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战斗
抗日战争中的战役之一
山海关战斗,又称“山海关抗战”、“榆关抗战”,是1933年1月中国东北边防军第九旅在山海关一带,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标志着长城抗战的开始。
战争背景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万里长城东端,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据辽、冀之咽喉,为平津之屏障,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自古即为军事重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逼迫清政府于次年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规定英、美、日、法等11国有权在秦皇岛、山海关等战略要地驻兵。自此,日本就在秦榆两地驻军。至“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山海关驻有宪兵分遗所和步兵守备队,分别隶属于天津的日本宪兵队和中国驻屯军。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仅4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并在1932年3月1日成立了伪“满洲国”,但这只是征服中国的第一步。日军在东北站稳脚跟后,就虎视耽耽地盯向中国广大的华北地区,伺机进犯。帝国主义列强对日本的侵华行动采取容忍、回避的态度,以免相互冲突,从而形成国际形势的软弱摇摆。在国内,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倾全力于“共”内战,幻想依靠国际社会的“裁决”解决日本侵华问题。虽表面上作出“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姿态,行动上却将东北军队尽数撤回关内。
要占领华北,就必须攻破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它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东、内蒙古等15个省、市、自治区,是中国北部区域重要的防御线,地理位置和军事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都是防御外族人侵的重要军事基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要突破长城防线,必先攻克山海关。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同时,山海关是关内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要通道,而日本人正欲切断这一通道,彻底消灭东北抗日义勇军,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为尽快达到目的,日军一边对驻山海关的守军将领展开诱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山海关,直入华北地区。当时,张学良东北军第9旅驻守山海关,日方指使驻守山海关的日军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诱降第9旅旅长何柱国,表示日方愿帮何柱国攻下热河,建立一个包括冀东和热河在内的自治政府。何柱国部一边对日军各种明目张胆的挑衅忍辱退让,一边对日方的诱降敷衍拖延,始终没有答应。另一方面日军在万里长城的人海关附近东罗城、东关校场等地建设营房、构筑工事、设置岗哨,山海关正面的4000名日军日夜防守,东部日军炮兵阵地居高临下,海面上有11艘日军驱逐舰停泊,并严密监视中国军队的军事行动,与中国驻军形成对峙之势。
日方诱降失败,便开始制造各种事端,寻找开战的借口。从1932年5月开始,制造了“义勇军事件”“强登第一关城墙事件”和“炮击山海关事件”。
炮击山海关事件
12月8日,锦州日本关东军制造了“炮击榆关事件”(又称“炮击山海关事件”)。夜10时,锦州日军第八师团派出一辆铁甲车,驶抵榆关站东长城口,突向城内开炮4发,炮弹落于公安局门外。而后,铁甲军冲破阻拦,急速冲过车站,至石河大桥。日兵下车,拆毁守桥岗楼,桥上投弹数枚。铁甲车叉开炮38发,军警机关院内、教育局门前、“聚合馆”杂货铺、“聚合栈”杂货铺、谦复兴药铺、范小铺、赵包子铺、北大街何宅、第五小学、西水门空地、王家墩、小灵庙、顺城西口常宅、车站、海关分卡、角楼湾王家菜园等处被炸。车站水塔被炸毁伤工人1名,海关分卡伤关员3人,毁民房五六所。
10时50分,铁甲车开回车站。12时,又开到石河桥,发炮10余发。9日凌晨1时,开问车站。9时,日本关东军步骑炮兵一联队开抵长城外,在榆关东四里之威远城至馒头山一线,布置阵地。下午,馒头山之日军一部,绕到榆关城北驻扎。是日,南海又开来两艘日军舰。
9日9时,日军飞机两架在何柱国司令部上空超低空盘旋数周,侦察城内有无军事行动。何柱国为预防不测,向榆关西部调动军队命令北戴河、海阳镇的两个营,移驻到榆关西部石河、二里店一线。何柱国派喻建章参谋长等人,往落合处交涉。日军诡称,铁甲车是为追击义勇军逃人榆关而来,遭到操场上中国步哨的射击,遂向城内发炮打击义勇军。此次事件之责任,应由中国方面负责。喻参谋长据理反驳。最后议决事件系出于误会,双方均不负肇事责任。
9日,驻津日军司令部得讯后,即派人赴山海关调查,中国方面亦派员前往了解情况。日本领事于9时赴省,冀省主席于学忠抗议,并以华人先开枪射击日军的同样宣传通知驻津各国领事馆。日本守备队经由北平日使馆向北平军事当局提出抗议,混淆黑白,大造舆论。
10日早晨,日军仍在威远城至馒头山一线继续构筑工事,日军铁甲车又向榆关城内开炮数发,日军占据了车站电报房。日本守备队在铁路沿线放哨,日军修补日兵营附近事,将日兵营一架无线电台架设到南关一家日人商店内。
正午12时,何柱国应约前往南关日宪兵队部“调停”。何对日方所称我哨兵首先开枪一节,加以切实证明确无其事。此时,日方接到天津,驻屯军电报,指示和平解决,日方态度和缓下来,表示炮击系出于“误会”。结果,我方忍辱,何柱国以私人名义签订协议,允许日本对榆关地方驻军,取缔排日抗日行为。下午4时,停于石河桥及榆关站的日军铁甲车撤离,开出关外。至此,事件了结。
炮击事件解决后,何柱国于12月24日赶赴北平向张学良报告处理结果,特别强调说:“事情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时刻。”张学良意欲洗刷九一八以来全国民众对其“不抵抗”的恶名也下了决心,说:“那么咱们拼了吧!”
