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村语录
清代李光地撰学术言论汇编
《榕村语录》三十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徐用锡李清植辑。
书籍介绍
《榕村语录》作者李光地之学源于朱熹,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故不拘于门户之见。其访经兼取汉唐之说,其讲学亦酌采陆王之义,而明辨其是非得失,往往一语而决疑。其经书总论谓“孔子之书,如日月经天,但看尊之则天下太平,废而不用,天下便大乱”,“孔子六经,字字可信”。其论《孟子》,谓“仁、义、智、礼者性也,事亲、从兄者道也。性在内,道在外。性之理似乎虚而难见,故指其实而可循者”,“程朱分理与气说性,觉得孟子不是这样说,孟子却是说气质,而理自在其中,若分理气,倒像理自理,气自气一般,气中便有理,气有偏全,理即差矣”。其论性命谓“王阳明说万物一体处,言见赤子入井,恻然救之,是赤子一体也”,“论皆极精”。又谓“性之不明也,虚斋、整庵欲于气之曲折处见性,姚江以昭昭灵灵言之,皆难以口舌争,须知气不过运动,神不过知觉,而所发之理乃性也”,“程子称形而上下为截断分明,朱子言太极阴阳当离合观,可谓精切”,“姚江以一灵明者为性,虽少近理,然所见乃心而非性也”。其论理气谓“先有理而后有有明一代虽极纯儒,亦不明此理”,是主程朱学说,一脉相承。又谓“程子言性即理也,今当言理即性也,不知性之即理,则以习为性,而混于善恶,以空为性,而入于虚无;不知理之即性,则求高深之理,而差于日用,溺泛滥之理,而昧于本源。性即理也,是天命之无妄也;理即性也,是万物之皆备也”,亦与程朱一致。李光地为清初宋学代表,此书为其代表作,全面反映了李光地的学术思想。有《榕村全书》本。《四库全书》本、民国间博氏藏园又刊《续集》20卷。
其经书总论谓“孔子之书,如日月经天,但看尊之则天下太平,废而不用,天下便大乱”,“孔子六经,字字可信”。
其论《孟子》,谓“仁、义、智、礼者性也,事亲、从兄者道也。性在内,道在外。性之理似乎虚而难见,故指其实而可循者”,“程朱分理与气说性,觉得孟子不是这样说,孟子却是说气质,而理自在其中,若分理气,倒像理自理,气自气一般,气中便有理,气有偏全,理即差矣”。
其论性命谓“王阳明说万物一体处,言见赤子入井,恻然救之,是赤子一体也”,“论皆极精”。又谓“性之不明也,虚斋、整庵欲于气之曲折处见性,姚江以昭昭灵灵言之,皆难以口舌争,须知气不过运动,神不过知觉,而所发之理乃性也”,“程子称形而上下为截断分明,朱子言太极阴阳当离合观,可谓精切”,“姚江以一灵明者为性,虽少近理,然所见乃心而非性也”。
其论理气谓“先有理而后有有明一代虽极纯儒,亦不明此理”,是主程朱学说,一脉相承。又谓“程子言性即理也,今当言理即性也,不知性之即理,则以习为性,而混于善恶,以空为性,而入于虚无;不知理之即性,则求高深之理,而差于日用,溺泛滥之理,而昧于本源。性即理也,是天命之无妄也;理即性也,是万物之皆备也”,亦与程朱一致。
作者介绍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1642年出生于安溪县祥华乡祥华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李光地一生,辅弼帝业,清勤谨慎,始终如一,其光辉业绩,不胜枚举。“三藩之乱”发生后,国家 处于分裂日裂的严重关头,李光地派人冒险上京,进献蜡丸密疏,献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乱。他以全家生命力荐施琅专征平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李光地为政席仁,他义设常平仓,荒年赈济饥民;减免赋税,废除自秦以来的“十家连坐法”和“凌迟”、“灭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山集》案被株连入狱的文学家方苞。江南知府陈鹏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时,江南总督阿山乘机向陈鹏要求供奉、馈赠,增收百姓地丁银,以讨好皇上。陈鹏不理,被阿山罢官投狱,以“大不敬”罪拟判死刑。李光地为陈奏辩伸冤,陈鹏获得康熙帝赦免,被召入武英殿编书。康熙帝与李光地“情虽君臣,义同朋友”。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执政时期。他病逝时,康熙帝深为震悼,谕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变无过于光地者”。其死后被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并列清初一氏名宦,诚非过誉。
李光地生平著作丰富,主要有《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象》十二卷、《诗所》八卷、《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杂记》二卷、《古乐经传》五卷、《阴符经注》一卷、《参同契章句》一卷、《注解正蒙》二卷、《朱子礼纂》五卷、《榕村语录》三十卷、《榕村文集》四十卷、《榕村别集》五卷。
辑者介绍
徐用锡(1657~)字坛长,号昼堂,清代宿迁人。生于清圣祖顺治十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以后,年80余岁。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引年归。从李光地游,究心乐律、音韵、历数、书法。康熙五十四年,分校会试,严绝请讬,衔之者反嗾言官劾其把持闱事,圣祖原之,终以浮议罢归。乾隆初,起授翰林院侍读,年已八十。寻告归,卒于家。用锡乡举出姜宸英之门,与何焯同为光地客,论书多与二家相出入。精于鉴别古人,言笔法亦多心得,著字《学劄记》二卷,载《圭美堂集》中。著有《圭美堂集》二十六卷,《四库总目》传世。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登进士,改任庶吉士,授编修,预修《朱子全书》、《周易折衷》、《性理精义》等书,五十四年(1715年)分校会试不久被免官归里。乾隆初年,授翰林院侍读,以80岁高龄参与纂修《三礼》,后以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还乡,卒于家。
李清植为李光地之孙,字立侯,号穆亭,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编修,累迁山东巡抚、礼部左侍郎。
李清植,字立侯,别号穆亭。安溪感化里(现湖头镇)人。清康熙二十九年出生(1690),大学士李光地的孙儿。
参考资料
中文:《榕村语录》简介.中国社会科学网.2013-02-28
中文:徐用锡——清乾隆皇帝老师.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2011-11-2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6 21:09
目录
概述
书籍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