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消费
经济术语
概念性消费形成的供给,对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滋润和丰满。概念形成,决不会仅仅是一个概念,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定是一个更大的“场”。概念性消费是把双刃剑,斩杀消费者和供给者。
例释
单位门口有个熟食店,专营灌肠和鸡脖子。自从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热播以后,熟食店的名字改了,新名字十分惹火——大肠斤!还别说,更名之后,保守估计,该店铺的营业额上升了10个百分点,乐得老板天天哼哼“呼啦啦,呼啦啦,你们快来买吧”。看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搭车,收效会立竿见影。但是像我等知识分子或者准知识分子,是不屑于搭这种车的,我们要搭车,就会换一种方式,比如,写一本考证“大长今”来历的书,搞几篇关于中韩饮食关系的文章,拍一系列韩国传统美食的图片,总之,要感觉挺有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你还是没有离开“大长今”,虽然你甚至没有“大肠斤”来得更具有震撼力。在大长今概念之下,你提供的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根本”打转转。
这就是概念性消费的魔法。而且,这种概念性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方向。当一个词汇突然窜红以后,围绕着它的一个购买群体也随即形成。也就是说,有买的才有卖的。有需求就有供给,有崇拜就有装腔作势。“超级女声”正比赛得如火如荼,到书店里转一圈,李宇春和周笔畅的写真集就已经摆上了柜台,为什么要摆上来?因为有人要了解更多的东西。人们对信息过细过于求真的追求正在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此种追求心理从何而来?这当然值得考究,但不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我仍记得自己当年四处求购郑智化贴图时的狂热,而那种求之却不得的失落也让人心酸。否则隐藏在概念之下的商机被发现和利用。郭敬明的作品在校园里畅销(畅销自有畅销的道理),迅速形成了“80年后”概念,哦,80年后原来是这个样子啊!一群同样留长头发自以为很酷的孩子们赶紧给自己的作文打上标签:“80年后”!“快来买呀,快来买呀,‘80年后’挥泪大甩卖啦,三块六一斤,来晚了就抢不着了!”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概念性消费形成的供给,对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滋润和丰满。概念形成,决不会仅仅是一个概念,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定是一个更大的“场”。海选“超级女声”背后的全民如何狂欢?庶民如何脱颖而出?如何看待“超女”和传统明星的气质区别?等等,都是可以深思甚至做博士论文的。当良莠不齐的图书、唱片和电视节目在“超女”概念下展开的时候,这个词汇的“内核”就得到了充分释放。诚然,这种外延方向不定,比如探讨张靓影是否结过婚,到底和几个人谈过恋爱,李宇春是否同性恋等等,就完全背离了初衷。不过,只要提高警惕,这种背离是完全可以辨别的。随着概念的名气越来越大,供给量越来越大,对这个概念的解读也就越来越呈多样性。直到最后,概念成了一个文本,多样性的阐释把概念的“所指”变成“能指”。这种付出是值得的,一种文化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切入点,不是凭空而来。让文化下面的概念更丰满,文化本身也就更完善,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所以,概念性消费间接地促成了文化的成长,功绩不可抹杀。
后天缺陷
概念性消费有着后天的缺陷。这些日子,由网络写手宁财神编剧的《武林外传》正在我们这个偏远省会升温,电视台播出的时候,当年万人空巷的局面差点重演。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成千上万个王财神、李财神站出来,用网络语言来写各种各样的剧本,这就是概念性消费的致命缺陷——创造力匮乏。我姑且把《武林外传》叫做“网络电视剧”。这个概念可能很快就普及开去,并迅速得到发扬光大。但这种发扬光大是以对现状的自满自足为前提的。第一部“网络电视剧”的成功太突然太眩目了,保守估计为央视带了5000万元的利润,而这种写作方式不是你宁财神可以垄断的,来吧,来吧,不用费多少脑子,直接克隆他就可以了,紧接着就会有一大批“网络电视剧”异军突起,形成一个庞大的供给群和消费群。既然好看,就来一次“网络大狂欢”,寻开心嘛,那还不是多多益善。在这场狂欢中,供给者们其实是被一个钢铁一样坚硬的圈子套牢在里面,一点也不敢跨越雷池。他们亦步亦趋,谨小慎微,生怕被淘汰出局。别人吃肉,自己能喝足了汤也是不错的嘛!他们深陷于这种已经被证明了的成功。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山珍海味吃多了也要恶心,更何况这些还算不上山珍海味。这是一个悖论,前者我们说,概念性供给会延展“概念”本身。延展不利,概念性的消费和供给不仅会收缩文化概念的内涵,甚至能毁掉这个概念。
利弊分析
蜂拥而上的供给无疑是泥沙俱下。一个概念之所以畅销,自然是适合市场,以消费者的需要为指向。同所有文化消费一样,最终要落实到需求上来。但文化消费同其他消费形式的不尽相同。在超市里,现磨豆腐很畅销,大街小巷就都可以卖现磨豆腐。房地产商人卖房子时,看到业主们喜欢水,那就炒作“亲水”概念,在小区里挖两条蚯蚓一样粗细的小沟,灌满自来水,这就是“亲水社区”了。你亲水我就亲水,你郊区我就郊区。大家都围绕着亲水做文章,让概念庸俗化,无聊化。反正最终是以销售量为考量,本是枝节末梢的东西,可以偏偏当成最大的卖点去推销。而文化消费则相反,众多的供给者不仅要赚到钱,还要让操作的概念升华、提高。
所以,概念性消费是把双刃剑,磨刀霍霍,斩杀消费者供给者。但大家开心啊!哪位主持人说过:痛并快乐者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6 13:19
目录
概述
例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