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大佛顶首楞严咒义贯,来自台北大毗卢寺成观大法师之《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下册,成观法师曾留学日本东密
高野山,并得传法灌顶,为唐密法脉真言宗第53世传法灌顶
阿阇梨,在高野山留学期间,精研古今梵文及巴利文,故其所注解之楞严咒可说独步教内,堪称此经传入我国以来最完整、完善的楞严咒注解。慧律法师十分赞赏成观法师,并选用此《楞严经义贯》作为课本。
第四会
婆伽梵(世尊)273 萨怛二合多(白)般怛啰二合(盖)274 南无(皈命)粹都二合帝(顶礼)275 阿悉多那啰剌迦(白光分明)276 波啰二合婆(光)悉普二合吒(显现)277 毗迦(光辉)·萨怛多(白)砵帝唎二合(盖)278 什佛二合啰(火焰)什佛二合啰(火焰)279 陀啰(降伏)陀啰(降伏)280 频陀啰(彻底降伏)频陀啰(彻底降伏)瞋陀(灭绝)瞋陀(灭绝)281 虎吽 二合(金刚种子) 282虎吽 二合(金刚种子) 283 泮吒(破败)284泮吒、泮吒、泮吒、泮吒(破败、破败、破败、破败)285 娑诃(成就)286
【注释】
“阿悉多那啰剌迦”:asitanalarkah白光分明。
“波啰婆·悉普吒”:“波啰婆”prabha,光明。“悉普吒”sphuṭa,显现。合云:光明显现。
“毗迦·萨怛多·砵帝唎”:“毗迦”vika,光辉。“萨怛多·砵帝唎”sitātapatreh,白盖。合云:光辉的白伞盖。
“什佛啰·什佛啰”:“什佛啰”jvala,火焰。含放光与燃烧之义。放光者,照耀众生无始无明,令得心光发现。燃烧者,燃烧众生一切恶业、愚痴、不净。“什佛啰”重语,表示祈愿与赞叹佛顶光明炽燃、光辉照耀。
“陀啰·陀啰”:“陀啰”dara,降伏。
“频陀啰·频陀啰”:“频陀啰”vidara,极降伏(降伏至极,彻底降伏)。
“瞋陀·瞋陀”:“瞋陀”cchinda,绝。灭尽。重语:灭绝!灭绝!谓除恶务尽也。
“虎吽·虎吽” :“虎吽”hūm,与“吽”同。如前所释:一切金刚种子字。种子者,出生也:谓一切金刚从此而生,此为一切金刚共同本源也。故此字成为最纯净之真言,若说此真言,即能惊觉一切金刚,不舍本誓三昧耶,前来救护行者。故种子字即有召请(钩召)及息灾、降伏之义用。
“泮吒”:phaṭ 破败,即破坏与打败也。此音汉译不甚准确,应如:“帕踏”。此为金刚于行降伏法时之共同真言,威力无穷。犹如世间作战,两军对阵时,一方(或双方),统率者一声令下,前锋队长高喊一声:“杀!”时,众官兵即向前冲锋。此“帕踏”即彼“杀”字,一切金刚于发大威怒,降伏刚强难调之恶众生时,所发之信号。此神咒中,一共重叠用了五个“泮吒”,这是其他任何佛咒之中所没有的,一般最多为两个或三个重叠。可见本咒之威势无量。
“娑诃”:svāhā 成就。谓令此金刚调伏之业成就。
【义贯】(273句——286句)
皈命顶礼世尊之白盖(大白伞盖),此大白伞盖,其光白色分明,光耀显现,燃烧!燃烧!降伏!降伏!彻底降伏!彻底降伏!灭绝!灭绝!吽!吽!破败!破败、破败、破败、破败!速疾成就!
醯醯(来呀)泮(破败)287 阿牟迦耶·泮(不空破败)288 阿波啰二合提诃多·泮(无障碍破败)289 婆啰波啰二合陀·泮(与愿破败)290
【注释】
“醯醯·泮”:“醯醯”hehe,呼召之义。犹如英文之Come on!Come on!(来呀!来呀!)。“泮”,即“泮吒”之略语,以下皆同。合去:来呀!来破败!
“阿牟迦耶·泮”:“阿牟迦耶”amoghāya,不空。合云:不空破败。此谓:不空法破败,或证不空法者破败。亦即破败“不空法”之能证入,或所证之法,或双破。
“阿波啰提诃多·泮”:apratihatāya·phaṭ 非得破败。
“婆啰波啰陀·泮”:varapradāya·phaṭ 与愿破败。“波啰”为愿,“波啰陀”为与。“与愿”者,为满众生者,即以威神、功德、或福智之力,令众生所祈求之愿皆得满足者也。又,与愿即是施。
【义贯】(287句——290句)
来呀!来破败!证不空者破败!证非得者破败!与愿者破败!
【诠论】
这一节是“破败”法的开始,也是总破。出人意料之处是:这次所破的不是邪恶众生的恶、不净法,却是出世的“善法”。首先破“不空”。不空即“有”,即是成就之义。依理而言,修行人先断了对“有”的贪着,证入“空”境;入空之后,又会产生“空爱”、“空执”,于是又必须破此空执,进入“不空”的境界,而与“不空如来藏相应”,故这“不空”的境界是很高的,是超过了“空”的境界:佛法行人以证空理(或空如来藏)而得自度;其后以证“不空如来藏”而得度他,成就无量功德。然而本咒在此,第一个要破的却是“不空”,大概是“擒贼先擒王”之意:若连“不空”都破了,其他何有不破?为何要破“不空”?破者但破其执着,并不破其成就:若但不执,其成就有何过?
