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西位于市区、镇政府驻地西南0.8公里处,南临307国道,西距205之公里,通讯发达,电力充足;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44公顷,总耕地262户,人口757人,党员26人;农业生产以小麦和杂粮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冬枣种植和天麻大棚,已形成一定规模,工副业以模具加工、塑料加工、服装加工、酒店、出租商品等为主;人民生活水平居全镇前列,多次被评为黄骅市先进基层党,并连续多年被评为黄骅市级文明村。
村庄简介
楼西村是黄骅镇的一个小村,总共不过260户人家,577人,可就是这么个小村,却拥有大小企业近百家之多,走出了张洪瑞、王英明、贾兆星等许多商界才俊,信誉楼、五鑫花园、华丰塑料等由楼西人创办的
企业已经成长为黄骅工商界的名牌。
2006年,楼西村更是演绎了一幕“壮观”的经济发展大戏——全村
固定资产投入超2000多万元,村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6亿元,利税达1300万。全村上下形成了风正、心齐、气顺、劲足、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村庄里的创业
楼西村
塑料模具业的发展正是黄骅塑料模具产业成长历程的缩影。楼西村的刘宝华老人可算是全市塑料模具产业的“带头人”。
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已经年过古稀的刘宝华老人一个人、一间土偏房、一台铸塑机干起了塑料模具,这是楼西村的第一摊企业,也是我市塑料模具产业的起点。在老人对塑料模具热爱的感召下,四个儿子陆续地“秉承父命”投身到这一行业中,以生产
汽车后视镜配件为主,效益一路看好。当时,迫切寻求致富希望摆脱贫困的村民看准了这一行业的前景,纷纷加入到这个队伍,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婴儿企业”。
起初,大多企业都是作坊式的“单打独斗”,没有集中的场地。为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村“两委”班子辟出空地建起了100间厂房的
工业园区,完善了水、电、路等一切基础设施,还承诺五年内不收企业任何费用。依靠着村班子这个坚强的“后盾”,许多企业迅速地从这里“长大成人”。
王荣振本人也是干模具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中的一员。1988年,他离开了让人们羡慕的集体企业,回到村里靠着借来的2000元干起了模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从一文不名到现在拥有两摊企业。前两年,他又在在村里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起了宽敞的厂房,购进了新设备,企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过上小康生活的王荣振,只是楼西村创业队伍中普通一员。
新林坡塑料模具厂是这个队伍中的佼佼者,由刘宝华老人的三个儿子合伙开办。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里,企业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资产上千万、产值几千万元的民营企业,生产范围扩展到各种塑料防伪系列及
电器、
建筑、
汽车等行业塑料制品。
30年走来,村里的
民营企业从个人干到几个人合伙办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再一分为几,然后再裂变成长,成为了
黄骅市塑料模具企业的聚集基地。如今,楼西村已经拥有大小塑料模具企业50多家,平均每5户就有一家。近几年,该村每年的投资都是以千万元以上速度递增,到2006年全村企业固定投资达6000万元。今年一开春儿,四家企业又陆续地落实资金投入500万,比2006年的第一季度超出了210万元。楼西村真正地走上了工业化强村富民的快车道。
塑料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许多楼西村人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可是,那些年纪大的,知识水平不高的,管理水平有限的村民怎么办,出路在哪里?
农业发展
楼西村“两委”研究决定,借鉴孔店村在
农业发展上的先进
经验,确定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以工补农”的发展之路。村里投资20余万元,在西洼建起了农业科技示范园,修整了600米入园道路,打深
机井一眼,新上
变压器一台,并架设了专用线,使近300亩园区的路、水、电得到完善配置。
良好的环境激发了有志于种田、
养殖的村民积极性。杨富荣是村里靠养鸡致富的典型。2002年,看到“老邻旧居”都在村科技示范园里赚了钱,他报名养起了种鸡,几年下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收益也越来越好。问起去年的养殖效益,朴实的杨富荣笑着说:“盖五间新
瓦房没问题!”
农业科技示范园
已经成为了集
冬枣栽植、特色养殖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2006年,该村仅养殖业就实现收入超百万元。
企业家纵横驰骋,小老板争先恐后,楼西村人比着干、赛着干,一个个争赶创业潮。楼西担任了30年
村支书的许秀臣用一句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一个村儿,要是家家都想干
工厂、人人都想当
老板,就不愁发展不起来。”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