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兆楼
清代客家围屋
榴兆楼,又称榴兆围,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高约5米,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是一座由三合土、木等建造而成的清代光绪年间的三进式四角楼客家围龙屋(客家围村)。
历史沿革
榴兆楼建于清光绪年间。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后,滞留在香港的国内许多知名爱国文化人和民主人士亟待转移,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安排两路转移,其中一路由香港经宝安、惠阳、惠州到龙川转移到大后方。按照党组织的周密部署,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林平派遣惠阳县委组织部长兼武装部长卢伟如到惠阳、惠州建立联络站,负责文化人的接转和护送工作。榴兆楼被选为接待站,嗣前新居则作为据点之一,廖承志、连贯、乔冠华等同志指导检查护送线路时都曾在此居住过。营救文化人行动从1941年12月起至1942年6月结束,历时半年多,被营救的文化人、民主人士和其他人士共800多人,其中榴兆楼接待的有数百人。
建筑格局
榴兆楼坐西北朝东南,总面阔50.4米,总进深29.4米,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由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的客家围屋。一进置三门,中间为门楼,门上嵌一青石匾,阳刻“榴兆楼”三字,步入大门为门厅,后置两柱木屏门,左右耳房;二进中厅,后置两柱活动开启木屏门,梁架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三进为供奉祖先灵牌的祖堂,明间置神龛,两侧次间为房。三进厅堂之间由天井相隔,天井左右设横巷,通往两横居室,四周墙上有壁画,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堂屋与横屋之间,以天阶相隔。围屋四角筑三层高的角楼,角楼顶饰镬耳山墙。该围屋在目前秋长街道区域内,属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客家围屋,为研究清代客家围屋形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为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打造惠阳文化品牌,促进优秀遗产的活化利用,惠阳区文广旅体局在今年9月对榴兆楼进行修缮。目前工程进展顺利,修缮完成后,将有效实现对文物保护、科学传承以及今后的活化利用。
旅游信息
榴兆楼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老屋村小组28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9 09:3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