破败了“不空”,接着破败“非得”,非得即是无所得,此正是不空的相反。连“空”后的“不空”都要破了,“无所得”更是非破不可。简言之:空、不空、有所得、无所得,一切总破。何以故?一切法皆是真如本性的幻化游戏,无有少法可立。
接着,“与愿破败”。以上两种(不空、非得)是理上破。“与愿破败”则是事上破。“与愿”照说应是地上菩萨的大神通境界。连这以大神通利施众生的事都要破,为什么?以真如法中无人无我、亦无施者受者,无能无所。且所破者,亦不在破其施之行,乃在破其心中之执。如是三法破已,则无所不破,而无不本然清净矣。如是即是“净菩提心”——是故名为“金刚破败”。
阿素啰(非天,阿修罗)毗陀啰二合波迦(破坏)泮(破败)291 萨婆提鞞弊(一切·天众)泮(破败)292 萨婆·那伽弊(一切·龙众)泮(破败)293 萨婆·药叉弊(一切·药叉众)泮(破败)294 萨婆·乾闼婆弊(一切·乐神众)泮(破败)295 萨婆·补丹那弊(一切·臭饿鬼众)泮(破败)296 迦吒补丹那弊(奇臭饿鬼众)泮(破败)297 萨婆·突狼枳帝弊(一切·难过众)泮(破败)298 萨婆·突涩比犁三合讫瑟二合帝弊(一切·难发遣众)泮(破败)299
【注释】
“阿素啰·毗陀啰波迦·泮”:“阿素啰”asura,非天,即阿修罗。“毗陀啰波迦”vidrapakāya或vidrapanakarāya,破坏。合云:阿修罗破坏破败。亦即要破败阿修罗对其他众生所作的破坏。
“萨婆·提鞞弊·泮”:“萨婆”,一切。“提鞞弊”devebhyah,天众。 合云:一切天众破败。
“那伽弊”:nāgebhyah龙众。
“乾闼婆弊”:gandharvebhyah乾闼婆众(乐神众)。
“突狼枳帝弊”:durlamghitebhyah难过众。Dur为难。Lamghita为过。
“突涩比犁讫瑟帝弊”:duṣprekṣitebhyah难发遣众。Dusa,难,praksita,发遣。
【义贯】(291句——299句)
破败阿修罗之破坏!一切天众破败!一切龙众破败!一切药叉众破败!一切乾闼婆众破败!一切臭饿鬼众破败!一切奇臭饿鬼破败!一切难过众破败!一切难发遣众破败!
萨婆(一切)什婆唎弊(寂静众)泮(破败)300 萨婆(一切)阿播悉摩二合犁弊(恼乱童子鬼众)泮(破败)301 萨婆(一切)舍啰二合婆拏弊(沙门众)泮(破败)302 萨婆(一切)地帝鸡弊(外道众)泮(破败)303 萨婆(一切)怛摩二合陀继弊(恶众生)泮(破败)304 萨婆(一切)毗陀耶二合·啰誓(明王)遮犁弊(行者)泮(破败)305 阇夜羯啰(持胜金刚)摩度羯啰(金刚慢)306 萨婆啰他二合(一切义利)娑陀鸡弊(成就众)泮(破败)307 毗地夜二合遮唎弊(咒术师众)泮(破败)308 者都啰(四)缚耆你弊(姊妹女天众)泮(破败)309“什婆唎弊”:savari寂静。“弊”bhyah,众。合云:寂静众,亦即常修禅定、入于禅寂之人或天。
“阿播悉摩犁弊”:apasmārebhyah恼乱童子鬼众,共有十五种,此为其中之一,见《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及《守护大千国土经》。
“舍啰婆拏”:shramane沙门,即出家修行之人,此不限定一定是佛门中出家者,外道出家修行者亦可称为沙门,然在此依上下文义,当是指佛门中沙门而言。
“地帝鸡弊”:tīrthikebhyah外道众。
“怛摩陀继弊”:utmandadebhyah恶众生。
“毗陀耶·啰誓·遮犁·弊”:“毗陀耶·啰誓”vidya·rāja,明王。“遮犁”charye,行。合云:明王行众,即修明王法或明王行者。
“阇夜羯啰”:jayakara义为作强胜,即持胜金刚,或最胜金刚。
“摩度羯啰”:madhukara义为作骄慢。即金刚慢或慢金刚,为爱染明王曼荼罗中,四大金刚之一。
“萨婆啰他·娑陀鸡·弊”:“萨婆啰他”sarvārthā,一切义,或一切义利。“娑陀鸡”saddhahe,成就。合云:一切义利成就众,即修行正法得自度,乃至得度他之圣众。
“毗地夜·遮唎·弊”:“毗地夜”vidyā, 明、咒。“遮唎”,此为略语,全字应为“阿遮唎”ācārye,即阿阇梨,师之义。因与上字最后一音相重,故“阿”字省略。合云:咒师众。
“者都啰·缚耆你·弊”:“者都啰”catura,四。“缚耆你”bhaginī,姊妹。合云:四姊妹女天。
【义贯】 (300句——309句)
一切禅行寂静众破败了!一切恼乱童子鬼破败!一切沙门众破败!一切外道众破败!一切恶众生破败!一切明王法行者破败!一切持胜金刚、金刚慢破败!一切义利成就众破败!一切咒术师破败!四姊妹女天破败!
