害瓜、菜;另外,如
蠋蝽、
疣蝽、
黑厉蝽等,则以猎捕其他软体昆虫为食。
黄斑椿
学名:Erthesina fullo,又名
黄斑椿象、
麻皮蝽。中小型的椿象,体长约1.5公分~2.5公分,身体呈灰黑色,散布着黄色斑纹,体内含有
臭腺,会发出恶臭——因此而得臭屁虫之名。春夏季为繁殖期,常可在树叶上看到椿象一颗颗淡黄绿色整齐排列的
虫卵。生活环境为平地或低海拔地区。夏天常出没于树林间,以吸食树木或果实的汁液维生,冬季则藏于隐密处所过冬,不易见到。
肯氏奇树椿象学名:Sophianus kerzhneri,为
盲蝽科奇树椿象属下的一个种。
别称:臭腥龟仔也叫“椿”,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
臭屁虫”,椿象是一类翅膀变化异常的昆虫的通称,约有3万多种,其中多数种类是害虫,小部分种类是
益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扁平,体形有大型的也有微小的,
口器长成喙状,适合刺吸。
桂花蝉,还有危害农业的
军配虫,专门捕食幼鱼危害养殖业的
田鳖和
松藻虫等。
盲椿
盲椿象在全国绝大部分棉区均有分布,在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是危害
棉花的多种蝽象中的优势种。成虫和若虫均能在棉株的顶芽、嫩叶、花蕾或幼铃上刺吸液。幼芽被害后,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叶片被害后形成有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腋芽或生长点受害后布满黑点,可僵化脱落。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5毫米、宽2.2毫米、全身绿色、头三角形、黄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有许多黑色小刻点、翅的革质部分绿色、膜质部分半透明、暗灰色。
依赖吸食瓜类营养和水分的害虫。成虫较少有成群密集在同一植物上觅食的情形。寄主植物为豆科、
葫芦科、谷类等多种植物。体背黑褐色,后脚胫节呈叶片状。会吸食瓜类汁液。身体腹面有许多黄色斑点。胸部前方有黄色新月形横斑,遇到危险时候会排放出熏人的刺激性气味,保护自己。陆生椿因食性不同,所以栖息环境也不太相同,肉食性椿象并没有特别固定的猎物,因此在植物丛间都有机会见到。两栖与水生椿象则通常都生活在静水水域中,如:池塘、
沼泽、湖泊等环境,都很容易找到它们的行踪。
成虫较少有成群密集在同一植物上觅食的情形。寄主植物为豆科、
葫芦科等多种植物,吸食瓜类汁液。
主要价值
植食性椿象虽然会危害大部分的果树,也有对人类有益的椿象,例如捕食小虫、有益于农业的食虫椿象,供中药用的九香虫,还有危害农业的
军配虫,专门捕食幼鱼危害养殖业的
田鳖和松藻等。
物种危害
椿象若虫和成虫均以锐利的口针刺穿寄主的皮层而吸取组织的汁液。当椿象取食时,口针鞘折叠弯曲,口针直接刺入组织内危害,使被害部位停止生长,被害组织死亡,早、中期被害果呈“猴头果”,晚期危害的果内呈海绵组织,被害严重的果失去经济价值。寄主的被害程度直接与口针的长度有关。
生存手段攻击防范
当受到攻击时,放屁虫可以从腹部的顶端释放出大量的
毒雾喷向攻击者。为了生产这些脉冲炸弹,放屁虫体内长有一种腺体,专门用于存储不同的化学物质。当受到攻击时,它们就会将这些不同化学物质混合于一对燃烧室内。燃烧室内生产的毒雾通过外骨骼中的排气孔释放出来,毒雾释放的时候甚至还伴有声音。非洲的某些放屁虫还拥有一个轴心喷嘴,这种喷嘴释放出来的毒雾炸弹方向更准攻击性更强。
攻击特征
体长1.7─2.5厘米,体色黑褐色,头部背侧后方具一对微小的橙黄色,或橙褐色纵斑,触角最末一节末端2/3部分为橙黄色或橙褐色,部分,个体在第二、三节尚有一段橙黄或橙褐色斑,前胸背板外缘有一枚尖锐的突刺,中央有一条横向的弧形橙黄色或橙褐色细斑,后脚特别发达,尤其胫节基半段呈扁平的叶片状,这是本种最主要的辨识特征,身体腹面有许多黄色斑点;最大的特征是后脚胫节呈现叶片状。
上翅前半部呈革质,膜质部分在腹背交叠出三圆锥形,具有一个很发达的刺吸式
口器,卵呈圆筒状,上方有一盖状物,常排列整齐的产在叶子上,
陆生椿象发达短鞭状触角;水生椿象多半具
镰刀式前脚;两栖椿象的中、
防治方法原因
(1)雨水偏多。进入春季以后,特别是四五月份,偏多的雨水造成了空气湿度的加大,这就给越冬卵的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其孵化率大大增加。
(2)虫口基数偏大。由于九月份
盲椿象发生重,大部分棉农防治不利,致使虫卵基数大,给盲椿象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防治不及时。由于盲椿象发生比往年早15~20天左右,而棉农防治并没有提前,防治不及时也是盲椿象危害偏重的一个原因。
(4)用药混乱。在防治盲椿象药种选择上,多年来棉农习惯用高氯等常规
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防治棉田害虫,使盲椿象产生了抗药性,有机磷及其复配剂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5)它属于昆虫类动物,它能散发出很臭的气体。
