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坪乡位于陕西省
安塞区南部,距延安城区仅20公里。辖8个政村(乔庄村、大南沟村、龚圪堵村、黄屯村、宋坪村、贺坪村、冯庄村、洛平川村),45个村民小组,1586户,7012人,其中农业人口6851人,有劳动力2573人,总土地面积18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万亩,学校1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其中农村小学9所),共有教职工278人,在校生1200余人,卫生院1所,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1935年6月至11月,为
安塞区楼坪九区。1935年12月改为六区,1937年8月迁至高桥。l937年11月,调整为二区二乡。1947年3月楼坪乡与槐树庄乡合并为谢家沟乡。1961年9月成立槐树庄公社。1963年迁至楼坪,改称楼坪公社。l983年9月改称楼坪乡。1989年底,全乡东起延安市万花乡肖渠,南到
甘泉县王坪乡方庄,西连
甘泉县下寺湾,北靠高桥乡宋庄,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6813人,其中农业人口6655人,辖8个村委会,42个
自然村,5个废村。1997年,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0.7万,辖乔庄、洛坪川、冯庄、贺坪、宋坪、南沟、龚家堵、黄屯8个村委会。
2011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撤销楼坪乡、高桥乡合并设
高桥镇。
乔庄(乔庄、楼坪、鲍家湾、赵家湾;店坪),南沟(南沟、大南沟、小南沟、湫滩、椿树窑子、水头、驸马沟、梨树沟、杏树窑子),龚家圪堵(龚家圪堵、李塌、马台、孟塌、刘塌、道渠、邓塌),黄屯(黄屯、魏塌、何塌),宋坪(宋坪、田家沟、谢家沟),贺坪(贺坪、槐树庄、郭家塌、杨窑子、王沟塌、滴哨砭;八十石沟),冯庄(冯庄、张新窑、新胜沟),洛平川(洛平川、李家河、刘新窑、大台、寺岔、上寺院、洞子沟、烧房砭;井万沟、刘新庄、冯家畔)。
该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林牧综合发展。2003年被省农业厅命名为
无公害农产品原生态在安塞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立足全乡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全面实施“科技强乡、产业富民”战略,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以棚栽业、草畜业、
林果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开发已走上规模、效益双赢路子,全乡大、拱棚数量累计达到2382棚(其中大棚1727棚、拱棚655棚)。发展舍饲养羊9000余只,建成王沟塔养殖示范小区,其它养殖户86户,苹果面积累计达5100亩,杂果9000余亩,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1999年以来,累计退耕还林面积达26569亩,天然次生林地面积达16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全乡人均基本农田达1.3亩。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村村通砂石路目标、通电入户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85%;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95%。社会各项事业逢勃发展。
魏塔小米 陕北阳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盛产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
魏塔村是陕北黄土高原黄土文化保持较完整的自然古村落,如今走出大山的陕北魏塔原生态小米,产地原生态,魏塔因地处偏僻,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产方式, 因而其产出的小米广受好评,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小米。
魏塔荞麦 荞麦亦有“陕北三宝,荞麦、
羊肉、地椒草”之说。陕北荞麦生长期长,光热能条件充足,加之颗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做面食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麦,食之不仅味美,且有防止
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积化滞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价日高,营养学家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贵族食品”、“益寿食品”。
魏塔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态的特性,产出的荞麦在陕北地区首屈一指。荞麦浑身是宝,荞麦花是优质蜜源,荞麦皮是民间的“黑宝宝”,用之填充做忱芯,皮壳性凉、柔韧富有弹性,枕之不仅可明目醒脑,还有保健按摩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