跋阇啰二合(金刚)俱摩唎(童女)310 毗陀夜二合(明)啰誓(王)弊(众)泮(破败)311 摩诃·波啰二合丁羊二合叉耆二合唎弊(大调伏者众)泮(破败)312 跋阇啰二合·商羯啰夜(金刚锁)313 波啰二合丈耆·啰阇耶(调伏王)泮(破败)314
【注释】
“跋阇啰·俱摩唎”:vajra ·kaumarī金刚童女。
“毗陀夜·啰誓·弊·泮”: vidya ·rāja· bhyah ·phaṭ 明王众破败。
“摩诃·波啰丁羊叉耆唎弊·泮”:mahā ·pratyungire· bhyah ·phaṭ 大调伏者众破败。
“跋阇啰·商羯啰夜”:vajra ·sankalaya金刚连锁。
“波啰丈耆·啰阇耶泮”:pratyumgira· rājāya ·phaṭ 调伏王破败。
【义贯】(310句——314句)
金刚童女破败!明王众破败!大调伏者众破败!金刚连锁破败!调伏王破败!
摩诃迦啰夜(大黑天)315 摩诃·末怛唎二合迦拏(鬼神众)316 南无·娑羯唎多夜(皈命顶礼者)泮(破败)317 毖瑟拏二合婢曳(毘纽天)泮(破败)318 勃啰诃牟二合尼曳(梵天妃)泮(破败)319 阿耆尼二合曳(火天)泮(破败)320 摩诃羯唎曳(大黑天后)泮(破败)321 羯啰檀持曳(黑刑神)泮(破败)322 蔑怛唎二合曳(慈心众)泮(破败)323 唠怛唎二合曳(暴恶众)泮(破败)324 遮文茶曳(嫉怒神)泮(破败)325 羯罗啰怛唎二合曳(黑夜神)泮(破败)326 迦般唎曳(骷髅神)泮(破败)327 阿地目质多二合迦·尸摩二合舍那328 婆私你曳(合上:乐居冢所女)泮(破败)329
【注释】
“末怛唎迦拏”:mātrigana鬼神众。
“毖瑟拏婢曳”:viṣṇaviye毘纽天。
“勃啰诃牟尼曳”:brahminye梵天妃。
“阿耆尼曳”:agniye火天。
“摩诃羯唎曳”:mahākālīye大黑天妃。大黑天为mahākāla
“羯啰檀持曳”:黑刑神众kāladandiye。
“蔑怛唎曳”:慈心众maitriye;这里指善鬼神众。
“唠怛唎曳”:暴怒众raudriye。暴恶 rudra,可指大自在天,亦可指恶鬼神、恶心众,或金刚菩萨所现之忿怒身。
“遮文茶曳”:嫉妒女神众cāmundiye,或忿怒女神众,为密教焰摩天之眷属,居七母女天之首,位为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四方。其形为猪头(赤黑色)、人身(赤色),首戴宝冠。《大日经义释演密钞》五载,遮文茶摄于夜叉趣,能以咒术害人。
“羯罗啰怛唎曳”:黑夜神众kālarātrīye。kāla,为黑。rātrī为夜。
“迦般唎曳”:骷髅神众kāpātrye。
“阿地目质多迦·尸摩舍那·婆私你曳泮”:乐居冢所女神众adhimuktoka ·smasana ·vāsinīye。冢间smasana。vāsinī 为居。盖此为冢间女神。
【义贯】(315句——329句)
大黑天众破败!鬼神众破败!皈命顶礼众破败!毘纽天子众破败!梵天妃众破败!火天众破败!大黑天妃众破败!黑刑神众破败!善鬼神众破败!恶鬼神众破败!嫉妒女神众破败!黑夜神众破败!骷髅神众破败!乐居冢间女神众破败!
