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
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
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是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通常附生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树干上,螺旋状攀援。根状茎直径1-2厘米,密被鳞片;鳞片斜升,盾状着生。叶二型,基生不育叶圆形。孢子囊群圆形,椭圆形,叶片下面全部分布,沿裂片中肋两侧各排列成2-4行,成熟时相邻2侧脉间有圆形孢子囊群1行,或幼时成1行长形的孢子囊群,混生有大量腺毛。
形态特征
通常附生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树干上,螺旋状攀援。根状茎直径1-2厘米,密被鳞片;鳞片斜升,盾状着生,长7-12毫米,宽0. 8-1. 5毫米,边缘有齿。叶二型,基生不育叶圆形,长(2-)5-9厘米,宽(2-)3-7厘米,基部心形,浅裂至叶片宽度的1/3,边缘全缘,黄绿色或枯棕色,厚干膜质,下面有疏短毛。正常能育叶叶柄长4-7(-13)厘米,具明显的狭翅;叶片长20-45厘米,宽10-15(-20)厘米,深羽裂到距叶轴2-5毫米处,裂片7-13对,互生,稍斜向上,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3厘米,边缘有不明显的疏钝齿,顶端急尖或钝;叶脉两面均明显;叶干后纸质,仅上面中肋略有短毛。孢子囊群圆形,椭圆形,叶片下面全部分布,沿裂片中肋两侧各排列成2-4行,成熟时相邻2侧脉间有圆形孢子囊群1行,或幼时成1行长形的孢子囊群,混生有大量腺毛。
生长环境
附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树干或石上,偶生于墙缝。其性喜温暖和半荫生长环境,生长适温为20-22℃,冬季5℃以上方可安全越冬,忌强光直射,喜散射光,要求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士,亦可水培。
分布范围
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北部、印度(阿萨姆)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香港。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以4-6月为好,将根状茎纵切成2-3节为一丛,帯根、叶移入盆中栽培,栽后浇透水,放至荫凉通风处养护,注意多水少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移至半萌处,使其早晚接受光照。
孢子繁殖:选取犯子群未脱落而孢子成熟变的叶片,将孢子均匀地撒入早已准备好培养士中,不覆土,可盖玻璃,置于半萌处。通常一个月左右即可发彗,2-3个月后,又可长出真叶,孢子体,具有3-4片叶时,可移植于盆士中养护。
栽培技术
在生长季节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尤其是夏季必须早晚向叶面喷雾数次,适当通风,置于荫处,切勿让其在旧光下曝晒。冬季室温必须保持在10-15℃左右,适当喷以防植株干燥而造成叶片卷边,焦枯。浇水要适量,夏季要向盆花的四周水,以降低空气温度,增加湿度,为盆花营造一个安全度夏小环境。一般每隔15天左右施一稀薄的有机液肥或复合肥料,每月可向叶施一硫酸亚铁溶液。每年可于春季剪除大部分或全部日的孢子叶,促其根部生长,此花草无需精心养护,管理粗放,只要不缺水,生长很好。
主要价值
该种植物的根状茎在许多地区作“骨碎补”用,补肾坚骨,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腰膝酸痛。
参考资料
槲蕨.植物智.
槲蕨.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