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革命老区
福安市溪柄镇楼下村,整洁宽阔的村道,科学规范的沼气池,古朴清雅的明清建筑,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无不焕发着新农村建设的气息。楼下村从建设新农村以来,在发展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整治、提高村民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3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闽东延安”柏柱洋是全国1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被列为福建省15个红色重点旅游区之一,也是
福安市、宁德市革命传统和
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楼下村借红色之旅的机遇,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精心培育和开发,开办与旅游相关的商店多间,增建公厕,完善食、宿、行条件,已开始收到效益。村两委规划建设2至3个上档次、上水平的
农业观光园,供游客休闲观光。
立足村情,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向精致农业发展,在人均6分地上大做山地文章,搞葡萄、幼龄果园间套种,树立起葡萄、茶叶、养殖三根支柱产业。发动和鼓励村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积极向外地争取农业订单,今年,全村500多亩葡萄全部推广标准化栽培,果园套种高价值蔬菜鸡爪椒、密本南瓜、槟榔芋。新种植“金观音”、“铁观音”乌龙茶50多亩,新引进一家工艺茶加工企业,60多名村民被安排就业。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鸭存栏达1万羽,生猪存栏2600头,仅养猪一项今年预计可增加农民收入400多万元。
当十七大精神宣讲团一行日前来到村民郭金祥家,女主人连忙打开沼气炉点火烧水招待客人。郭家养了20多头猪,砌了一口沼气池,供全家煮饭烧水点灯都有富余。猪粪利用来发沼气,家里整洁了,蚊蝇少了,空气也清新了。现在全村70%的农户都像郭家一样,进行了改厕和建沼气池,人居环境变得像城里一样整洁漂亮了。
楼下村自古是文明淳化之乡,村两委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决心推出文化名村的牌子。发动村民修缮了古民居、铺设环村公路,在房前屋后种下花、草、绿化树。置办垃圾运输车、垃圾桶,聘请了固定的保洁员,在大力投入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全体村民开展“三清”、“六改”,一个“新、绿、亮、洁”的楼下村呈现在游人面前。今年5月,楼下村顺利通过了省“清洁家园”验收小组的检查验收。
500亩葡萄园,绿意绵延;500亩茶园,层层叠翠。当你正陶醉在这片葱茏之中时,村头一块石牌又映入你的眼帘,上书毛泽东主席亲自为《福安县楼下村发生“中农社”和“贫农社”的教训》一文所加的按语,之后是名闻遐迩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千年古刹狮峰寺……精致农业揉进红色旅游,成为楼下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世纪五十年代合作化时期,楼下村村民李佬同敢想敢干,创办了“中农社”和“贫农社”,在全国都产生了影响。楼下村两委认识到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要解开观念箍子,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树立典型引路”等方法,培训和引导农民,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增加收入。
今年初,村里请来了福安市老科协的老专家,指导村民种下了700多株
红心柚、200多亩脱毒马铃薯、200多亩速生香樟树。市、镇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来村里举办“乌龙茶种植培训班”,指导村民新植50亩“金观音”、“铁观音”乌龙茶,村里还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乌龙茶的种植和管理。村民还能在村信息室上网查询有关种养信息。在种植示范户刘荣进的带动下,村民投资4万元引进种植白鸡心葡萄12亩,还开展了避雨栽培。养殖示范户郑旺勤年收入15万元,村里掀起了养殖热,养殖蛋鸭1万余羽、肉鸭5万多羽,养猪更是村民的首选,全村年出栏生猪5000头,鸡、鹅、羊、牛的饲养也有所发展。刘荣进、郑旺勤这样的示范户全村培养了24户,致富带头人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