演吉质(发心)330 萨埵婆写(有情众)331 么么·印兔那·么么写(于我某甲及此会一切众等) 332
【注释】
“演吉质·萨埵婆写”:发心有情众 yekecitta ·sattvasya。指发大心者而言。
【义贯】(330句——332句)
惟愿一切发大心之有情众(诸菩萨摩诃萨等),护念加持于我及此会中一切从等。
(5)第五会注释义贯
第五会
突瑟吒二合·质多(恶心)333 阿末怛唎二合·质多(无慈心)334 乌阇·诃啰(食精鬼)335 伽婆·诃啰(食胎鬼)336 嚧地啰·诃啰(食血鬼)337 婆娑·诃啰(食肉鬼)338 摩阇·诃啰(食髓鬼)339 阇多·诃啰(食生气鬼)340 视毖多·诃啰(食命鬼)341 跋略夜二合·诃啰(食力鬼)342 乾陀·诃啰(食香神)343 布史波二合·诃啰(食花神)344 颇啰·诃啰(食果神)345 婆写·诃啰(食初产鬼)346 般波·质多(罪心)347 突瑟吒二合·质多(恶心)348 唠陀啰二合·质多(暴恶心)349
【注释】
“突瑟吒·质多”:“突瑟吒”duṣṭa,恶。“质多”citta,心。合云:恶心。
“阿末怛唎·质多”:“阿末怛唎”amaitra,无慈。Maitra是慈。合云:无慈心。
“乌阇·诃啰”:食精鬼uja· hara。“诃啰”,义为食。
“伽婆·诃啰”:食胎鬼garbha· hara。“伽婆”,为胎、藏之义。
“嚧地啰·诃啰”:食血鬼rudhira· hara。rudhira为血。
“婆娑·诃啰” : 食肉鬼mamsa· hara。mamsa为肉。
“摩阇·诃啰”:食髓鬼majja· hara。
“阇多·诃啰”:食生气鬼jata· hara。
“视毖多·诃啰”:食命鬼jibhita· hara。
“跋略夜·诃啰”:食力鬼balya· hara。
“乾陀·诃啰”:食香神gandha· hara。
“布史波·诃啰”:食花神puṣpa· hara。
“颇啰·诃啰”:食果神phala· hara。
“婆写·诃啰”:食初产者vasa· hara。
“般波·质多”:罪心pāpa ·citta。
“唠陀啰·质多”:raudra·citta 暴怒心,或忿怒心。
【义贯】(333句——349句)
恶心众生,无慈心众生,食精鬼,食胎鬼,食血鬼,食肉鬼,食髓鬼,食生气鬼,食命鬼,食力鬼,食香神,食花神,食果神,食初产鬼,罪心众生,恶心众生,暴怒心众生。
药叉·揭啰二合诃(祟)350 啰刹娑(罗刹)揭啰二合诃(祟)351 闭隶二合多(饿鬼)揭啰二合诃(祟)352 毗舍遮(啖精气鬼)揭啰二合诃(祟)353 部多(大身鬼)揭啰二合诃(祟)354 鸠盘茶(瓮形鬼)揭啰二合诃(祟)355 悉乾二合陀(主虫毒鬼)揭啰二合诃(祟)356 乌怛摩陀(狂鬼)揭啰二合诃(祟)357 车夜(影鬼)揭啰二合诃(祟)358 阿播萨摩二合啰(羊癫疯鬼)揭啰二合诃(祟)359 宅袪革·茶耆尼(厌蛊女鬼)揭啰二合诃(祟)360 唎佛帝(恼小儿鬼)揭啰二合诃(祟)361 阇弥迦(马形恼小儿鬼)揭啰二合诃(祟)362 舍俱尼(鸟形恼小儿鬼)揭啰二合诃(祟)363 姥陀啰二合(暴恶)难地迦(猫形鬼)揭啰二合诃(祟)364 阿蓝婆(蛇形鬼)揭啰二合诃(祟)365 乾度波尼(鸡形鬼)揭啰二合诃(祟)366
【注释】
“药叉揭啰诃”至“阿播萨摩啰·揭啰诃”:详如第三会。
“宅袪革·茶耆尼·揭啰诃”:ḍāka ·ḍākinī· graha厌蛊女鬼祟,或狐魅鬼祟。又“茶耆尼”亦是空行母,即飞行母夜叉,本咒中又译为“茶演尼”,详见“第三会”注。
“唎佛帝”:恼小儿鬼rivati,其形如狗。又,亦是二十八宿中之奎宿。
“阇弥迦”:鸟形鬼jamika,十五恼乱童子鬼之一。
“舍俱尼”:马形鬼sakuni,亦是十五恼乱童子鬼之一。
“姥陀啰·难地迦”:“姥陀啰”nudra,暴恶。“难地迦”nandika 猫形鬼。
“阿蓝婆”:蛇形鬼lanvika。
“乾度波尼”:鸡形鬼kanthapani。
【义贯】(350句——366句)
药叉祟,罗刹祟,饿鬼祟,啖精气鬼祟,大身鬼祟,瓮形鬼(鸠盘茶)祟,主虫毒鬼祟、狂鬼祟、影鬼祟、羊癫疯鬼祟、厌蛊女鬼祟、狗形恼小儿鬼祟、鸟形恼小儿鬼祟,马形恼小儿鬼祟,暴恶猫形鬼祟,蛇形鬼祟,鸡形鬼祟。(如是一切鬼祟,悉皆结缚。)
【诠论】
第五会中的这些鬼祟,虽然有些是重复第三会中的,然而其目的却不同。第三会中是要将这些鬼祟所作的明咒(咒术)悉皆禁断,令之不行(毗陀夜,阇嗔陀·夜弥·鸡啰·夜弥——明咒我今断,我今禁),是破其法。而第五会中,则是要以结界而结之、缚之,令不得近或入道场,是为禁其身,故系更进一步,且更根本之法。以下种种病,种种灾难,也都是要用神咒结界之力加以结缚、摒除。又,此“结界”、“结缚”之义系在最后之“咒心”中出现。
