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巫,读音chǔ wū,汉语词汇,意思为古楚地的巫觋,善以歌舞迎神。
解释
古 楚地的巫觋。善以歌舞迎神。
出处
宋 欧阳修 《黄牛峡祠》诗:“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送迎神。” 宋 梅尧臣 《泊昭亭山下》诗:“滩愁 江 舸涩,祠信 楚 巫灵。”
《楚巫》
概况
选自《郁离子》卷下,作者为明代的刘基。
原文
楚俗尚鬼,鬼实弗神也,而其巫谋神之。乃阴构于邑侠,请以其利共。邑侠以其情通于国侠,故得悉闻有司之事与讼狱之胜负,验如响。有不用巫言,则事之已右者必左,已左者必右。
于是楚人之奉巫过于奉王令,宁违王禁而不敢违巫言。王闻之怒,命司马戮巫而焚其祠。国人大噪,相与为讹言。于是楚旱,民皆以咎王,群小巫并起为讙,遍国中皆称鬼。王与令尹谋尽杀巫,以问熊蛰父。熊蛰父曰:“是激也,未可。夫民愚而溺于祸福,彼方兴用鬼,而吾骤遏之,未竟其所望,而谓吾怫其情,必怨。夫怨起于微而积者也。十家之邑,一日不能户无事,而况楚国乎?有事莫不诿诸鬼,则莫不倚鬼以尤王,其奚以御之?不如因而亢之。小人能譸祸而不避亢,亢而后昭其许,则不户说而喻,然后明正其法,蔑敢违矣。”乃命群巫推一大巫以主鬼而复其祠,国有事亦请焉。而大选县公,平庶狱,宽征役,绝请谒,黜贪墨,国邑之侠皆屏迹。巫言多不中,民始懈。
会鄙有西师,王集其国老以祈巫,巫不得先闻而失其辞,王以诘国老,国老愕,弗能对。乃尸巫而爇鬼,无一人敢复言鬼。
翻译
楚国的风俗是尊崇鬼的。实际上,鬼并不灵验。但当地的巫想使鬼显得很灵,于是与乡里的恶霸互相勾结,商定获利后彼此平分,又通过乡邑的恶霸与都城的恶霸取得了联系,因此可以完全打听到有关官府的消息以及诉讼案件的胜败,使得他们的预言与事实验证,象回声一般准确无误。倘有人不事先用钱财去求巫,那么已经很顺利的事情也必定变得不顺利。
这样一来,楚国人信奉巫远远超过了信奉楚王的命令,他们宁肯违抗楚王的禁令而不敢违抗巫说的话。楚王得知后心中大怒,命令司马带兵去杀巫烧教堂,楚国人心混乱,大家互相散播谣言。碰巧这时楚国发生了旱灾,民众都以此归罪于楚王,众小巫也乘机大肆喧嚣,以致楚国到处都在讲鬼。楚王与令尹商量把巫全部杀光,他拿这件事去请教熊蛰父。熊蛰父说:“这种行动是激发民怨呵,切不可这么做。民众愚昧而沉迷于祸福,当前他们信鬼正在兴头上,我们去迅急地制止他们,他们的愿望没能实现,就说是我们违背了他们的心意,这样必定会心生怨恨。怨恨往往是从细微处产生而越积越多的呵!十家的乡邑,一天不可能户户无事,何况楚国呢!人们只要有事,就无不假托于鬼,也就无不倚仗鬼来怪罪大王。这样,大王用什么来抵御呢?面具倒不如顺着他们的心意,也一样尊崇鬼。大凡小人们都能预先顾虑到灾祸,而处于顺境时就都不加防备。用这种欲擒故纵的方式使巫的骗术暴露得更加充分,这就用不着逐户去宣传而人们全都明白了。然后再公开判罪处决,谁也不敢再违抗了。”楚王接受了熊蛰父的意见,下令众巫推举一名大巫来主持祀鬼之事,并且恢复了他们的祠堂,国家有了事。也去那儿询问。但同时认真选用县里的差役,平息众多的诉讼。放宽征发劳没,杜绝请托求见,罢黜贪官污吏。这样一来,国部和乡邑的恶霸都销声匿迹了,巫说的话也大多不准了,民众开始放松了对巫的信奉。
正好又碰上边远的西方有战事。楚王召集那些国老向巫祈祷,巫未能事先得知这件事,因而说的话句句落了空。楚王以此逼问国老,国老大为惊讶。无言答对。于是将巫处决,用他的尸体示众,并且将鬼的偶像全部烧掉。从此,再也没人敢宣扬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