战事经过
榆关驻防部队为东北第57军军长兼临永警备司令何柱国统下的第9旅(何柱国兼旅长),第20旅,骑兵第3旅,炮兵第7旅的一个营,工兵第7营。分布于西起滦河、北至长城各口,南至沿海的广大防区。驻守山海关城的军队只有第9旅第626团一个团的兵力,部署在西门、南山东南角楼,第一关以北至东罗城,北翼城等阵地。
1月1日下午2时许,驻关日本宪兵守备队队长落合,通知在榆日侨在5小时内全部撤入试炮台日本营盘“避难”。
晚9点30分,由绥中开来兵车一列停靠在火车站附近待命。10点40分,日本营盘用重炮向城内轰击5发。10点50分,日军从车站向南关展开,鸣枪示威,并指挥伪满便衣队偷袭南关,被守城哨兵发现,将其击退。
夜12时许,日军向守城驻军提出4项条件:1.南关归日军警戒;2.南关中国军队撤至关内;3.撤退南关警察及保安队;4.撤退城上中国军队。在遭到守军严辞拒绝后,日军将南关中国警察缴械,驻关旅部深感日军必欲攻城夺关,遂电告北京。张学良向榆关前线发出作战方针:深东驻军,以掩护华北集中目的,务努力迟滞敌之西侵。何柱国向全军发布《告士兵书》:“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最后一滴血于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沧亡之惨。” 慷概激昂的动员会,激励着守城将士誓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1月2日凌晨1时许,日军提出四项条件:1.南关归日方警戒;2.撤退南关中国驻军;3.撤退南关警察及保安队;4.撤退南门城上守兵。中方答复“侯天明调查真相后,再开始交涉”,日方回称“本事件无需调查,”旋将第四项条件改为“将南门开放,城墙上及门里均须归日军警戒。”迫令中方立即承认,否则以武力夺取南关。
5时,日本守备队儿玉中尉派其部下70余人,在南关太平寺澡塘楼顶及附近民房上,架设机关枪及平射炮,向城内瞄准待发。儿玉自挟民用木梯一个,来到南门附近城墙下,竖起木梯,携兵士数名登城。日兵爬至中间,向城墙上投掷手榴弹,将守军士兵击伤4名。守军用手弹还击,儿玉当场毙命。在房上的日军,枪炮齐发,攻城之战开始。
8时,关东军第8师团之第4旅团步炮兵3000余人,占领吴家岭、威远城、二里店、车站、石河铁桥一线,在威远城设置炮兵阵地,配置山炮40余门,铁甲车停在车站和石河桥。此外,配备军舰2艘、飞机8架、坦克20余辆。
10时,在炮火掩护下,日步兵向南门,东门发起攻击。守军被迫自卫,官兵沉着应战,喊杀连天,苦战两时余,打退日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指挥进攻南门的日军某少佐见部下伤亡过重,城未攻下而当场自杀。城内落炮弹200余发,硝烟四起,南门里一带民房多被轰塌,百姓死伤无数。
何柱国司令闻变,即乘专车星夜离平。2日下午3时20分赶回秦皇岛防地,听取了部下关于上午的战况报告,并向北平军分会作了报告。下午5时30分赶赴西傅店,召集高级干部紧急会议,传达了北平军分会关于榆关战事的作战方针。
据军分会的战略意图,司令部拟定了榆关守军的作战方针:在战略展开完成之前,务努力保持榆城,并以骑兵旅主力及步兵一团,占领石河之西线,拒止敌之西侵,以掩护全军占领阵地。九门口方面派骑兵一团,并指挥守备该地区之步兵营,拒守该地,以掩护军主力侧背之安全,秦皇岛方面除原警备部队外,另增加步兵一团,务要努力保持阵地,防御敌由海上进攻。步兵20旅常师主力,迅速进至北戴河—榆关之线,尔后,指导丁兵营征集民夫,于预定之南大寺—烟筒山平山营一百部楼(高地)之线阵地,构筑工事。
当日,守军后援部队按命令到达各自防卫地区:铁甲车第6中队开到秦皇岛;第627团李团长率特种连及第一营到达海阳镇,一部向红瓦店推进;骑兵旅王旅长率第39团到达大高庄、崔家庄之线。