什伐二合啰.堙迦醯迦(一日一发虐)367 坠帝药迦(二日一发虐)368 怛隶二合帝药迦(三日一发虐)369 者突托迦(四日一发虐)370 尼提什伐二合啰(常壮热)毖钐摩什伐二合啰(壮热)371 薄底迦372(风病) 鼻底迦(黄病)373 室隶二合瑟密二合迦(痰癊病)374 娑你般帝迦(痢病)375 萨婆(一切)什伐二合啰(热病)376
【注释】
“什伐啰·堙迦醯迦”:“什伐啰”jvala,热,或热疟鬼。“堙迦醯迦”ekanika,一日一发。合为:一日一发虐。“堙迦”eka,为一。
“坠帝药迦”:二日一发虐dvetiyaka。
“怛隶帝药迦”:三日一发虐tretiyaka。
“者突托迦”:四日一发虐caturthaka。
“尼提什伐啰”:常壮热 nityajvara,盖即一直不停发高烧。
“毖钐摩·什伐啰”:壮热viṣamajvara,即高烧。
“薄底迦”:风病vātikā。
“鼻底迦”:黄病paittika。
“室隶瑟密迦”:痰癊病 śleṣmika。
“娑你般帝迦”:痢病sandipatika。
“萨婆·什伐啰”:一切热病sarva ·jvara。
【义贯】(367句——376句)
一日一发虐,二日一发虐,三日一发虐,四日一发虐,常壮热(不退高烧),壮热(高烧),风病,黄病,痰癊病,痢病,一切热病等诸病。
室嚧吉帝二合(头痛)377 末陀鞞达(半头痛)嚧制剑(饥不能食病)378 阿绮嚧钳(目病)379 目佉嚧钳(口病)380 羯唎突嚧二合钳(总痛)381揭啰二合诃(执)揭蓝(咽)382 羯拏输蓝(耳痛)383 惮多输蓝(齿痛)384 迄唎夜输蓝(心痛)385 末么输蓝(骨节疼痛)386 跋唎室婆二合输蓝(肋痛)387 毖栗二合瑟吒二合输蓝(背痛)388 乌陀啰输蓝(腹痛)389 羯知输蓝( 腰痛)390 跋悉帝二合输蓝( 踝骨痛)391 邬嚧输蓝( 腿月坒痛)392 常伽输蓝( 腕痛)393 喝悉多二合输蓝( 手痛)394 跋陀输蓝( 脚痛)395 娑房盎伽二合·般啰二合丈伽·输蓝(一切支节痛)396
【注释】
“室嚧吉帝”:头痛 śirortti。
“末陀鞞达”:半头痛arvavabhedhaka。
“嚧制剑”:饥不能食病arocaka,类似现代人所说的厌食症。
“阿绮嚧钳”:目痛akṣirogam。“阿绮”,目。
“目佉嚧钳”:口病mukharogam。
“羯唎突嚧钳”:总痛hridrogam。盖全身疼痛也。
“揭啰诃·揭蓝”:执咽graha· galam,盖食不消也。
“羯拏输蓝”:耳痛 karṇa· śūlam。“输蓝”,痛。
“惮多输蓝”:齿痛danda· śūlam。
“迄唎夜输蓝”:心痛hridaya· śūlam。
“末么输蓝”:骨节疼痛marma· śūlam。
“跋唎室婆输蓝”:肋痛pāraśva· śūlam。“跋唎室婆”,肋。
“毖栗瑟吒输蓝”:背痛pṛṣṭha· śūlam。
“乌陀啰输蓝”:腹痛udara· śūlam。
“羯知输蓝”:腰痛kaṭi· śūlam。
“跋悉帝输蓝”:踝痛vasti· śūlam。
“邬嚧输蓝”:腿痛ūru· śūlam。
“常伽输蓝”:腕痛jaṅghā· śūlam。
“喝悉多输蓝”:手痛hasta· śūlam。
“跋陀输蓝”:脚痛pāda· śūlam。
“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输蓝”:一切支节痛sarvānga ·pratyunga· śūlam。“娑房”,一切。“盎伽”,支。“般啰丈伽”,节。
【义贯】(377句——396句)
头痛,半头痛,饥不能食病,目痛,口痛,总痛(全身痛),执咽病(食不消),耳痛,齿痛,心痛,骨节疼痛,肋痛,背痛,腹痛,腰痛,踝痛,腿月坒 痛,腕痛,手痛,脚痛,一切支节疼痛。
部多·毖跢茶(起尸鬼)397 茶耆尼·什婆二合啰(发光空竹母)398 陀突嚧二合迦建咄嚧三合(天行鬼)吉知(蜘蛛疮)婆路多毗(丁疮)399 萨般嚧诃(浸淫疮)凌伽(赤疮)400 输沙怛啰二合娑那羯啰(坚固疮)401 毗沙喻迦(蛊毒)402 阿耆尼二合(火)乌陀迦(水)403 末啰鞞啰建跢啰(兽)404 阿迦啰密唎二合咄(横死)怛敛二合部迦(土蜂)405 地栗二合剌吒(虻)406 毖唎二合瑟质迦(蝎)407
【注释】
“部多·毖跢茶”:起尸鬼bhūta ·vetada。“部多”,为鬼。“毖哆茶”,为尸。
“茶耆尼·什佛啰”:发光空竹母dakini· jvara。“茶耆尼”,或译为荼吉尼,即空行母,亦即飞行母夜叉是也。“什婆啰”,为发光。
