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镇,隶属于
广东省东莞市,地处
东莞市东南部,东邻
谢岗镇、
清溪镇,南接
塘厦镇、
清溪镇,西交
常平镇、
黄江镇。辖区总面积118.7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樟木头镇常住人口约17.6万人。
历史沿革
明天启元年(1621年),分属东莞县归城乡第五都、第六都管辖。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后,属东莞县戎厅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东莞县第四区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中共路东县委在樟木头、石马分别建立抗日民主乡政府,属路东三区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樟木头、石马两乡复属东莞县第四区。
1949年10月14日,樟木头全境获得解放。樟木头、石马两乡合并为樟石乡,隶属于东莞县新三区。
1950年12月至1952年12月,属东莞县第三区。
1953年3月,改属东莞县第七区。
1955年9月,第七区改称清溪区。
1957年12月,撤区并大乡,析分为清溪、樟木头2个大乡。
1958年9月,撤大乡成立樟木头公社。
1959年9月,析出清溪公社。
1983年10月,撤社改区,称樟木头区。
1986年1月,撤区建镇称樟木头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樟木头镇辖10个社区:
百果洞社区、
樟洋社区、
裕丰社区、
柏地社区、
官仓社区、
圩镇社区、
石新社区、
金河社区、
樟罗社区、樟新社区及1个生活区:樟木头生活区,镇人民政府驻樟木头镇银河北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樟木头镇地处
东莞市东南部,东邻
谢岗镇、
清溪镇,南接
塘厦镇、
清溪镇,西交
常平镇、
黄江镇。辖区总面积118.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樟木头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是低山、丘陵、盆地三者切割地形。山丘地占全镇总面积的81%,坑、洞田多在其间,只有樟罗、樟洋和柏地官仓3个较大的盆地。
气候
樟木头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四季温暖,一年中有230多天气温高于22℃,常年平均气温21.7℃~22.2℃。一年中其中1月温度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3.38℃,7月最热,日平均气温为28.21℃。山区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气温–0.5℃,出现于1957年2月11日。2009年曾出现过几天37℃高温。1990年后,整个气温转暖升高,较少出现霜冻。年平均雨量1655.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37.3小时,平均无霜期为332天。
水文
樟木头镇境内的石马河由西南向西北流经樟木头,为樟木头主要河流。境内河长8千米,境内流域面积60.5平方千米。镇区内有多条支流汇入石马河,最大支流为官仓河。
人口
根据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樟木头镇常住人口173875人。
截至2021年末,樟木头镇常住人口约17.6万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樟木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79亿元(第一产业0.04亿元、第二产业57.22亿元、第三产业75.53亿元),比上年增长0.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1亿元,下降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1亿元,增长9.8%;工业投资13.6亿元,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亿元,下降8.39%;常规性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15.9%;进出口总额130.6亿元,增长9.3%。村组两级经济进入健康运行轨道,纯收入2.4亿元、增长14.8%;资产负债率持续快速下降至21.1%。
第二产业
2020年,樟木头镇引进优质项目3个,总投资超16亿元,总产值约30亿元。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02个,协议投资总额近70亿元。引进合同外资3亿元,增长3.8倍。全年工业投资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9%,较全市平均增速快169%,其中7个市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3亿元。
第三产业
2020年,樟木头镇年税收额增加约1600万元,交易额超600亿元。
交通运输
樟木头镇属东莞市的东南临深片区,有珠三角环线、甬莞、从莞深、惠塘高速在镇内设置4个出入口,惠塘、从莞深高速均经过辖区,省道莞惠、东深公路交汇于此,樟木头镇振通汽车站是周边镇区客运的重要中转站,广惠城际轨道在所辖裕丰社区设站,广深铁路每天有近70车次“和谐号”列车停靠,樟木头站至深圳只需18分钟、至广州只需45分钟。广惠城轨每天有近50车次城轨列车停靠,到东莞、惠州市区仅需30分钟,可与东莞地铁1号线换乘穗莞深城轨、广州地铁线路、深圳地铁线路,更加方便快捷地抵达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赣深高铁线路是“珠三角”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的重要客运通道,其中东莞在惠塘高速田心出口附近的塘厦林村设置了一个高铁站点为东莞南站,接入深圳北站。东莞南站将成为集高铁、城际、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樟木头镇累计投资5亿元,实验小学二期工程、中心小学扩建工程完工,第一幼儿园投入使用,累计增加优质公办学位超3000个。