1月3日挑晓,日本兵车3列,载士兵1000人,从锦州、绥中开到榆关,进行增援,日军总兵力为步骑兵4000人。
8时,日本飞机6架,至榆关上空盘旋侦察,投弹10余枚,而后东去。
9时余,日军南海海面鱼雷舰2艘、日机7架,威远城、馒头山一带的攻城重炮,齐向城内轰击。炮弹中夹杂着许多燃烧弹。城内许多建筑被轰倒塌,到处起火,全城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轰击持续了约一个小时。居民死伤三四千人。南门城楼被毁,仅存梁架南城墙被轰塌一处,日机多架在南城阵地上空超低空飞行,用机关枪向守军扫射,士兵伏在墙垛上守御,伤亡甚众。
10时许,日军发起地面攻击。日步兵由坦克开路,向南门、东南角楼、西南水门冲锋。三连长关景泉带领全连英勇打击进犯之敌。对于冲进射击范围之敌,先用机枪扫射,及近则投挪手榴弹,未让敌人踏进防地一步。
守卫东南角城墙的二连,连长刘虞宸。城墙被日军炮火轰出一个缺口,刘连长在内侧墙根埋伏了大刀队。一队日军约300人,从豁口冲进来。大刀队一阵砍杀,能敌20多人。敌人见状,调头奔逃。
中午12时,日军发起新一轮进攻。日军坦克十几辆向南门冲锋,守军以手榴弹还击,坦克撞倒城门,日军冲入城内。三连连长关景泉带领残部,以街巷为阵地,拼力堵截敌军。
安德馨营长见三连不支,向司令部求援。作镇于西门的石世安团长,派中校团副孙良玉率领预备队第1营第1连(连长赵壁),自西门驰向南门,应援3连,两连合力,发起反攻,关连长中弹殉国。安营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战士们一鼓作气,把人侵之敌赶出南门,收复南门阵地。
东南城角阵地被敌炮火破坏更大,守军掩体尽毁。日军猛攻,二连长刘虞宸指挥战士们沉着应战,不后退一步,直至全部牺牲。大批日军从长城豁口蜂涌而人,50余人登上位于东南角城墙上的魁星楼。
守卫东门的第1连,向东南角反攻,用刺刀、大刀与敌展开肉搏,斩杀了日军30余名,把从东南角侵人的日军驱出城墙缺口。
下午2时,日军发起总攻,炮火更加猛烈,10多架飞机对城内进行狂轰滥炸,城内一片火海。阵地工事尽毁,目标暴露无遗,守军伤亡始殆尽。各连的电话线被炸断,联络中断,弹药接济不上,形势异常严峻。
日军一部兵力攻击西南角。守军第4连奋力抵抗,连长以下几乎全员损。接着,日军向南门和东南角地面推进,坦克复由南门冲入,步兵在飞机、重炮掩护下,在南城全线攀墙而上。守军宁死不降纷纷从城墙上面下,断股折臂,其状凄惨壮烈。
安营长率领余部展开巷战,顽强抵抗。日军在城墙上架起机关枪,居高临下,疯狂扫射。安营长率部且战且退。安营长手部受伤,继续指挥战斗,腿部中弹,仍裹创杀敌。继而头腹两处中弹,英勇阵亡。东南角阵地亦沦于敌手。日军沿东城墙向东门推进,突然,从守军尸群中,跃起一人,手挥大刀,左右砍杀,连劈数名日军后殉国。
某连副赤裸上身,手握大刀,与敌人肉搏,连毙7名日军后殉难。赵连长身负重伤,带着一连残部且战且退。第一营全营退到城中鼓楼时总共剩下24人。石团长率领人马从鼓楼杀出,与南门侵人之敌作最后一拼,但无力扭转颓势。
此时,北门、西门均被日军占领,坚守西城墙的二营五连连长谢镇藩也为国捐躯。石团长眼见榆关失守,痛不欲生,欲拔枪自杀,被士兵阻拦,方免不幸。
下午3时50分,石团长率领守城部队余部,由西北水门撤出,转移到石河西岸。
经地3天激战,守军死伤586名。其中,阵亡412名,营长1名:安德馨;连长4名:刘虞宸、关景泉、王宏元、谢镇潘;排长5名:魏树春、冯文阁、薛万金、王树声、王世杰;士兵402名。负伤174名。
日军死伤387名。其中,死亡204名,中尉3名:儿玉、远滕,吉田;少尉1名:滕村;士兵200名,受伤183名。
居民死伤近4000人,毁于炮火的房屋500户以上。
榆关陷落后,中国守军撤至城西石河右岸一线布防。