“陀突嚧迦建咄嚧”:天行鬼dadru kantu。
“吉知”:蜘蛛疮kiti。
“婆路多毗”:丁疮bhalotavai。
“萨般嚧诃”:浸淫疮sarpaloha。
“凌伽”:赤疮linga。
“输沙怛啰娑那羯啰”:坚固疮śoṣatra ·sanagara。
“毗沙喻迦”:蛊毒viṣayoga。
“阿耆尼”:火agni。
“乌陀迦”:水udaka。
“末啰鞞啰建跢啰”:兽maraverakantara。
“阿迦啰密唎咄”:横死akala mrityu。
“怛敛部迦”:土蜂traimuka。
“地栗剌吒”:虻trailaiaka。
“毖唎瑟质迦”:蝎vṛścika。
【义贯】 (397句——407句)
起尸鬼,发光空竹母,天行鬼,蜘蛛疮,丁疮,浸淫疮,赤疮,坚固疮,蛊毒,火厄,水厄,兽厄,横死,土蜂咬死,虻咬死,蝎咬死等一切厄难死。
萨婆(蛇)那俱啰(鼠狼)408 肆引二合伽(狮子)弊揭啰二合(老虎)唎药叉二合(熊)怛啰刍(罴)409 末啰视吠(摩蝎鱼)帝钐·娑鞞钐(如是一切诸难)410 悉怛多·砵怛啰二合(白盖)411 摩诃·跋阇嚧二合·瑟尼二合钐(大金刚顶髻)412 摩诃·般赖二合丈耆蓝(大调伏)413 夜波(乃至于)突陀舍·喻阇那(二十由旬)414 辫怛隶拏(内)415 毗陀耶二合(明咒)盘昙(结、结界)迦嚧弥(我作)416 帝殊·盘昙·迦嚧弥(我作十方结缚界)417 般啰·毗陀·盘昙·迦嚧弥(我作胜明结界)418
【注释】
“萨婆”:蛇sarpa。
“那俱啰”:鼠狼nakula,黄鼠狼。
“肆引伽”:狮子simha。
“弊揭啰”:老虎 vyaghra。
“唎药叉”:熊riksa。
“怛啰刍”:罴taratiksa。(形状象熊而较大之动物。长约六七尺,寿命可达五十年,俗称人熊。)
“末啰视吠”:摩蝎鱼camarajivibhe,海中最大之鱼,远大于鲸鱼。
“帝钐·娑鞞钐”:如是一切诸难tesam ·sarvesam。“帝钐”,如是等。“钐”为众。“娑鞞钐”,一切等。“娑鞞”,为一切。
“悉怛多·砵怛啰”:白盖sitāta ·patra。
“摩诃·跋阇嚧·瑟尼钐”:mahā· vajro· ṣṇiṣam大、金刚、顶髻。
“摩诃·般赖丈耆蓝”:大调伏mahā pratyungiram。
“夜波·突陀舍·喻阇那·辫怛隶拏”:“夜波”yava,乃至于。“突”ddha,二。“陀舍”daśa,十。合云:二十。“喻阇那”yojana,由旬。“辫怛隶拏”bhyantarena,内。合云:乃至于二十由旬内。
“毗陀耶·盘昙·迦嚧弥”:“毗陀耶”vidyā,明咒。“盘昙”bandham,结,缚,结界也。“迦嚧”karo,作。“弥”mi,我。合云:我以明咒作结界。与上句合云则为:乃至于二十由旬内,我以明咒作结界。
“帝殊·盘昙·迦嚧弥”:“帝殊”diśa,十方。合云:我作十方结界。亦即结十方界,即四方(东、西、南、北)、四隅(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下、各十方,皆悉结界。
“般啰·毘陀·盘昙·迦嚧弥”:“般啰”para,胜,他叹,胜他。“毘陀”vidyā,明咒。合云:我以胜他明咒作结界。
【义贯】(408句——418句)
蛇,黄鼠狼,狮子、老虎、熊、罴、摩蝎鱼,如是等一切诸难,我今悉以如来大白伞盖,大金刚顶髻之法,予以大调伏之;乃至于方圆二十由旬之地,我今皆以明咒而作结界,且皆结十方界,我今皆以胜他明咒而作结界。
【诠论】
由神咒之文可知,咒中不断地行种种降伏法,如:
第二会:频行“打破”法(“毗腾崩萨那羯啰”)。
第三会:频行“禁断”法(“毗陀耶阇嗔陀夜弥·鸡啰夜弥”)。
第四会:频行“破败”法(“泮吒”)。
最后,在此第五会,则行“结界”法,总结一切,将一切诸祟、诸横、诸难、诸灾、诸病痛,等一切鬼神障难、灾厄,皆悉“挡驾”,摒除在修行道场的界域之外,敕令不得近、不得入,如是则修行无诸不必要的障碍、留难,修行易得专注、易得成就。然而,要达此结界除障的效果,还须行者努力去如法持此神咒及修此佛顶陀罗尼**,则一切不可思议自然相应、现前。
跢侄他(即说咒曰)419 唵(皈命)420 阿那隶(不动)421 毗舍提(最清净)422 鞞啰(嗔恚)跋阇啰二合(金刚)陀唎(持)423 盘陀盘陀你(结界、结界)424 跋阇啰二合谤尼(金刚手)泮(破败一切)425 虎合牛 二合(一切金刚种子)都嚧瓮三合(光聚佛顶尊种子)泮(破败一切)426 娑婆二合诃(速疾成就) 427【注释】
“跢侄他”:tadyathā 所谓,或即说咒曰。以下即是心咒。
“唵”:读如“嗡”om。不读“安”或“淹”。具皈命、或三身等义。