文体事业
2020年12月15日,樟木头镇“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麒麟舞邀请赛在樟木头镇举行,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樟木头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其间举行省非遗墟市一日游、麒麟大巡游、青少年麒麟舞邀请赛等,旨在传承和弘扬传统麒麟文化,推动广东省麒麟舞创新发展,促进全省各地青少年麒麟队伍互相交流。参赛作品须为2018年以后创作,并未获得过市级及以上奖项的新作,参赛麒麟必须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创麒麟舞表演,其舞蹈动作、结构编排、伴奏音乐、舞台设计、服饰等必须区别于传统麒麟舞表演。来自全省16支麒麟队参加麒麟舞邀请赛,其中,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麒麟队、东莞市樟木头镇文化服务中心、潮州市潮安区文里麒麟舞队、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深圳南山区民间艺术团、东莞市樟木头镇柏地麒麟队等5支队伍获得金奖,其余队伍获得银奖。
社会保障
2020年,樟木头镇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近500万元,全镇户籍就业率98.39%。推进全民参保,发放各险种待遇1.4亿元、比上年增长7.4%,“民生大莞家”项目持续推进,完成10件“民生微实事”和61个“民生微心愿”。
历史文化
综述
樟木头镇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麒麟之乡,
麒麟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家巷古建筑群、
客家山歌及美食等特色浓郁;此外,还有芙蓉寺、
冠和博物馆等文化旅游资源,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区。是革命老区、屯兵重地,建有收藏70位将军珍贵资料的将军馆。
名称来历
樟木头镇因镇政府驻地樟木头而得名。樟木头,原名泰安。清初,因其地多千年古樟,更名樟木头镇。
地方方言
樟木头镇纯讲
客家话。樟木头镇人都是讲客家话,只有圩镇社区居民有三种语系,即普通话、客家话和
白话(
粤语),而大部分人仍用客家话。但洋凹与田心洞上了岁数的人,讲的客家话仍然保留着很浓重的中原语音官话,与周边地区,如蔡屋洞、清溪、凤岗等村的客家话是有区别的。改革开始后,外来务工者不断增多,语言也复杂化,而大多数人会用三种语言进行沟通。
节庆习俗
在樟木头,凡是往年出生、满月的男丁,大多都会在农历新年到元宵节期间举行“点灯”仪式。在
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添丁家庭通过“点灯”来庆贺弄璋之喜。樟木头的点灯仪式按照各地区或姓氏约定的日子在正月十五前举行,期间还会宴请亲朋好友“饮灯酒”共贺新春。
风景名胜
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樟木头镇石新社区内,距镇中心区1.5千米,总面积18平方千米。观音山原名观音肚山,是樟木头境内东南屏嶂诸山之一,与双面髻山(主峰海拔791.3米)、大细锅、笔架山、仙宫岭、飞鼠山、尖峰等群山互绕,海拔为450-750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观音山森林覆盖率达99%,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1100个,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332天。植被完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滨河公园位于樟木头东城区,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为镇政府斥资4000多万元建造,于2001年2月开放。滨河公园紧依石马河畔,公园全境由中心岛、南端、北端、文化广场四块地域组成。园区计有泥桥、木桥、石砌桥8座,河边栈道长2千米。
冠和博物馆,于2001年9月建成开放,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广场三楼,是以收藏、展示、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文物陈列面积逾5000平方米,总投资数亿元人民币,拥有上万件各类文物,由十二个综合展厅和一个美术厅组成。并于2004年建成惠州市冠和博物馆,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冠和博物馆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旅游协会会员单位”、“樟木头中小学教育基地”、“全省先进民间组织”、“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东莞市文化艺术收藏展示基地”;并获得“樟木头文化贡献奖”。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樟木头镇入选第三批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
2021年9月,樟木头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136。