1月3日午后3时,日本步炮联军四五百名,白小西关沿平榆公路向孟家店守军阵地进攻,第625团吕营予以还击,能敌五六十名,击退日军。同时,日本步骑兵两百余名由铁甲车掩护,自石河铁桥向西进攻,守军第627团王营予以抵抗,炮兵配合,能伤了日军数十名,激战至黄昏,日军撤退。
4日挑晓,日军步兵五六百人在数十辆战车掩护下,沿平榆公路进攻五里台,守军第627团奋勇迎战,骑炮兵配合,击败日军。7时,日军飞机数架轮番轰炸石河阵地。8时,日军飞机3架向海阳镇投弹10多枚。下午5时,日军骑兵百余名,进攻棉花庄、瑞家沟,守卫回马寨的骑兵出击,将敌击退。
5日10时,敌机2架轰炸石河阵地。下午1时,伪警察数十名自石河铁路桥向西进攻,被我守军击溃。
6日午前,日军炮兵五六十名,向角山寺山麓运动,旋即撤回。午后3时,日本炮兵向回马寨、余家垃一带发炮20余发。
10日7时,日伪混成军骑兵百余进攻九门口守军阵地进攻,警戒部队骑兵连迎战。激战1小时,敌死30余名。9时许,日军全力进攻。守军为第626团的两个营、扼守九门口主阵地的骑兵连全力抵御。至午,敌机4架掩护步骑兵进攻。至下午4时,敌始退回李家堡。
11日,时有小股日军窜犯,但无剧烈战事。晚,榆关日步炮兵车两列,开往万家屯向九门口增兵。
12日晨,日机6架猛烈轰炸九门口,掩护步骑炮联合部队猛烈攻击。守军警戒部队固守阵地,敌伤亡甚众,守军伤亡10余人,战马10余匹嗣后敌愈来愈众,火力益炽,两翼步兵涌进,势成包围。守军主动撤出九门口阵地,转移到响水附近。一部日军及伪警200余名推进至九门口。此后,日军以第四旅团一部协助榆关守备队防守榆关、九门口一带,主力撤回原防地准备对热河的作战。榆关附近的战事逐渐平息。
历史影响
山海关战斗(榆关抗战),打响了中国军队在长城线上抗击日本入侵的第一枪,是中华民族英勇悲壮的一战。榆关抗战,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人民的热烈声援。苏联多家报纸以鲜明的立场,抨击日军侵略,同情中国抗战。
国内抗日呼声浩大。中国共产党发表共同抗日宣言。1933年1月7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决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炮轰及占领山海关,开始了帝国主义残杀中国民众及瓜分中国的新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的进攻华北,国民党的继续不抵抗政策及其民族武断宣传的破产,将更加促进全国工农劳苦群众反日反帝斗争的更加高涨。在这方面党的正确领导将是决定这个高涨的程度和速度的主要因素。”同月 17 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人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指出:愿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等3项条件下,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抗日作战协定。
张学良部在榆关奋起抗日,受到中国共产党、爱国人士、国民党官方要人、抗日团体、社会各界、舆论传媒的致电慰勉。受其影响,一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全国各地普遍成立各种人民救国团体如救国会、后援会等等,进行各式各样的救国活动,救治受伤官兵、接济难民、募捐劳军等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09:10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