“阿那隶”:不动anale。此为佛顶尊首楞严定位。
“毗舍提”:viśada,光辉、上妙清净、广大。此为佛顶尊如本体。
“鞞啰·跋阇啰·陀唎”:“鞞啰”vaira,嗔恚,忿怒。“跋阇啰” ,金刚。“陀唎”dhare,持。合云:金刚持,亦可云“持金刚”,可泛指一切金刚,亦可特指金刚持佛或金刚持菩萨。合云:忿怒的金刚持尊。
“盘陀·盘陀你”:bandha· bandhani“结!结!”或“缚,缚!”即结界、结界之义。
“跋阇啰·谤尼·泮”:“跋阇啰”,金刚。“谤尼”pāṇi,手。合云:金刚手菩萨,即金刚萨埵。“泮”,即“泮吒”的略语phaṭ,破败。合云:金刚手菩萨破败一切。
“虎合牛·都嚧瓮·泮”:(一切金刚种子字)。“都嚧瓮”(光聚佛顶尊种子字)。“泮”,泮吒,破败。即以金刚及佛顶尊之种子(最精纯、最正、最上之陀罗尼)破败一切。
“娑婆诃”:svāhā成就,或速疾成就。亦即:令此一切所修速疾成就。
【义贯】(419句——427句)
即说咒曰:皈命不动、上妙清净、忿怒之金刚持尊,结界!结界!以金刚手而破败一切!破败一切!速疾成就!
【诠论】
最后这一段,称为“心咒”、以其内容而言,实在是名符其实,因它把“祈愿”、降伏、结界全都包含进去了,而且将一切金刚及佛顶尊的种子字亦包括进去,可见威力殊胜。因此有人说,若不能持全咒,持此心咒亦是可以。不过还是以能诵持全咒为优胜。
附及,当今某佛学辞典中说:楞严咒之“正咒”为从“哆侄他 唵”开始,因为“哆侄他 唵”之义为“即说咒曰”,所以楞严咒之“正咒”就是最后这九句,其他则是归敬文、祈请文等。须知这说法是谬误的。首先,“哆侄他 唵”梵文原义其实并非“即说咒曰”,而是“所谓……”。再者,并非所有的咒语都有 “哆侄他 唵”,如《大悲咒》、《佛顶尊胜陀罗尼》、《宝箧印陀罗尼》等皆无“哆侄他 唵”。事实上,大部分的真言都无 “哆侄他 唵”,那么这些神咒岂非都无“正咒”?故说:“从‘哆侄他 唵’开始才是楞严咒的正咒,其他部分皆非正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此其一。又,我们日常早课所诵的“准提神咒”:“稽首皈依苏悉地,头面顶礼七俱祇,我今称赞大准提,唯愿慈悲垂加护,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是全文都是准提咒,并非只从“哆侄他 唵”开始,这是反证,此其二。故可知,说:“楞严咒的‘正咒’是从‘哆侄他 唵’开始”是错谬的说法。这种说法不但错谬,而且会造成误导的效果,而令人不持全咒。又,若楞严咒的“正咒”是从“哆侄他 唵”开始,那么,在经中阿难请佛再宣说一遍神咒,佛为何不直说“正咒”,从“哆侄他 唵”宣说起就好,为何要从“第一会”开始,此其三。又,大家都知《首楞严神咒》是《五会神咒》,汉本、梵本皆然,共有四百二十七句,并非只有九句,故说《楞严咒》的“正咒”只有九句,是与经义有违,此其四。又,此辞典之所谓“正咒”者,事实上在密教中,那九句称为“咒心”,故知其所谓“正咒”者为无据之说,此其五。以上所言,愿读者大德详审之。
以上将大佛顶真言中字句一般的意义、以及梵本原文、拉丁拼字罗列陈现,愿此如来无上顿教法门,传之久远。(又,梵本全文,为唐朝不空三藏所传,今载于《大正藏》卷十九中)并愿学者皆能如法信受,如法受持,即易得成就。要如何受持此大佛顶真言才算如法呢?首先,最要者,不可“无师自通”,必须“从师受”,而且最好是从有正法正式传承的灌顶阿阇梨受;如若不能,则从如法出家、受持此咒的显教法师处受亦可,因为此真言虽然威力强大,但此法仍归类于“显密”(或称杂密),而非“密密”(或称纯密),故一般显教法师亦可传授此咒。然而切不可结手印,因为一切如来密印,皆必须从阿阇梨灌顶、亲授,方可受持。否则私结密印,即犯如来密教三昧耶戒,其罪甚重,有如显教中,未受大戒者偷阅出家律藏一样,为犯盗法罪,此人即不得出家受大戒。以未受传承,未得认可,即私结手印,是为盗如来密法。未受灌顶不但不可私结手印,乃至所有《大藏经》的密藏部,依佛教诫,亦不应私阅、私学。然而如今,资讯发达,很多人将密教手印制成录音带、录影带、CD、DVD贩卖,或放在网路上,都是不当的行为。为佛弟子,应信受拥护“如法行”,方能速入如来正知正见,乃至佛知佛见。如果连这点规矩都不肯守,而只想师心自用,抄小径,如何堪为无上正法之法器?愿诸同参于此留意焉。