(6)是害虫的一种,喜欢生活在野外,
春天、夏天和
秋天都能看到。
防治方法
虽然长桔蝽对果实的
危害性较大,但发生数量一般情况下不多,应以人工防治为主。注意保护天敌,必要时才采用
化学防治。
(1)人工防治:成虫和
若虫早晚或阴雨天气多栖息于树冠外围叶片或果实上,可在早晨或傍晚露水未干不活动时进行捕杀。卵多产于叶面成
卵块,极易发现,可在5~8月成虫产卵期间,深入桔园检查,及时摘除卵块。但发现卵盖下有一黑环者,说明卵已被寄生蜂寄生,应保留田间加以保护,让其自然繁殖,增加桔园寄生蜂的数量。
(2)
生物防治:桔蝽的天敌是丰富的,已知的有
黄猄蚁、
寄生蜂、
螳螂、
蜘蛛等多种,应加以保护利用。
(3)药剂防治:如果虫口太多,不可能全靠人工防治来解决时,可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稀释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稀释液喷雾。如在敌百虫液中加一些松碱合剂,可提高防治效果,能掌握在一、二龄
若虫期防治,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
防治措施要针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盲椿象发生的特殊性,并注意以下几点:
(1)防治时期要合理。在
盲椿象发生的初期,尽可能在盲椿象的若虫期开始药剂防治,避免成虫的
迁飞危害。
(2)选对防治
药剂。在选择盲椿象的防治药剂时,应禁用市场上混乱的高剧毒有机磷药剂,当前防治盲椿象较有效的药剂有
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锐丹和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锐丹配合锐丹伴侣使用,每亩用药量30毫升+2粒胶囊,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持效期可长达25天左右,而且兼治
棉铃虫卵和
蚜虫等部分小型
飞虫。80%锐劲特亩用药量为2克,持效期20天。这两种药剂对盲椿象的防效都可以达到95%以上。
(3)选择防治时期。盲椿象从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
棉花,所以应该从5月20日左右开始喷药防治,每隔25天喷施一次锐丹+伴侣,整个生长季节喷施3~4次,可以很好的防治盲椿象危害。
(4)针对盲椿象的生活习性,在喷药防治时,一定要喷雾均匀,全部喷到,提高防治效果。
(5)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喷药,第一个时期是越冬成虫春季恢复活动(大约在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耐
药性差,尚未大量产卵时进行第一次喷药。第二个时期是若虫3龄前(在广州4月中、下旬)。②药剂品种:10%高效灭百可2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500—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 2、最好不要开窗。
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喷药,一是越冬成虫春季恢复活动(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耐药性差,尚未大量产卵时进行第一次喷药。二是若虫3龄前(在4月中、下旬),越冬成虫耐药性降到最低点,新孵化的若虫均在3龄以下耐药性差时进行第二次喷药。药剂品种:10%
高效灭百可2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500—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2、最好不要开窗或是开另一个窗子。
此外,林保专家教给几招治臭大姐,要在臭大姐若虫期防治,因为这个时期臭大姐只能爬行,不能飞行。
研究利用
椿象肠道细菌DNA提供细菌进化起源信息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令人厌恶的臭屁虫-椿象的
肠道细菌可能为我们提供致病细菌进化起源的令人着迷的信息。
椿象将它们的卵生在特殊肠道细菌形成的一个小口袋中,在那里,臭虫的后代--蛹大吃大喝。当蛹成熟时,它们的肠子分裂:顶端变成一个能消化植物汁液的
囊泡,而底部则膨胀成一个发酵室,特殊的肠道细菌在这里能为椿象提供营养。没有这些营养,椿象就会死亡。
来自日本先进工业科学和技术研究所的Takema Fukatsu制作了这种细菌DNA的一个
进化树来确定不同昆虫种类中这种细菌的关系。令他们惊讶的是,椿象的DNA进化树模式与这种细菌的DNA进化谱模式基本上是等同的,这意味着细菌和椿象是步伐一致地进化的。
这个发现完全颠覆了人们对
昆虫肠道中自由生活的细菌的认识。而且,这种细菌具有同样缩小的基因组和在许多致病细胞中看到的其他变化。研究组相信,这些变化反映出了细菌适应寄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