又,关于本咒咒文之义,历来显宗注家皆无注者(此亦合于古德译经“五不翻”之义),唯独最近坊间有一本《楞严经》之注本。于此书中赫然有《楞严咒》全部咒文的逐字解释,不过作者于书中言:这是他自己“参考各种经论”所得,然而他并未交待所参考的是什么经论。关于其对咒语的解释,笔者在此必须严正提出:其解释很多很多皆是与梵文原义完全不合,甚至南辕北辙、正好相反,或风马牛不相及,有极多处甚至是将原文扭曲、强行于不当处拆开;在此只举几个例子而言,如:“南无提婆离瑟赧 南无悉陁(陀)耶毗地耶陁啰离瑟赧” 两句:原义为:“礼敬诸天仙众,礼敬持明仙众”,而他却解作:“离瑟赧译色,悉陀耶即兜率陀,译知足天。毘地耶即四天王天。”(其实“离瑟赧”是仙,“悉陁(陀)耶”是成就,与“悉地”同一字源,但与兜率陀天完全无关;关于这一点,不知此注之原作者是怎么得来的?大概是推测“悉陁(陀)”与兜率陀的“率陁(陀)”很接近,想当然耳!)接着他说“陀啰即化乐天,离瑟赧,谓兼色界广果天。”而其实,“陀啰”是持,与前一字“毗地耶”(明)合为持明(与“四天王天”完全无关),再加下一字“离瑟赧”(仙众)成为持明仙众,这与“化乐天”、“四天王天”“广果天”有何关系?
又“乌摩般帝 娑醯夜耶”(十八、十九句),他说:“乌摩般帝,谓风天神;娑醯夜耶,谓火天神”,而其实,“乌摩般帝”是“大自在天后”;“娑醯夜耶”为眷属义,与火天无关;“火天”梵文为“阿祇尼”agni。又“那啰野拏耶”(二十一句),即是“那罗延天”,他却把这一个字拆开成两个字,而说“那啰耶”是水天,“拏耶”是空天(虚空神)(“水天”梵文为varunaya,空天梵文“舜若多”。)。
又,“摩诃跋啰盘陀啰婆悉你”(104句),他说:“‘跋啰’即普贤菩萨,‘盘陀’即周梨盘特伽尊者,‘婆悉尼’即波斯匿王,译胜军,《仁王经》:谓月光过去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而其实,“摩诃跋啰”是大力,与普贤无关(“普贤菩萨”梵文为Samantabhandra,三曼陀般陀罗),“盘陀啰”是白,与“周梨盘特伽尊者”毫无关系。“婆悉你”是衣,亦与“波斯匿王”丝毫没有瓜葛;两字合为白衣,此句合云:大力白衣,即白衣大士(指观音),他却把它他成:“普贤、周梨盘特伽与波斯匿王”——是否有点离谱?
最不可思议的是“舍鸡野母那曳”(六三句),他说:“‘舍鸡野’,译直林,或旃檀,‘母那曳’译离垢,即无垢佛、离垢佛、旃檀德佛等。”而其实,这句就是“萨迦牟尼”Shakyamuni——也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盖如前注所说,“舍鸡野”,“鸡野”二合,合读作“迦”;故“舍鸡野”即“舍迦”,或“萨迦”,或“释迦”。“母那曳”一词中,“那曳”二合,读作“尼”;而“母”字一般译为“牟”,故“母那曳”即是“牟尼”。因此,此句“舍鸡野母那曳”即是“释迦牟尼”的另一种音译。有这样大的误差,真令人不敢想像!又如:“帝钐萨鞞钐”(二二0句),意为:“如是众等”,他却说:“‘帝钐’译‘威德’,以能折邪破恶故。‘萨鞞钐’译‘善哉’,以能摄正生善故。”像这样离谱的解释,在那本子中对此咒的解释,几乎从头到尾都是这样。
最后,在那本子中,该作者将五会神咒,每一会都另给它起一个名字,如第一会,他安了一个名:“毘卢真法界会”;第二会:“释尊应化会”;第三会:“观音合同会”;第四会:“刚藏折摄会”;第五会:“文殊弘传会”。此外,每会中,他又分成几个细目。从上以来,显密二家注者,皆无此说,不知他这是从哪里来的?对于此作者,我所能说的,只是:“勇气可嘉”、“想像力丰富”。不过,若以此去写侦探小说或言情小说或许可以,但注经却是行不通的。
附带必须提到,笔者曾收到一本赠阅的小书,题为《唐译密咒注疏》,其主体即是《楞严咒》,而在内容上,则与前述作者之“创作”大致相同,仅仅有些微的变动或增删,不过主体不变;(但不知谁参考谁的)。为防有人看到这两个本子,被它误导,故特提出。
末了,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于《最上乘论》中亦诫言:“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盖注经演教乃无上圣业,因此最忌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不但未能善尽注解圣言之责任,而且会有误导众生,致令所修徒劳无功,以及淆乱正法之过错,罪咎非轻。禅宗六祖大师亦言:“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毁即是谤也。普愿注解佛经者,对于佛典之经文、以及读者众生,皆无轻慢、轻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